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露娟
摘 要:文章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圖書館為例,介紹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圖書館在弘揚地方特色文化方面的實踐舉措,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公共圖書館可通過深挖館藏地方特色資源、用活館藏古籍資源、拓展全方位推廣路徑、打造文旅融合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動品牌等方式弘揚地方特色文化。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地方特色文化;推廣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3)03-0007-03
1 背景
地方特色文化是一個地區(qū)的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所形成的生活經驗總結和精神表達,是生態(tài)、民俗、傳統(tǒng)、習慣等的文明表現(xiàn),其既以文獻史料、文化物品等客體形式存在和延續(xù),又以當?shù)孛褡搴腿嗣竦乃季S方式、風尚習俗、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等主體形式存在和延續(xù)[1]。我國地大物博,每一個地區(qū)都蘊含著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以下簡稱“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qū),居住著壯、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仫佬等11個世居少數(shù)民族。各少數(shù)民族保持著純樸的民族習俗,飲食、服飾、居住、節(jié)日、禮俗等都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jié)、侗族的橋和樓是廣西民族風情旅游的四大特色。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以及濃郁的民族風情構成了廣西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在國家大力倡導推廣傳統(tǒng)文化的大環(huán)境中,廣西應當通過新技術、新業(yè)態(tài)弘揚地方特色文化,讓廣西特色文化為更多人知曉。公共圖書館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文化象征,記錄著城市的文明和記憶,承載著文化收藏、傳承、傳播的責任[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圖書館(以下簡稱“廣西圖書館”)一直致力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保護和推廣,在傳承人類文明、堅定文化自信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2 廣西圖書館弘揚地方特色文化案例分析
2.1 地方特色文化+特色空間打造
廣西圖書館打造了八桂書屋、東盟文獻閱覽室等極具地方特色的閱讀服務區(qū)域。八桂書屋采用壯族干欄式建筑造型,室內裝飾有銅鼓造型的燈、壯族蓑衣等,走廊兩側的圓柱上刻繪了京族捕魚技藝、騎樓城等圖案,讀者一進入該空間便能切身感受到廣西的特色文化;東盟閱覽室采用仿古建造裝修,環(huán)境布置充分融入廣西的壯錦、銅鼓等民族元素,古色古香的裝修風格加上地方特色裝飾,打造了極具廣西地方民族特色的閱讀環(huán)境,對推廣地方特色文化起到了良好的宣傳展示作用。
2.2 地方特色文化+數(shù)字資源建設
在地方特色數(shù)字資源建設方面,廣西圖書館以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切入點,秉承“我們,為未來保存現(xiàn)在”理念,整合地方特色資源,構建了較完整的地方特色資源庫群。為方便讀者使用地方特色數(shù)字資源,廣西圖書館在網站和微信公眾號開設了“廣圖視頻”欄目,專門用于廣西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線上推廣,為讀者了解廣西地方特色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為弘揚廣西地方特色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1 優(yōu)化原有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廣西圖書館原有的地方特色文化數(shù)字資源由于建設時間久遠以及當時技術的限制,存在音視頻內容重復、畫面模糊、分類雜亂等問題。為使資源更具專業(yè)性和導向性,減少讀者查閱資源的時間消耗,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廣西圖書館安排專業(yè)技術人員對原有的數(shù)字資源重新進行整理和歸類,剔除重復和質量不高的資源,重新整理后的數(shù)字資源內容更豐富、更精確聚集、更具導向性。
2.2.2 深挖地方特色,構建完整的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庫群。廣西圖書館高度重視特色資源建設,依托特色資源建設項目構建了較完整的廣西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庫群,如:“京族記憶”“毛南族記憶”“仡佬族記憶”等民族記憶類項目,以動漫形式呈現(xiàn)彩調劇、壯劇、桂劇等三個地方劇種的“廣西戲劇動漫”項目,從歷代名人與廣西美食的前世今生角度切入的廣西特色美食“品味傳奇”項目,用影像講述古色風情和古老鄉(xiāng)愁記憶的“廣西古村落”項目,以及傳承和傳播壯語、壯語文、壯民族文化的“壯音語寶”“廣西壯族特色樂器”項目,用聲音和鏡頭全面展現(xiàn)廣西人文風情的“音漫八桂”“八桂漫游”項目等。
2.3 地方特色文化+古籍保護
2.3.1 古籍保護。古籍具有重要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既是中華文化厚重記憶的載體,又是繼承和研究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依據。廣西圖書館作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在古籍普查、修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初步建立了古籍分級分類保護和科學修復體系。該館共收藏古籍12萬余冊,其中善本5,818冊、400余種,內容涉及理學、音韻學、史學等,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有19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2.3.2 古籍宣傳。為提高讀者的古籍保護意識,廣西圖書館不斷拓展古籍宣傳的內容和形式,持續(xù)深化多元化體驗的古籍閱讀推廣系列活動,如開展拓包制作和傳拓技藝體驗活動、古籍修復和制作活動,以及舉辦極具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的古籍展覽活動等。廣西圖書館通過開展各類古籍活動,將深藏高閣的古籍鮮活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使讀者親身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底蘊,既提高了讀者的古籍保護意識,又對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使古籍保護與文化傳承形成良性互動。
