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玉
課外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對現(xiàn)階段小學寫作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探究了如何利用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
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看到作文題目或者寫作主題時不知道如何下筆。但是,為了完成寫作任務,學生只好選擇照抄照搬,甚至為了湊字數(shù)胡編亂造,這就使得寫出來的作文內容空洞虛假,很難吸引人的閱讀興趣。漢語是母語,學生一直生活在用母語溝通的環(huán)境中,為何寫作思路如此枯竭和匱乏?結合寫作教學現(xiàn)狀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其一,當下寫作教學模式較單一,不能滿足現(xiàn)階段學生的實際需求,以致學生逐漸喪失寫作興趣。寫作教學模式固定且老套,即教師講解寫作題目-引導學生閱讀范文-根據(jù)范文和所講解的內容引導學生寫作。長此以往,學生開始厭寫作文。其二,部分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將大部分時間用于講解文章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實現(xiàn)文段過渡等寫作手法和技巧上面,這就使得課堂氣氛枯燥無趣,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三,部分教師不重視提高學生對所學詞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以致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詞不達意,表述不清。
由此可見,上述教學問題間接導致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內容蒼白干癟,沒有韻味更沒有情感。與此同時,現(xiàn)在的作文教學模式太拘泥于教材,寫作訓練的范圍太過狹隘。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著密切的關系?!庇纱丝梢钥闯鲩喿x與寫作關系緊密,不可分割。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拘泥于課本,而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開闊視野,增長智慧,同時引導其從中積累寫作素材,以便日后在寫作中運用。
二、課外閱讀對于小學寫作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二者關系緊密,相互促進。課外閱讀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小學生在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有欠缺,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內容,在作文中往往出現(xiàn)用詞不當,結構混亂等問題。課外閱讀融入小學作文教學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所學詞匯的正確用法,且能從中學習各種寫作方法和技巧,這樣學生就可以將其用于日常作文中,從而不斷提升作文水平。
另外,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看到作文題目時顯得很迷茫,會覺得無內容可寫,一時間很難下筆。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喪失了寫作興趣,甚至變得厭寫作文,怕寫作文。課外讀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擴展思維,積累素材,在日后作文時會言之有物,寫作自信心也會逐漸增強。教師在指導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讀中外經典名著,讓學生真切感受文字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愛上閱讀,且變得樂于表達。教師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要不斷引導,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遇到優(yōu)美語句時可以選擇性地摘抄,可以結合所學寫作知識及閱讀文本內容,邊讀邊思考,這樣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并從中獲取素材,積累寫作經驗,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所積累的素材合理運用到日常作文中,這樣可以豐富寫作內容,提升文章的質量,同時能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讓學生愛上寫作。
三、課外閱讀融入小學寫作教學的實施策略
1.引導學生仿寫文本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推薦讀物,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從中獲取有用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庫。有了豐富的素材,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應讓學生加強實踐練習,引導學生將積累的知識靈活運用于寫作中,讓其掌握正確用法,這樣能真正做到活學活用,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寫所讀文本,讓其在仿寫過程中掌握具體的寫作手法,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仿寫是小學生在寫作初期的一種重要的寫作訓練形式。仿寫要求學生在理解、把握范文寫作方法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事物的認識,寫出獨具個性的作文。因此,在引導學生仿寫文本時,應先理解文本,然后結合生活實際仿寫,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題,同時在仿寫過程中學生可以學到寫作方法,并熟練掌握其用法,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由此可見,仿寫訓練是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平時作文教學中可以合理采用。針對目前學生的實際作文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每周進行1-2次的仿寫訓練,這樣不僅能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數(shù)量和質量,同時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例如,部編版教材中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著名長篇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節(jié)選,以主人公湯姆·索亞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冒險經歷為主線進行敘述。貪玩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該篇小說將湯姆·索亞的個性詮釋得淋漓盡致,寫了他在一場又一場的冒險中,不斷成長,最終實現(xiàn)了夢想的故事。在講解該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這本書。該書屬于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續(xù)集,講述了《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哈克貝利·費恩的故事,文中寫了他為了追求自由開啟了逃亡冒險之旅。該書從寫作技巧到情感表達相較于《湯姆·索亞歷險記》都更具創(chuàng)新性。在閱讀結束,學生將會對這一系列的故事深有感觸,并能熟練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及某些詞匯的用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其中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情節(jié)開始仿寫訓練,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再例如,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有一段他與波莉姨媽斗智斗勇的細節(jié)描寫,偷吃果醬其實是生活中常見的小事,但是作者通過語言描寫將湯姆的淘氣活潑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當姨媽發(fā)現(xiàn)并要來揍他時,他卻先發(fā)制人轉移姨媽的注意力:“哎呀!