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溪,又名“云溪”,隸屬于四川省瀘州市,位于四川盆地的南部,長江與永寧河交匯處,長江之南,永寧河下游兩岸,東連合江縣,南接敘永縣,西界宜賓市江安縣,北鄰瀘州市江陽區(qū)。公元1232年,南宋理宗趙昀設立縣城,1996年縣城改建為區(qū),下有10個鄉(xiāng)鎮(zhèn)、3個街道。截至2020年底,總?cè)丝诩s47萬人。[1]
納溪方言屬于四川境內(nèi)的西南官話,由于西南官話在四川省內(nèi)使用人口眾多,內(nèi)部有一定差異性,因而根據(jù)古入聲字的今讀和韻母的某些特點,四川的西南官話又被劃分為黔北片、昆貴片、成渝區(qū)、灌赤片四個片區(qū),其中灌赤片又包含岷江小片、仁富小片、雅棉小片。[2]8-9納溪方言屬于岷江小片。
方言詞匯研究是現(xiàn)代漢語方言研究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研究納溪方言詞匯對厘清四川方言與普通話差異有一定幫助,也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四川以及四川方言詞匯所承載的歷史文化習俗,同時可以為方言詞典的編纂和修訂提供語料。本文主要依據(jù)以上意義,對9例納溪方言的方言詞進行解釋和分析。在例釋該詞語時,解釋其意義之后列舉書證,然后列舉納溪方言例子,最后進行分析。本文使用的方言詞是廣義角度下的方言詞,即在方言中使用的詞語。本文所引用的文獻例證均來自Bcc和Ccl語料庫,所有的方言例子均來自納溪方言母語者。
一、名詞
(一)脬[pau45]
“脬”指膀胱。《廣韻》:“匹交切,平肴,滂。”[3]153《說文解字》:“膀光也。從肉孚聲。匹交切?!盵4]87《史記》:“脬音普交反,字或作‘胞,膀胱也?!薄抖膛陌阁@奇》:“懶龍早已在門外聽得,就悄悄的扒上屋脊,揭開屋瓦,將一豬脬緊扎在細竹管上?!薄侗静輳男隆罚骸靶圬i肝同夜明砂作丸、治雀目、雀目者、夜不能視、濕痰及肝火盛也。自心血至脬,皆用作諸藥引經(jīng)。”《清稿史下》:“蒙古醫(yī)士以牛脬蒙其首,其創(chuàng)立愈?!?/p>
“脬”在納溪方言中既可作名詞也可用作量詞。作名詞時一般與“尿”一起使用,主要指動物的膀胱,不用于人。如:
(1)呰個豬尿脬好大。這個豬膀胱很大。
(2)訥些年生得個尿脬都要放到等有人來才吃。以前那些年有個豬膀胱都要放著等有客人來再吃。
同時,納溪方言中的“脬”也能作量詞,如“一脬尿”。
“脬”表示“膀胱”這一古義,主要在西南官話中使用較多?!半恪钡牧吭~用法在北方方言區(qū)運用廣泛,除了西南官話區(qū),冀魯官話區(qū)、膠遼官話區(qū)、晉語 區(qū)仍保留該詞。此外,吳語中也有使用。 [5]5678
(二)周身[ts?u45s?n45]
“周身”表示全身,渾身?!缎咽篮阊浴罚骸巴耸秤谠?,將周身衣服,謹系牢結(jié),坐而不臥,以防海陵之辱己?!薄端疂G新傳》:“走不多時,卻迎頭遇見一個文士,頭戴方巾,身穿藍衫,頜下飄著三綹髭須,站定了腳,只管向這群人周身上下打量一番。”納溪方言保留了“周身”表示“渾身、全身”的意義,老一輩的人仍在廣泛使用。如:
(3)昨天他去打訥個蜂子窩窩著錐得周身都是包。昨天他去捅蜂窩被蟄得渾身都是包。
(4)落雨天出去一哈,周身打得焦?jié)?。下雨天出門一趟,渾身打得很濕。
“周身”表示“全身、渾身”的意義主要在西南官話區(qū)使用,除了納溪方言外,還有資陽方言、遂寧方言、自貢方言、成都方言也在使用。
二、動詞
(一)轉(zhuǎn)去[tsuan41khi33]
“轉(zhuǎn)去”意為回去?!渡瞎琶厥贰罚骸皷|不訾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時候久了,我們亦要轉(zhuǎn)去。后會有期,前途保重,你去吧?!薄渡瞎琶厥贰罚骸案郊睂⒍曉龠B耀幾耀,相柳知道不能取勝,只得退了轉(zhuǎn)去?!薄妒┕浮罚骸皡物w雄哪里肯舍,復又追去,直追至十里之外,呂飛雄方才回馬轉(zhuǎn)去?!奔{溪方言與“轉(zhuǎn)去”意義相對的一個詞為“轉(zhuǎn)來”,該詞表示回來,二者的使用頻率極高。如:
