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舟
小學語文教學成果的最佳表現(xiàn)形式就是學生能寫出好文章,學生通過作文能夠把自身的語文功底展現(xiàn)出來。作文主要考查的就是文字書寫、語言構(gòu)建、合理選材、情感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小學生處在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初始階段,需要從多種角度思考并學習相關(guān)的語文知識。作文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引導,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逐漸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作文是一項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因此,想寫好作文,學生需要有豐富的素材庫,靈活的思維,同時要進行有效的訓練等,這樣才能寫出語言優(yōu)美,內(nèi)容豐富的好文章。在實際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更多的寫作手法和技巧,并讓學生靈活運用于作文中,從而不斷提升寫作能力。本文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探究小學作文教學中可以采取的有效策略,以不斷提升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
一、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
1.作文教學脫離生活實際
作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將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用所學的知識表達出來,從而逐漸提升寫作能力。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學脫離生活,大多數(shù)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注重講解寫作方法和技巧,往往讓學生死記硬背,背大量的好詞好句,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且會使學生在作文中過于注重使用華麗的語言,而不是實事求是,表達內(nèi)心感受,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內(nèi)容假大空,很難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在實際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致使學生不注意觀察生活,不能從中積累寫作素材,更不愿意在作文中表達真情實感。小學生年紀太小,閱歷太少,生活體驗和感悟也較少,這就使得學生在作文中往往無話可說,無內(nèi)容可寫。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喪失寫作興趣,會變得厭寫作文,怕寫作文。
2.缺少科學有效的指導
目前,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講為主,且只注重教授寫作方法和技巧,忽視對寫作過程的引導,這就使得學生雖然學了很多的寫作技巧,但不能很好地運用于日常寫作中,作文水平很難提高。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打擊,寫作興趣會逐漸喪失,會變得厭寫作文。在閱讀指導過程中,很多教師缺少科學的引導,這就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僅僅是“囫圇吞棗”地理解,不懂得如何將閱讀知識應用于作文中。這樣,學生由于平時的積累不足,在寫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無內(nèi)容可寫的情況。但是為了完成任務,學生只好照抄照搬,甚至開始胡編亂造,這就使得寫出來的作文內(nèi)容空洞乏味,很難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紀太小,他們的自我控制力和耐心都不足,若沒有人引導和監(jiān)督,學生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學習效率會大打折扣。同時,大多數(shù)小學生由于沒有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閱讀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枯燥的活動,因此不愿意主動閱讀。對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引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養(yǎng)成愛閱讀的好習慣,這樣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大多數(shù)教師明白,閱讀對學生的寫作很重要,但在考試環(huán)境下,很多教師為了能快速提高學生的成績,會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讓學生背誦好詞好句、掌握寫作技巧上,而不會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性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作文就是把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用恰當?shù)奈淖直磉_出來。作文教學既是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綜合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目前,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成為社會關(guān)注的熱點話題,其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為根本目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而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加強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將作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從多視角、多角度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和挖掘?qū)懽魉夭?。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為日后寫作奠定基礎。教師要重視寫作過程的指導,要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講真事,說真話,表達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
三、小學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1.明確作文思路
小學階段的作文相對簡單,一、二年級會從基礎的看圖寫話開始,之后的年級會逐漸增加難度,要求學生寫好一篇文章。小學階段的作文練習最多的是命題作文,這類作文相對簡單,要求學生看到作文題目,要先確定寫什么,怎么寫等等,列出作文大綱,然后開始作文。要想寫好命題作文,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打開寫作思路,找準寫作方向。對此,在實際作文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積極地幫助學生拓展思路、延伸思路,從而在作文中有個性化的表達。
例如,在以“寫觀察日記”為題的作文訓練中,教師先要讓學生明確本次作文要寫什么,即要通過連續(xù)的觀察,用日記的形式記錄觀察結(jié)果。寫觀察日記看似比較簡單,但是要求學生長時間地堅持觀察,很考驗耐心。因此,需要引導學生,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觀察”的要求以及知道如何開展這一活動。這樣學生可以有選擇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不至于因為選擇太多而毫無頭緒,沒有方向。與此同時,觀察對象定下來,教師還應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避免學生盲目觀察。比如,有些事物可能生長周期比較短,觀察的過程也較短,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但是有些事物成長階段比較長,需要將不同階段進一步細分。最后,觀察日記看似好寫,但是它不同于通常寫的日記,而是要求通過“日記”的形式來呈現(xiàn),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除了用到“嘴”“鼻子”“耳朵”、“手”之外,還需要用心感悟和體會。寫作的目的就是記錄生活,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表達出來。在學生開始接觸寫作時,教師就應該讓他們樹立這種寫作觀念,在寫作中不斷豐富情感,獲得成長。總之,作文前的有效引導會幫助學生更快地找到寫作方向,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效率。
