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琴
寫作教學是小學階段的難點,不要說學生“談寫作色變”,有時候提到寫作我也很怵。身為教師,我自己文學底子淺薄,文化底蘊不深厚,見識不廣,積累不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然覺得寫作難于上青天。
除了不會寫之外,我也不知道什么樣的文章是好文章。我一度認為只要言辭優(yōu)美,能引經據典,好詞佳句頻現的就是好文章。每當看見一些詞句優(yōu)美的文章,我都特別羨慕,好奇別人是如何寫出來的。有時候因工作需要,我就從網上搜索好詞佳句,把它們組合、拼湊在一起,想著讓自己的文章讀起來有內涵。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了很多年,直到那次活動我才幡然醒悟,對什么是好文章有了清晰明朗的認知。
那是去敬老院參加朗誦活動,外甥女給我化妝,我們邊化妝邊閑聊。她說:“化妝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妝技術是讓人看起來像沒化妝一樣,妝容要與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展現出人的個性與氣質。次一級的化妝是把人突顯出來,讓她醒目,引起眾人注意。拙劣的化妝是往那兒一站別人就知道她化妝了,而這層妝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或年齡的……”
我反復推敲她的話,深以為然,突然覺得寫文章其實和化妝一樣,也要“自然”。真正的好文章要光芒四射,具有生命的張力,吸引人的視線,它一定是作者自然的真情流露,閱讀這樣的文章時不會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個個生命?;瘖y分三個境界:一種是臉上的化妝,一種是精神的化妝,還有一種是生命的化妝,恰如寫文章。自此以后,我寫文章不再從表相下功夫,而是追求“生命的化妝”,通俗易懂、真情實感成為我寫文章的首要標準。
有了這樣的認知,再輔導學生寫作時,我也這樣要求學生,只要能夠寫出真情實感,引起情感共鳴就可以。每天的日記,我都是按照真實的事例和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想法去寫,寫完以后自己先認真閱讀,看看能否調動自己內心的情感,能否感動自己。一些較好的日記,我還會發(fā)到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室里的教師說我的文章雖然很樸素,有些甚至連一個四字詞語都沒有,只是用心訴說一件事,但讀來真實,讓人感動。這也讓我更加堅信:真正的好文章,是那些真情流露、能讓人產生共鳴、能走進心靈的文章,也就是化妝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