(5)屋頭有人來了,幾加點轉(zhuǎn)去弄飯。家里有客人來了,快點回去做飯。
(6)走瀘州轉(zhuǎn)去坐車都有兩個多小時。從瀘州坐車回去都要兩個多小時。
(7)你趕場咋不多趕哈兒咹,弄早的就轉(zhuǎn)來了。你趕集怎么不趕久一點呢,這么早就回來了。
“轉(zhuǎn)去”表示“回去”的意義主要在西南官話中使用,吳語中也保留了“轉(zhuǎn)去”一詞,但其意義表示為“死”。 [5]3306
(二)錐[t?y45]
“錐”在《漢語大詞典》中有四個義項,其中第二個義項為“用錐子刺,戳”。 [6]16689《廣韻》:“職追切,平脂,章?!?[3]169《說文解字》:“錐,銳也?!?[4]299北齊劉晝《新論·崇學》:“蘇生患睡,親錐其股。”《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忽一杵在肩膀上一錐。那些子弟們怕了那杵,都敗陣而走?!薄独m(xù)名醫(yī)類案》:“余某早失怙恃,困苦顛連,年十四,就西溪吳氏質(zhì)庫食力,值冬月查盤,提唱勞劇,忽右耳暴痛不可忍,如刺如錐。”納溪方言中保留了該詞的“戳、刺”意義外,還衍生出了“發(fā)痛、癢”的意義。如:
(8)將將兒著蜂子錐了一哈,腫起一個大包。剛剛被蜜蜂蟄了一下,腫了一個大包。
(9)呰天氣熱起來了,娃兒周身都是痱子,錐得很。這天氣熱起來了,小孩子渾身都是痱子,癢得很。
“錐”的“刺、戳”義主要在西南官話區(qū)中得以保留,除了納溪方言外,還有成都方言、資陽方言、遂寧方言中也有使用。此外,粵語中也保留了其“刺戳”義,如“錐一個窿。鉆一個窟窿眼兒?!?[5]6588
三、形容詞
(一)瓤[za?31]
“瓤”原是名詞,指果實的肉?!稄V韻》:“汝陽切,平陽,日。又女良切,平陽,娘?!?[3]174《神異經(jīng)南荒經(jīng)》:“南國大荒之上有樹焉,名曰柤稼柩……實長九尺,圍如長,無瓤核?!薄短綇V記》:“吃的飯有蒸餅,這個孫子將餅皮扒掉,只吃里面的瓤?!薄叭俊庇捎诟哳l使用,衍生出了形容詞義,表示“松軟,不好,差”。[6]11439山東柳琴戲《大梁歌》:“這根梁,蟲咬傷,一頭實心一頭瓤。”童邊《新來的小石柱》第十一章:“王達力夸贊道:‘石柱,你的插秧技術真不瓤嘛!”
納溪方言中,“瓤”的名詞和形容詞用法均廣泛存在。如:
(10)呰個西瓜瓤飛紅。這個西瓜的果肉特別紅。
(11)訥塊布瓤得很,做衣服要不得。那塊布不結(jié)實,做衣服不行。
(12)呰跟木頭瓤得很。這根木頭不好。
“瓤”表示“軟、不結(jié)實、不好”的形容詞義主要在北方方言地區(qū)保留較多,除西南官話區(qū)保留使用外,其他官話區(qū),包括中原官話區(qū)、蘭銀官話區(qū)以及江淮官話區(qū)也均有使用。[5]7513
(二)滾[ku?n41]
《漢語大詞典》中共收錄了“滾”的十四個義項,《集韻》:“古本切,上混,見?!逼渲械谒膫€義項為“液體受熱沸騰翻動”,[6]8081如《初刻拍案驚奇》:“雞在鍋里正滾得好,賽兒又挽幾杓水澆滅灶里火?!薄肚迤缴教迷挶尽た熳炖畲渖徲洝罚骸按渖徛牭霉懖?,慌忙走到廚下刷洗鍋兒煎滾了茶。” 張?zhí)煲怼秲号畟儭芬唬骸板伬镄“脲伝尹S色的小米稀飯在冒著熱氣,滾著一個個圓泡?!标P于“滾”的其他意義,如“翻滾、奔騰向前、離開”等,在這里我們不做討論。納溪方言中“滾”表示“液體受熱沸騰翻動”的意義被擴大了,主要為“熱或燙,溫度高”。如:
(13)早上爬起來洗個滾水臉,人都要清醒些。早上起床洗個熱水臉,人都要清醒些。
(14)今天的洗澡水燒得滾得很,要兌點冷水。今天的洗澡水燒得特別燙,要加點冷水。
(15)娃兒周身都飛滾的,肯定是發(fā)燒了。小孩子渾身都很燙,肯定是發(fā)燒了。
“滾”表示“燙、熱”義除了西南官話區(qū)中使用外,部分贛語區(qū)、客家話區(qū)以及閩語區(qū)中均有保留。此外,粵語中也有使用,如“佢發(fā)燒,個額頭好滾。他發(fā)燒,額頭很燙”。 [5]6702
(三)[to?45]
“”意為糊涂的,愚笨的?!都崱罚骸岸箭埱?,音東韻,愚貌。”“”在納溪方言中有兩種用法,除了作形容詞表示“糊涂的、蠢笨的”,如例23和例24。同時,還可以用作動詞表示“慫恿、愚弄”,如例25和例26。
