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燕
備年貨,買新衣,寫春聯(lián)……撲鼻的年味兒迎面而來。望著大街上涌動的人流,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兒時的記憶里,年是父輩們囤積一年辛勞,換來全家老少的笑逐顏開;是母親們用五谷雜糧,變戲法似的擺在眼前的美味佳肴;是孩子們從頭到腳,里里外外煥然一新的嘴角上揚,是手握嶄新壓歲錢時的滿心歡喜。
年是孩童們不變的向往,成了孩童們朝朝暮暮期待的物質(zhì)和精神的大餐。在那個年代的年味兒里,女孩子們手握一串外脆里嫩的冰糖葫蘆,便會甜到心底。她們把五顏六色的糖果塞得滿口袋都是,頭戴一個心儀已久的小發(fā)卡便覺得如獲至寶。男孩子們過足了竄天猴、二踢腳和許多叫不上名的鞭炮癮,在噼里啪啦的響聲中歡呼雀躍。
年是農(nóng)人們“新桃”換“舊符”,對來年的無比期待,是鞭炮聲此起彼伏中的美好祝福,也是從餃子里吃出福氣硬幣的驚喜,更是全家在電視機(jī)前準(zhǔn)時收看春節(jié)晚會的企盼。在《難忘今宵》的美妙旋律中,人們收獲著一年的滿足,籌劃著來年的光景。
年是亙古不變的傳統(tǒng),只為了見一見面,只為了拉一拉家常,只為了飲一杯火辣的家鄉(xiāng)酒,只為了吃一碗老媽做的手搟面……
執(zhí)著的信念,匆忙的腳步,風(fēng)不怕,寒不怕,冰雪泥濘都不怕;擠不怕,累不怕,春運擁擠更不怕;怕只怕,終于顛簸到家門口,親人止不住的淚花腮邊掛……于是,在歲月沉淀中,年變成了一種責(zé)任,一份擔(dān)當(dāng),一種守候,一份情懷。
近了,更近了,年隆重而來—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在絡(luò)繹不絕的叫賣聲中,在龍飛鳳舞的春聯(lián)里,在孩子們喜悅的眉眼上……
人們用莊重的儀式迎接最古老而傳統(tǒng)的佳節(jié),歡度人生中又一次隆重的慶典。
在年的味道中,愿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向遠(yuǎn)方,期盼流年有芳華,愿以此生共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