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然
稼軒,我友:
自20年我考到山師求學,兩年來,一直想去歷城拜你故居,推三拖四,終不成行。此刻,因疫情原因,正封控于長清校園,既然困身不得進出,那就讀書,讓心自由往來吧。隨手取到書架上一本《濟南故事》,翻到《歷城辛棄疾》一篇,立時穿越近千年,讀你又萬遍。
那年,一位少年鮮衣怒馬,懷揣著滿腔熱血和理想,颯颯而來,開始了金戈鐵馬的一生。二十一歲,率民眾投身抗金義軍,淄州城外大敗金軍;為同僚報仇,單騎于敵營之中手擒叛徒;手執(zhí)酒壺,腰挎寶劍,腳蹬馬鞍,獻言獻計、振興武治;劍鋒所向,信守八方,時刻準備著再領兵與金人決戰(zhàn),光復故土,守護家園……
這一切寫出來是那么簡短,讀起來是那么容易。想一個二十一歲的青年,帶著貧病交加的家人鄉(xiāng)親揭竿而起,以弱戰(zhàn)強,去反抗統(tǒng)治者,心中是經(jīng)過了怎樣的煎熬、糾結(jié)、掙扎。等待還是開始?沉默還是爆發(fā)?死還是生?是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大醉卻獨醒,才有了最終的決斷,義無反顧,向死求生。稼軒,這些只有你自己能清楚吧,寫出來的道出來的總是淺了淡了,別人讀來就更可能是變了偏了。二十一歲,我們同年。我生于太平盛世,家國安寧,沒有遭遇大風大浪,可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都會覺得力量不夠,害怕前行,畏縮停滯;當面臨選擇時,都會感到迷茫困惑,定不下方向,不敢面對未來結(jié)果不好的可能性。
稼軒,你沒有嗎?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往日讀你,只敬你是英雄;其實,誰生來就是英雄呢?
是對安寧生活的美好向往,是改變現(xiàn)實的強烈愿望,是再也不能這樣活的覺醒,是寧可被打死也不能坐著等死,寧可被打死也不能被嚇死的決心指引你走向抗爭之路嗎?
然而,天不遂人愿。南宋國政荒廢,朝臣昏庸軟弱,奸佞賊人當?shù)?,竟沉溺于西子的熏醉暖風!從一個熱血青年到蒼蒼老者,終是壯志難酬,仰天長嘆。誰笑意繾綣輕掩鋒芒,誰素衫白袍卸了戎裝,誰堪憶往昔明月三千里征戰(zhàn)沙場,這半世羈狂,半世悵惘,換得一個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雖然再沒上過戰(zhàn)場,可你仍不斷上書提出有關(guān)抗金北伐的建議,從不言棄;每到一處都治理荒政,整頓治安,初心不改。直到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蓖兆x你,只覺寧靜田園,心生向往?,F(xiàn)在想來,這背后是日日的心急如焚,泣血焦灼,這田園真不是你想要的人生啊。
在濁水潭泥面前始終保持生機,在槁木死灰之中始終向著光亮。
稼軒,是什么在一直支撐你呢?
是不滅的信念之火,長明的理想之燈嗎?
你我雖相隔八百年,但精神的交流并不曾阻斷。原諒我莽撞無禮,稱呼您稼軒,自認您為友。
敬你,懂你,痛你!
若人真能神游,定邀你大明湖畔,小清河岸,看楊柳青,桃花紅,盡賞這中原美景,燈火闌珊。只管開懷共飲,不醉不歸,不必再雙眉緊鎖,悲憤滿面。
可好?
沐梓
2022年4月22日
——選自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