2.作文模仿分析教學
作文教學過程中,有些技巧性的內(nèi)容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講明白的。甚至很多時候,理解能力極強的學生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也會吃力。對此,可以引導學生模仿范文,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guān)寫作知識。在模仿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范文為案例,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具體分析,這樣能直接快速地掌握相關(guān)的寫作技巧,并能靈活運用于作文中。在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引導,要讓學生在模仿中創(chuàng)新,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以“寫好一件事”為主題的作文訓練中,教師在課上認真講解了寫作要求,學生也對此有了充分了解。但是,在后期的批改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寫作順序方面以及心理描寫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對此,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找出有代表性的課文,以此為范例,引導學生學習相關(guān)寫作知識。以《我家的杏熟了》為例,文章開頭直接以“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樹”來引出下文,接下來就開始寫“分杏”這件事,分杏的起因、具體操作以及分杏的后續(xù)。這篇文章是以杏兒為線索,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條理清晰,通俗易懂,值得借鑒學習。另外,書本中還有一篇《小木船》,作者在開頭設置疑問,之后開始交代“小木船”的故事。起因是“我”把“陳明”的小木船摔壞,他很生氣,就把“我”的小木船也摔壞了,“我們”的友誼就此破碎。后來,“陳明”向我道歉,“我”接受了。最后,“我們”重歸于好。這篇文章也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展開的。在學習以上兩篇課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作者的敘事手法,也可以學習其中的用詞、修辭等,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模仿訓練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模仿不是抄襲,在借鑒范文的同時發(fā)揮獨創(chuàng)精神。
3.作文素材積累教學
素材是寫作的基礎。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寫作素材,學生在作文中就無話可說,無內(nèi)容可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并積累寫作素材,從而為日后作文打好基礎。例如,在以“我的心兒怦怦跳”為題的作文訓練中,要想寫好這篇文章,學生需要有相關(guān)的素材,且在文中要有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等。因此,素材積累很關(guān)鍵。如果學生平時有寫日記的好習慣,那么就能記錄下生活中發(fā)生的很多趣事,而這些都可以作為作文素材。
閱讀也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閱讀,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從中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再以《我的心兒怦怦跳》為例,寫這篇作文要求學生透過具體的事件體現(xiàn)“怦怦跳”這種心態(tài),如可以是“參加比賽”“走夜路”“第一次騎車”“挑戰(zhàn)膽小”等。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閱讀這類文章,看看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和方法來表達情感的。在閱讀優(yōu)秀范文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其中的好詞好句,還應學習作者使用的寫作手法和技巧,這樣可以為日后寫作積累經(jīng)驗,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
另外,在作文指導過程中,教師也應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積累方法。一篇文章背下來容易,十篇文章或許就比較難了。對此,可以借助閱讀文本,讓學生了解積累的方法。如有些文章學生可以著重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有些文章則需要積累其中的好詞好句??偠灾谝龑W生積累寫作素材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入手,激活學生的參與熱情,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4.讓作文修改為寫作助力
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在批改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問題,同時能及時找出作文教學中的問題,并予以改進。同樣,學生在完成作文后可以先自行修改,以不斷完善自己的作文。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自檢的好習慣,了解修改的方向、修改的技巧等。為了加深學生的了解,可以利用典型的案例,引導學生掌握修改的方法,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
例如,在以“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為題的作文訓練中,教師提出具體的寫作要求后,學生便可以開始構(gòu)思作文。緊接著,學生就可以動筆,直至完成作文。要想讓文章更完美,學生需要自檢作文,要檢查作文中是否有錯別字、用詞不當?shù)惹闆r,若有這些問題應及時修改,這樣才能有效提高作文質(zhì)量。在修改初期,學生由于缺少經(jīng)驗,只會進行簡單的修改,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給予指導,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具體的修改方法。如寫《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這篇文章,有的學生寫的內(nèi)容如天馬行空,不著邊際。比如,“二十年后,我的家鄉(xiāng)成了一片廢墟……”這位學生對“二十年”的時間跨度不是很清楚,因此作文中的內(nèi)容會有點不切實際。學生若自己修改,很難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指導,要與學生有效溝通,讓學生了解實際情況。很多時候,修改不僅僅是針對文字上的修改,還需要學生認真分析作文內(nèi)容,判斷是否有邏輯不通、層次不清等問題。雖然寫作的目的是讓學生用文字表達真情實感,但是要想寫好作文,掌握必要的寫作技巧是很重要的。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學生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寫作方法的重要性,它直接關(guān)乎一篇文章的成敗。通過不斷修改,學生能夠認識自身的不足。從長遠來看,作文修改過程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寫作觀念,同時有助于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