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從小,父親就不想讓我和弟弟知道他賺錢養(yǎng)家的生計,我們知道的只是他工作的工廠——俄亥俄州克利夫蘭電氣照明公司C廠。在我的印象里,整個工廠就像是一個巨獸,日出時把父親吞進去,日落時才把他吐出來。
C廠就坐落在伊利湖的岸邊,母親經(jīng)常帶著我和弟弟去工廠附近的公共海灘玩耍。在這里,可以看到對面海岸上的縷縷濃煙從一個個胖煙囪中升騰而上,直至消散于高遠的天空。母親則時常把我們召喚到一起,指著濃煙飄起的方向說:“你們的爸爸正在那個工廠里干活兒呢?!蔽液偷艿芸偸歉吲d地舉起手,朝遠處的工廠揮舞。
我只在工廠見過父親一次,那年我14歲,去給加班的父親送晚飯。平時父親下班回家后總會先洗上一個熱水澡,所以我也習(xí)慣了一身整潔的父親,習(xí)慣了他身上沐浴乳的香味。但是那天晚上,我站在工廠的門口,凝視著滿身汗水和煤灰的父親,第一次開始思考為什么父親不愿過多提及他的工作……
弟弟大學(xué)畢業(yè)那年,父親終于退休了,但多年艱苦的體力勞動給他的身體帶來了不可逆轉(zhuǎn)的損傷。41歲時,父親的肩膀、手部和脊椎都做了手術(shù)。48歲時,父親心臟病發(fā)作,做了心臟搭橋手術(shù)。幾年后,外科醫(yī)生又在他的心臟冠狀動脈內(nèi)植入了支架。再后來,父親工作了大半輩子的C廠正式關(guān)閉,當?shù)馗蹌?wù)局計劃將其建設(shè)成一個綠色能源項目。我知道父親不想讓我們更多地打聽他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不去看看工廠,以后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
終于有一天,C廠的前主管托比帶我穿過了這座發(fā)霉般的迷宮,向我介紹著各個車間的工作流程、危險系數(shù)以及員工職責(zé)。我在一旁記著筆記,仿佛在聽一門外語課程:汽輪機、省煤器、飛灰、碎煤機……
“這個車間的員工負責(zé)操作機器來粉碎煤塊。他們都是公眾看不到的一群人,整天在昏天黑地的惡劣環(huán)境下干活兒,許多人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托比說道。的確如此,C廠的大部分車間都沒有窗戶,有些車間甚至位于海平面以下。工作勞累時,享受一下溫暖的陽光對于這里的工人來說都是奢侈的事。
“對了,”托比說著遞給我一個12磅重的扳手,“你爸爸就是用它來干活兒的。每天上班前,他都會來到這個窗口檢查一下維修工具,然后帶著它們走遍每個車間。有時干完活兒,他的衣服都能擰出一大捧汗?!?/p>
我走過了數(shù)不清多少個貼著“危險”標志的地方,觸摸著比我的拳頭還大的螺栓,聽托比介紹說車間里的溫度甚至高達60℃。托比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說:“孩子,你的父親是一位很棒、很能吃苦的維修工。維修是工廠里最危險的工種。他在這里就像一臺永不停息的機器,這么多年來一直勤勤懇懇地工作,熟悉每一臺機器和設(shè)備,無論哪個出了毛病,他都能馬上修好……”離開工廠的時候,托比遞給我一個安全帽,說是父親上班時用過的,讓我把它帶回家留作紀念。
父親是一個普通工人,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工作了34年。他以前不愿提及自己從事的工作有多平凡,而當我參觀了他工作的地方,內(nèi)心卻滿是自豪與驕傲。每一份平凡的工作都值得尊敬,把每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