2.4 地方特色文化+多媒體推廣
2.4.1 “線下品牌活動+直播推廣”模式。廣西圖書館打造八桂講壇、廣圖展覽等知名文化品牌,長期舉辦與地方特色文化相關的講座和展覽。2020年,廣西圖書館緊跟數(shù)智時代發(fā)展腳步,創(chuàng)新“線下品牌活動+直播推廣”模式,線下開展品牌活動的同時,還在年輕人喜愛的嗶哩嗶哩平臺同步直播,將傳統(tǒng)文化推送給青年群體,同時方便不能到現(xiàn)場的讀者參與活動。通過直播,每場活動的參與人數(shù)由原來的百人上升到萬人,保證了文化推廣的可達性,有效擴大了廣西地方特色文化的影響范圍。
2.4.2 線上展播推廣模式。為擴大廣西特色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范圍,廣西圖書館利用新媒體開展廣西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展播,通過嗶哩嗶哩、廣西公共文化云、學習強國等平臺進行推廣,拓寬了地方特色文化展示路徑。2020年1月至6月,廣西圖書館對10個系列的地方特色傳統(tǒng)文化資源庫,共計2,089小時的視頻資源進行整理和分類后在上述平臺上架,瀏覽人次達到20余萬,使廣西地方特色傳統(tǒng)文化得以飛速傳播。
2.4.3 “虛擬技術+現(xiàn)實推廣”模式。為提升讀者體驗,廣西圖書館在地方特色文化推廣活動中引入VR技術,如將極具廣西地方特色的繡球和銅鼓納入VR體驗場景,使讀者能夠獲得身臨其境般的感受。新型的智能化設備和舒適的館內環(huán)境,給讀者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工作人員輔助讀者順利完成體驗活動,使讀者在強烈的感觀沖擊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
2.5 “地方特色文化+文旅融合”品牌活動
2.5.1 “走讀廣西”系列品牌活動。2020年,廣西文化和旅游廳聯(lián)合公共圖書館共同打造了“走讀廣西”品牌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圍繞廣西的建筑、風景、美食、民族等特色資源,將廣西旅游與廣西特色文化有機結合,推動廣西地方特色文化走出圖書館,走向全廣西[3]。
2.5.2 “云游廣西”系列品牌活動。2021年,廣西圖書館打造了“云游廣西”線上品牌活動,活動形式以養(yǎng)成類、答題類為主,通過活動分類分集向社會公眾推送具有廣西特色的建筑、美景、美食、民族風俗、戲曲等資源,將地方特色文化與旅游相融合,帶領公眾“云”游廣西,全方位呈現(xiàn)山河秀美、民族和睦、人民幸福的壯美廣西,助力優(yōu)秀傳統(tǒng)民族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3 公共圖書館弘揚地方特色文化的對策
3.1 深挖館藏地方特色資源,彰顯地方特色文化
公共圖書館弘揚地方特色文化要以館藏特色資源為核心,地方特色資源建設要充分挖掘當?shù)靥厣幕黾拥胤教厣幕c館藏資源的耦合度。如何使地方特色文化迅速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需要公共圖書館不斷探索,找到特色資源建設的不同切入點,避免資源同質化。例如,廣西圖書館在特色數(shù)字資源建設方面深挖地方特色,構建了相對完整的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庫群,以廣西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抓手,從不同角度尋找切入點,選題全面,形成了極具廣西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體系。
3.2 用活館藏古籍資源,傳承地方特色文化
長期以來,公共圖書館存在“藏”與“用”的矛盾,古籍資源方面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為達到保護目的,很多古籍被深藏起來未進入流通環(huán)節(jié)。古籍蘊含著豐富古老的地方特色文化內涵,古籍資源只有被用活,才能更好發(fā)揮其作用和價值。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古籍推廣模式主要是線下展覽,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公共圖書館也逐漸開始使用微信、抖音等平臺開展古籍推廣活動[4]。
3.3 拓展全方位推廣路徑,保障傳播的可達性
弘揚地方特色文化,重點在于推廣。公共圖書館傳統(tǒng)的地方特色文化推廣活動以線下推廣為主,重在讀者的參與和體驗。在新技術、新媒體盛行的時代,公共圖書館的地方特色文化推廣也需緊跟時代發(fā)展腳步,創(chuàng)新推廣路徑:一是優(yōu)化已有的線下品牌活動。公共圖書館可對已有的具有固定活動推廣模式和受眾群體的線下品牌活動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并與新媒體有機融合,以增強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播影響力。二是利用新媒體平臺推廣。公共圖書館可利用新媒體平臺推廣地方特色文化,使地方特色文化有更大的展示舞臺,擴大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播范圍,讓地方特色文化真正“走出去”。三是利用新技術提升讀者體驗感。公共圖書館要積極引入VR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提升讀者體驗感,通過強烈的視覺沖擊激發(fā)讀者了解和探索地方特色文化的熱情。
3.4 打造文旅活動品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地方特色文化是最具吸引力和魅力的旅游文化資源,公共圖書館打造文旅融合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動品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有利于推動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發(fā)展。公共圖書館要想在眾多的文旅活動中脫穎而出,首先活動品牌的名稱要有特色,既要具有地方特色又要朗朗上口;其次活動形式要契合現(xiàn)代社會公眾的生活方式;再次活動推廣內容要充分結合館藏特色資源,有計劃有層次地進行分類推廣;最后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推廣模式,使地方特色文化被更多年輕群體關注。公共圖書館弘揚地方特色文化只有持之以恒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活動、建立長效推廣機制,才能讓地方特色文化不斷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李歡.公共圖書館弘揚地方文化的邏輯闡釋與實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0(1):20-24.
[2] 劉一鳴,鄒雅婷.文旅融合視域下公共圖書館活化地方傳統(tǒng)文化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1(12):55-62.
[3] 陳贏.“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活動品牌建設研究:以“走讀廣西”為例[J].圖書館界,2021(4):83-86.
[4] 劉捷,王智芹.公共圖書館依托微信平臺進行古籍閱讀推廣調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3):56-62.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