(16)你是的嘛,盡做些哈包事。你是糊涂的嗎,做那么多傻事。
(17)他呰個人得很,一天到黑安安的,不消管他得。他這個人很糊涂,一天到晚不正常,不用管他。
(18)浪小個娃兒,你他去偷東西,拿給你教拐了。這么小個孩子,你慫恿他去偷東西,讓你教壞了。
(19)呰種話你都要信?他你得。這種話你都會信?他愚弄你的。
“”這個古語詞現(xiàn)在主要在西南官話中比較常用,除了納溪方言外,還有自貢方言、遂寧方言以及貴州清鎮(zhèn)話中該詞的使用頻率也很高。[5]3586
四、副詞
(一)刮[kua33]
納溪方言中,“刮”除了可作動詞外,最主要的用法是作副詞,修飾部分性質(zhì)形容詞或心理動詞,表示程度很深,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很”“十分”。如:
(20)晌午菜煎得刮咸,吃了來光是想喝水。中午的菜炒得太咸了,吃了老是想喝水。
(21)呰哈子娃兒些都出去了,屋頭刮冷清的?,F(xiàn)在孩子們都出去工作了,家里很冷清。
(22)你老漢兒呰個人就是呰個樣子的,嘴巴高頭沒說,但是他訥心頭還是刮想你的。你爸爸這個人就是這樣的,嘴巴上不說,但是他心里還是很想你的。
程度副詞“刮”主要在四川境內(nèi)的西南官話方言區(qū)使用較多,如成都方言、自貢方言、遂寧方言。其次,少數(shù)湘語和贛語區(qū)也保留了“刮”作副詞表程度深的意義,如長沙方言、南昌方言、新余方言、宜春方言等。[5]3416
(二)陰倒[in45tau41]
“陰倒”意為“背地里、偷偷地;隱忍、隱藏”。《漢語大詞典》中收錄了該詞的副詞義項,即“偷偷地”。如《躋春臺》:“虧了你是廩生,旁人替你好麻筋。你何不莫做聲,陰倒睡了免通音!”沙汀《青楓坡》三:“不管是男是女,對外人咋一句話一個哈哈呢?哪個曉得你陰倒搞些啥呀!”
納溪方言中,“陰倒”除了用作副詞外,還可以用作動詞,表示忍氣吞聲、隱藏。作謂語時,不能帶賓語。例如:
(23)你陰倒看嘛,她呰個人嗇家子得很,啥子好吃的都是擱到自己吃。你偷偷看嘛,她這個人很小家子氣,什么好吃的都是放著自己吃。
(24)你婆還是造孽得很,在你伯伯家遭些氣受,還不是只有陰倒。你奶奶還是很可憐的,在你伯伯家受了很多氣,也只能忍著。
(25)聽到說你得了獎噠,還陰倒起,不給我們看一哈啊。聽說你得了獎,還隱瞞著,不給我們看一下呀。
“陰倒”一詞的地域色彩濃厚,主要在西南官話區(qū)使用,除納溪方言外,成都方言、遂寧方言、自貢方言、西昌方言、貴州清鎮(zhèn)方言以及楚雄方言中也保留使用。
五、結(jié)語
方言詞匯承載著各地獨特的文化和人文情懷,屬于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研究特色方言詞匯將共時材料與歷時史料結(jié)合起來,為詞義的演變發(fā)展提供活的方言證明,且這些方言詞對解讀古代文獻也有一定幫助,同時也有利于推進漢語方言研究。但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和普通話的推廣,納溪的青少年幾乎不再使用這些方言詞匯,方言詞匯面臨著消失的危險,因而對方言詞匯的研究與保存也需要加快步伐。
作者簡介:曾祥慧(1997—),女,四川瀘州人,碩士研究生。
注釋:
〔1〕摘自納溪人民政府官網(wǎng)。
〔2〕鄧英樹,張一舟.四川方言詞匯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3〕陳彭年.宋本廣韻[M].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聚澤存堂本影印,1982.
〔4〕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5〕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6〕羅竹風.漢語大詞典[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