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慶國
蘆? 葦
一個滿頭白發(fā)的人
當(dāng)他與秋天的蘆葦坐在一起
心里的水分
就被秋風(fēng)一點點吹走
越吹越輕? 越吹越白
當(dāng)然? 秋風(fēng)也把他身邊的那條河
越吹越亮
后來? 他聽見蘆葦拍打著河岸的聲音
像一個人拍了拍屁股上的泥土
起身走了
春日所見
門外的一棵老柳樹
在雪地上寫下書法
一個人留在雪地上的腳印
像一串印章
春雪消融? 白狗上山
春風(fēng)正追趕著天邊的淡云
我知道? 天空的森林里
花朵就要在夜里開放
跑步者
他已疲憊? 但還在跑
仿佛有一根繩子在前面牽著
在一支奔跑的隊伍后面
落葉跟著他的腳步
周圍的空氣里? 有翅膀的聲音
有魚吹出的氣泡
像一根費力的秒針
在這傍晚的環(huán)形操場上? 奔跑著
身后的黑暗? 正如巨大的降落傘
徐徐落下
忽? 然
忽然? 一個詞? 擊中了我
像暗器
忽然? 想起一個場景? 或者一個人
我就呻吟了一聲
忽然? 面對幸福
我淚流滿面
忽然? 我握緊了拳頭
砸向自己的傷口
忽然? 想起恩人時
同時想起了仇人
忽然? 我會把燦爛的陽光
看成漫天大雪
故? 居
草不驚慌失措? 也不喜出望外
墻角的一朵小花? 穿了盛裝
像要出門的樣子
此刻? 要是陽光嘩地照下來會怎樣
要是下點綿綿小雨會怎樣
或者下一場鵝毛大雪會怎樣
或者來一場大風(fēng)會怎樣
但這只是一個天空灰暗的下午
滯留在多年前的氣息
還沒有散去
忽然闖入的幾個人
他們想走進(jìn)歷史
想起一些人
在春天? 我們都有出類拔萃的想法
有些集體主義? 也有些個人主義
有一天? 想起我們中間的一些人
我就扳著指頭數(shù)了數(shù)
先是壓下大拇指
再壓下食指? 中指? 無名指? 小指
把一根根指頭壓得卑躬屈膝
重新數(shù)一遍? 先松開小指
再松開無名指? 中指? 食指? 大拇指
讓他們又一次直起腰來
當(dāng)我把他們的名字一個個念出口時
忽然有些悲傷
指? 認(rèn)
我認(rèn)出了小時候的我
在一張小學(xué)生的集體合影里
我說嘿? 你認(rèn)識我嗎
我就是你? 你就是我
但那個驕傲的鄉(xiāng)下孩子
卻對這個滿頭華發(fā)的城里人
不屑一顧
我知道? 一個人老了
但他并不是最初的那個人
那天? 我對著小時候的我
說了聲? 對不起
面帶慈祥
你沒有活成你的爺爺奶奶的樣子
也沒有活成你的父親母親的樣子
他們在走過的路上? 給你留下了標(biāo)記
你受過的苦難? 比祖?zhèn)鞯纳?/p>
你遇到的幸福? 比祖?zhèn)鞯亩?/p>
為了讓你年老時? 面帶慈祥
身體的每一個部位? 都被生活敲打
有些痛? 你感謝提醒
有些傷? 但不致命
你相信所有發(fā)光的事物
都有它的理由
或許將來的孩子會認(rèn)為你多么可憐
但你認(rèn)為這已經(jīng)足夠好了
過關(guān)山
關(guān)山的月好小
關(guān)山的山好靜
只是秋風(fēng)過處? 秋葉枯黃
森林和零散的樹木一樣孤獨
看見山腳下的學(xué)校像一座寺廟
我就相信有孩子的地方
一定有神
就像有山的地方就有月光
有月光的地方就有蒼茫
在成縣想起杜甫
想起唐朝的那場大風(fēng)
比現(xiàn)在的沙塵暴還大
滿唐朝
都被吹得飛沙走石
那時? 有一粒橡子
被卡在甘肅通往四川的石縫中
直到瘦了再瘦
瘦得與唐朝格格不入了
才通了過去
混入成都大米的那粒橡子
別名杜甫
樓下的三個女人
聽得出那三個女人
一個是東北的? 一個是甘肅的
一個是河南的
早上九點鐘
站在樓房后各自租住的平房前
用各自的方言
說昨夜的夢? 說城里的菜
聽得出? 兩個老的是母親
是跟著打工的兒子來給孫子做飯的
年輕的一個是妻子
她的丈夫早上騎一輛摩托車出去
很晚才回來
她們住在低處
但她們說的每一句話
卻被高處的人聽得清清楚楚
我懷疑我每天說的話
也會被高處的人聽見
有一天中午? 她們坐在門口
爭論著一件事時
我站在九樓的陽臺上
哈拉庫圖
想起一個人? 我們就去了哈拉庫圖
那時? 有一群羊正路過秋天
好像一只只都低著頭在默誦著詩歌
其中的一只? 忽然回過頭來
數(shù)了數(shù)我們一行幾人
酷似當(dāng)年? 那個牧羊人
站在羊圈門口數(shù)他的羊群
我看見了那個羊圈
門上還貼著春聯(lián)? 只是紙已變了顏色
秋天的白紙上? 留著春天的祝福
仿佛悼念
但哈拉庫圖從不在乎誰到這里來過
它只相信? 所有的故事之后
都是大雪的寂寞
所有的文字? 都會躲在一個人的身后
那年有一個詩人走向一朵山花
它只把他看成了一只追逐青草的山羊
眼里藏著兩只蜜蜂
當(dāng)又一代秋草? 匍匐前行
所有寫給草的詩? 并不比秋風(fēng)溫暖
哈拉庫圖? 如此干凈? 空闊
注:哈拉庫圖, 即青海省湟源縣日月鄉(xiāng)哈拉庫圖村。村里有哈拉庫圖城,據(jù)《丹噶爾廳志》載,為清乾隆四年修筑。
責(zé)任編輯:梁智強(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