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欣
在教育這件事上,父母與老師是合伙人。如何讓合作達到最佳效果?保持溝通是第一步。
作為一名有著30年教齡的老師,我發(fā)現(xiàn):有一半以上家長只有在學校開家長會時才走進學校,家長會一結束就悄然離開。
問及原因,多數(shù)人會說怕麻煩老師,有一部分坦言通過家長會已經(jīng)了解了孩子的情況,還有極少數(shù)家長是因為孩子表現(xiàn)不好、成績較差而“不好意思與老師溝通”。
除了家長會參與度不高外,平時主動和老師聯(lián)系的家長也不多。原因無外乎這些:工作太忙;想跟老師溝通但一直沒勇氣;覺得孩子各方面挺好,沒必要跟老師聯(lián)系;擔心自己與老師的教育觀念不一致引起誤解甚至沖突;還有極少數(shù)家長的理由是“孩子不希望我跟老師聯(lián)系”……
作為一名教師和父親,我覺得這些理由其實都是家長的想當然。從教師的身份來講,我非常歡迎家長主動溝通,雙方互通有無,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才能更好地開展學校教育;從父親的身份來講,我非??粗泻屠蠋煹臏贤?,只有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才能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
當然,溝通也是要講究技巧和方法的。比如見面前后不要大張旗鼓地對孩子說,更不可用雙方見面來威脅孩子;要尊重彼此的時間安排和工作習慣,比如不在老師上課或家長上班時間打擾是最基本的禮儀。
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感受家長和老師溝通的重要性,我詳細分享一些具體的做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兒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就特別注重與老師溝通,每學期主動去學校拜訪老師,一是表達對老師辛苦工作的感謝,二是和老師一起交流孩子在學校和家中的表現(xiàn),最后達成共識,一起配合引導孩子。
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時,第一次期中考試考得很糟。我很著急,但沒有劈頭蓋臉質(zhì)問孩子,而是馬上去學校找班主任了解情況。班主任看見我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果所有家長都像您這樣來跟我們溝通就好了!”第二句話是“您大可不必這么著急”。
班主任耐心向我解釋,孩子平時學習很認真,自尊心也很強,沒考好是因為沒有上幼小銜接班而沒有基礎。見完老師,我的心情平靜了很多。回到家,見兒子還在因為沒考好掉眼淚,我安慰他:“寶貝,慢慢來。我和媽媽幫你,你一定會越來越好?!蹦侵?,他的成績穩(wěn)步上升。
兒子上中學后,我跟老師的聯(lián)系更密切了。因為我主動聯(lián)系老師,老師也喜歡隨時跟我交流。班主任經(jīng)常對我說:“您的孩子很優(yōu)秀,朋友多,熱愛班集體?!蹦茈S時接收到老師反饋的信息,特別有助于緩解父母的焦慮情緒。
兒子上初二時,有一天跟我抱怨,同桌上課愛說話,影響他學習?!澳ジ嘀魅握f說,能不能給我調(diào)個座位?!蔽也恢篮⒆邮欠袷孪扰c班主任溝通過,但還是向班主任反映了孩子遇到的困境。
兩周后,孩子告訴我,班主任給他調(diào)換座位了。作為老師,如果有家長提出類似要求,我也一定會積極妥善處理好,因為讓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也是老師的愿望。
因為孩子,家長和老師才聯(lián)結在一起。如果想要讓這種合作關系變得長久牢固并持續(xù)發(fā)展,鼓起勇氣走進學?;蛲ㄟ^電話、微信與老師溝通交流,是家長一定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