龐峻峰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先生說過,三十歲之前,要拼命做加法,三十歲之后,要懂得做減法。
我們都知道,上學的時候老師說的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的道理。生活也是如此。你會發(fā)現(xiàn),隨著成長,我們交往的朋友會越來越多,接觸的事務越來越多,想干的事也會越來越多,心情也越來越復雜。每天一睜眼,單位的事、家里的事、朋友的事,還有閑雜人等的事,不管是有意義還是無意義,這些事情都擺脫不掉。一直做加法也會很累,有些事現(xiàn)在不可得,不見得今后不可有,經(jīng)常做做減法,只要不歸零就行。
哈佛大學研究過“一個人沒有出息”的九大根源,其中,排名第一的原因就是猶豫不決,這會導致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愛給自己提問關于現(xiàn)在和今后的一些問題,但是轉眼又被程序性的生活打亂和淹沒了。于是,我照舊隨波逐流地過著每天的日子。
但我們還是要把生活中那么多沒用的事情盡量減少,增加一項自己非常想做的事情,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我們這一生都在持續(xù)地做加法,這是對的。因為,我們要生活,要成長和進步,也要滿足自己的欲望。電影《復仇者聯(lián)盟3:無限戰(zhàn)爭》中,一心想擁有整個宇宙的滅霸需要把五個寶石全部戴在手指上才能統(tǒng)治整個宇宙。因此,每一個珠子都極其重要,有的統(tǒng)治精神,有的統(tǒng)治心靈,有的統(tǒng)治能量,缺一不可。
對于自然人來說,每個人一輩子中都有不同的經(jīng)歷點,把這些點穿起來就成了整個人生。首先,我們要把人生的每一個“寶石”打磨好。同時,要把這些寶石穿好,這才是完整的人生。穿不好可能就是一塌糊涂,甚至出現(xiàn)紊亂,這都是做加法的過程。
樸樹說過:“我不愛過這種生活,掙再多錢有什么用呢?真的,它不能帶給我快樂。”不同的人對人生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一個人的經(jīng)歷、思想、見識、靈魂、精神永遠是別人無法替代的。所以,在人生長度一樣的情況下,盡量讓我們的厚度變得不一樣。
就像樸樹的歌曲《平凡之路》里唱到的:“我曾經(jīng)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蔽覀兗纫┢鹱约旱闹樽樱吆米约旱钠椒仓?,也要適時做好人生的減法。
我想到了吳越國錢俶建造雷峰塔的故事,為把釋迦牟尼的舍利子藏于塔身之下,錢俶本意要建造十三層塔身,表達對佛教的崇尚之心。但是,當時北宋想統(tǒng)一中原,暗示他投降,在痛楚之中,錢俶為了保全祖上延續(xù)下來的安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不給老百姓帶來戰(zhàn)爭災禍,也就不再繼續(xù)修葺寶塔。歷時六年,雷峰塔就建造了五層。
錢俶建造的雷峰塔從十三層定格到了五層。我們的人生目標何嘗不是如此,當初設定的宏偉目標,都會隨著環(huán)境和情況的變化在調整和改變。不要因為沒有實現(xiàn)目標而懊悔,客觀地接受現(xiàn)實,人生就會獲得更多內心的從容。
生活的原動力就是看著自己的希望一個個慢慢實現(xiàn)。同時,我們每個人必須承認生活本身的煩瑣和乏味,也必須接受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難。不必要擔憂將來的快樂或悲傷,更不必懊悔過去的失落和遺憾。
我們要做好當下的事情,并永遠滿懷希望地走在前行的路上,生命即是飽滿的。有時,讓節(jié)奏慢下來,你會聽到自然的聲音。同時,你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身體與自然相融的變化,你的人生花朵將時時綻放,并芳香于你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