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在長沙博物館舉行的“長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禮”特展上,一件唐代瓷器首次面向公眾展出。值得注意的是,這件長沙窯青釉瓷碗上題有一首失傳的五言唐詩,在《全唐詩》中未見記載——“住在綠池邊,朝朝學(xué)采蓮。水深偏責(zé)就,蓮盡更移舡。”長沙窯研究專家、長沙博物館副館長張海軍介紹:“‘舡’就是‘船’,這首詩描繪了勞動人民采蓮的場景。文字樸實無華,意境恬淡自然?!边@一詩文用褐彩書寫,施釉燒制而成,瓷碗出土于長沙望城銅官鎮(zhèn)。對這首失傳的五言唐詩,公眾倍感奇妙和驚喜。
根據(jù)考古調(diào)查和發(fā)掘,望城銅官一帶生產(chǎn)的長沙窯瓷器,興起于8世紀末至9世紀初葉,興盛于晚唐,衰落于五代。其產(chǎn)品遍布國內(nèi)多個城市,并出口至西亞、南亞、東亞等地。唐代詩人李群玉的詩句“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云”,描寫的就是當(dāng)年瓷器生產(chǎn)的情景。長沙出土了大量的長沙窯遺物,其中,長沙博物館收藏的唐代長沙窯精美瓷器最多,共計7000余件,這些瓷器不僅為我們展示了古人的生活面貌,也向我們提供了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物質(zhì)載體。
長沙窯是第一個將詩歌通過書法裝飾于瓷的瓷窯,也是唐“詩到元和體變新”的見證。長沙窯瓷器題銘詩根植于民間沃土,并以民間喜好與愉悅為基點,形成一種連接民間情感的鏈條,滿足民眾的精神需求,在瓷器裝飾上開辟了一條人文關(guān)懷的渠道。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長沙窯器物題寫各種詩句有110首,其中只有10首能在《全唐詩》中查到,著名的《君生我未生》就是其中之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題有此詩的瓷瓶于1982年在望城銅官窯址出土后,轟動一時,廣為流傳。這些詩歌題材涉及飲酒、品茶、愛情、離別、思念、風(fēng)景、民間故事、勸學(xué)、崇佛、禮儀教化等,真實記錄了唐代長沙的民俗風(fēng)情,有不少是流行在市井街巷的歌謠。詩與瓷的邂逅,凝固了大唐的風(fēng)華。
(1)傳統(tǒng)節(jié)日
寒食元無火,青松自有煙。
鳥啼新上柳,人拜古墳前。
(2)飲酒習(xí)俗
自入新峰市,唯聞舊酒香。
抱琴酤一醉,終日臥垂楊。
(3)送別
鳥飛平無近遠,人隨流水東西。
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
(4)懷鄉(xiāng)
歲歲長為客,年年不在家。
見他桃李樹,思憶后園花。
【考場仿真試題】請根據(jù)以上材料,以“文物與歷史”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詩瓷邂逅,凝固歷史風(fēng)華。一千多年前唐時的長沙匠人們,自信地將充滿靈感的文字和畫作,繪于瓷器上。瓷器隨著古船一道漂洋過海,在更廣闊的地域和人群中傳播中華文化。古與今的重逢,喚醒了塵封的記憶;一千多年后的考古發(fā)掘,讓一批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文物重見天日。那些講述愛意、前途與離別的詩句,正成為后人研讀歷史,理解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
【其他適用話題】重啟千年的鄉(xiāng)愁;保護文化遺址;文化成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