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聽到樊登老師解讀他的一本書,原以為他會像很多專家一樣講許多大道理,但聽完后,我覺得這是人生中非常幸運的一件事。
大量的事實案例教會我一種教育孩子的方法—“情感引導”法,真的很神奇。
孩子以哭鬧、吵嚷的方式,來達到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從小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感。而情感引導,就是在孩子表現(xiàn)出情緒的時候,準確地教會他這種情緒是什么,我們可以怎么做。
我在超市就見過這樣一個情景:一個孩子撒潑打滾兒地哭喊著“要買車”,而父母在一邊大聲呵斥。但無論怎么呵斥,怎么勸說,都無濟于事,最后只好買了。顯然,這招對于這個孩子來說起了效果。那么下一次再遇到父母不答應自己的要求,這個孩子又將怎么辦呢?我不敢再去想象。其實,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做情感引導了。比如,告訴孩子,我現(xiàn)在的心情很難過,很不開心,因為你剛才在公共場所撒潑打滾兒,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教孩子情感類的詞語要比教名詞難得多,就像“快樂”,它是看不到的。所以,父母要通過多種方式教給孩子,幫助他學會大量情感類的詞語。如此,孩子才能善于體會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當孩子在看動畫片《熊出沒》的時候,家長不要僅僅看到孩子哈哈大笑,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這時候光頭強的感受是什么?”“你覺得熊大、熊二在想什么?”諸如此類,這都是在幫助孩子學會情感交流。
我的兒子今年八歲,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孩子。我擔心他會不合群,便經常帶他參加朋友之間的聚會。可是,每次他都和小朋友不歡而散。為此,很是讓我苦惱。帶出去,怕傷害到其他小朋友;不帶呢,又擔心他不會與人交往。后來,我開始嘗試用情感引導的方法。出門前,我一定要告訴他不能在公共場所亂跑、亂叫;吃飯的時候,轉盤子要慢一點兒……并且問他:“你能做到嗎?”在出發(fā)之前、在路上,再說一次,到了飯店再確認一次,這就叫“埋下種子”。
有人也許會問了:難道這樣孩子就不和別的小朋友吵架了嗎?他就聽你的了嗎?當然不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只“埋下種子”還不夠,還要傾聽孩子內心的感受,并且不斷觀察、判斷,看他此時的狀態(tài)在不在他的正常情緒范圍內,如果處于失控,就要平和地問問他此刻的感受。我們要孩子了解他人的感受,就要先了解孩子的感受。以前我會指責、訓斥,諸如“你再這樣,下次不帶你出來玩兒了”“你就不能讓著她們”。這樣一來,孩子只會更生氣,因為他的情緒根本沒有得到理解和釋放。
后來,我換了一種交流方式:“媽媽現(xiàn)在特別理解你的感受,媽媽知道,你很委屈,對嗎?媽媽也知道,你不想和他們吵架,對嗎?你現(xiàn)在還有什么想法,你可以說出來?!碑斘覝蚀_讀懂他此刻的感受時,他激動的情緒便漸漸緩和,恢復正常,這就是情感反應。
孩子的情緒若沒有恢復正常,你和他講再多的道理都是沒用的。所以,要傾聽他的感受,幫助他平復情緒。情緒穩(wěn)定下來之后,再進一步和孩子做情感的溝通和交流?!澳阌X得怎么做,他們才會接受你?”“如何讓他們愿意和你玩兒?”以引導交流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情感引導的關鍵步驟。當孩子做對了,要告訴他,你剛才的行為很好,這叫謙讓、耐心、關心、忍受,并抓住時機表揚孩子—“你看,今天你就學會了‘謙讓,你真棒!”當他下次再和小朋友一起玩兒的時候,就可以再一次告訴他“謙讓”這件事。
當然,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有一點是可以達成共識的,那就是互相尊重。我們只有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孩子的視角思考問題,才會將事情簡單化,將教育簡單化。
其實,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并不多,而愿意蹲下身來,以孩子的高度看世界的,又有多少?作為父母,讓我們試著蹲下身來,走進孩子,了解孩子,我們就是孩子最好的伙伴!
看到自己身上的諸多不足,我只想說:“孩子,請你原諒,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苯逃⒆硬皇且怀幌Φ氖?,我們還要有足夠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