您往背后瞧瞧,姨媽!”這句話轉移了姨媽的注意力,湯姆趁此機會一溜煙逃走了。這段描寫雖然篇幅不長,內容卻十分精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寫這段話,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有位學生寫道:“我躡手躡腳地走進廚房,躲在墻后面伸出頭張望,見四下無人,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躥到了冰箱旁邊,打開門拿出一小塊蛋糕,高興地吃了起來?!笨梢钥闯鲞@位同學結合生活實際,用文字將當時的心情很好地表達了出來。由此可見,仿寫訓練可以幫助學生錘煉語言,增強學生的語感,從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2.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教師在將課外閱讀融入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積累,這樣能為日后寫作打下基礎。另外,在閱讀指導過程中,需讓學生在遇到不熟悉或者是陌生的詞語時,可以先記下來,優(yōu)美的語句、引人產生思想共鳴的語言等都可以及時記下來,而后再仔細閱讀,細細品味理解其內涵,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其日常積累的素材,正確且靈活地運用于作文中,從而有效提升作文質量。
例如,在教學部編教材《地震中的父與子》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推薦課外書《父與子》,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從而深刻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產生感恩之心。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選出教材中的核心句子與課外閱讀材料中的相似片段進行對比閱讀,并找出其中的相似和不同之處,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并在寫作中加以應用,這樣不僅可以使寫作教學效率事半功倍,同時還能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寫作的積極性。
3.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做任何事情,興趣都是學生行動的最大動力。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在興趣的引領下,學生會逐漸改變對寫作的看法(即寫作只是教師布置的任務,寫出來的作文只要大致滿足寫作要求就可以了),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寫作。當然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合理引導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學生找到真正適合他們的課外讀物,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能助力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以童話為主題的寫作訓練中,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走進童話世界。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閱讀中了解作者是怎樣構思故事情節(jié)的,用怎樣的語言表達可以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從而掌握寫這類文章的方法與技巧。在以人物描寫為主題的寫作訓練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朝花夕拾》《狂人日記》、《野草》等課外讀物。魯迅筆下的這些作品,不僅描寫了主人公的生存環(huán)境和其所經歷的故事,同時可以反映某種社會現(xiàn)象,引發(fā)人們思考。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著重引導學生閱讀其中描寫人物的片段,讓學生通過分析了解作者筆下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習作者使用的描寫技巧,讓學生學會如何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能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有助于提升寫作能力。
目前,市面上的課外讀物種類很多,且內容良莠不齊。因此,在引導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閱讀內容,以正確積極的態(tài)度去閱讀,這樣不僅能激發(fā)閱讀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成長。在選擇閱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如學生缺乏閱讀興趣,則可以從讀簡短的故事書開始,逐步增強閱讀興趣;學生的閱讀效率較低,可以借鑒名人的讀書方法等。學生只有對閱讀感興趣,才可能主動閱讀,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4.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融入自身的情感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其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重視作文教學,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在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時,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引導學生深刻分析和解讀文章,以增長知識,豐富情感,為后期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執(zhí)教部編版課文《懷念母親》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閱讀《孟母三遷》,從而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體會和感受母愛的偉大。與此同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想想母親平時對自己的關愛之舉,在內心產生共鳴,在實際生活中用心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同時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將感悟用文字記錄下來寫成文章,這樣會使學生學會抒發(fā)自身的真情實感。
5.利用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式
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在課上布置寫作任務,提出寫作要求,然后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作文。這樣的寫作教學形式雖然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提升學生的寫作速度,但從一定程度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容易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不利于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課外閱讀的作用,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不同形式的文章,可以潛移默化地提升思維能力,從而進行個性化的表達。
創(chuàng)新思維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打破常規(guī)思路,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個性化的表達。課外閱讀給予學生相對自由的閱讀空間,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能使學生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