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龍云統(tǒng)治時期云南地方金融近代化的文化窠臼

    2023-05-26 03:39:46
    大理大學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龍云云南金融

    徐 濤

    (安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安徽蕪湖 241002)

    晚清以降,中國金融進入了近代化歷程,銀行的設立、貨幣制度的變革都有了形式上的發(fā)展。但直至民國時期金融活動始終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表面上看是由于沒有長期行之有效、實施有力的金融政策,實際上卻隱含著深層的文化原因。加之國民政府長期政令不出“東南一隅”,又使得不同區(qū)域的金融運行狀況紛然雜陳。這直接表現(xiàn)為地方統(tǒng)治者在歷史傳統(tǒng)意識裹挾下的金融行為、地方實力派與國民政府中央的博弈,以及特定地域民眾的生活習俗對金融運行產生的巨大影響。受這種影響比較大且表現(xiàn)較為明顯的地域是云南。云南在龍云統(tǒng)治時期保持了較長時期的相對獨立,為以上因素作用的發(fā)揮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學界關于文化因素對經濟影響的研究有了極大發(fā)展①集中論述文化對金融影響的理論成果主要有:羅樞、白仲林《文化的經濟增長效應與機制研究》,《江西社會科學》2020年第3 期;楊德才《心智成本、有限理性與中國封建王朝周期性興衰——基于新制度經濟學視角的分析》,《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9 年第2 期;楊德才、劉冰鏡《統(tǒng)治者偏好、有限理性與封建王朝周期性興衰》,《江蘇社會科學》2017 年第5期;張宗慶、張寅《交易成本、歷史和文化:新制度經濟學的三種分析指向》,《江海學刊》2009 年第5 期;馬正兵《芻議金融發(fā)展動因的經濟、政治與文化元素》,《商業(yè)時代》2008 年第5 期。。關于近代區(qū)域經濟史的研究,以“省”作為基本單位,在基礎的、核心的史料以及宏觀結論方面的發(fā)掘也比較充實②涉及云南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中國人民銀行云南省分行金融研究所編《云南近代貨幣史資料匯編》,1984 年版;云南省檔案館、云南經濟研究所編印《云南近代金融檔案史料選編》,1992 年版;李珪《云南近代經濟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年版;王文光、龔卿《民國時期云南龍、盧彝族統(tǒng)治集團財稅政策研究》,《西南邊疆民族研究》2009 年第6 期;王明東《民國時期云南城市經濟發(fā)展制約因素探析》,《貴州民族研究》2014 年第10 期。。但關于近代云南金融近代化的具體研究成果,存在著一定程度對歷史現(xiàn)象的深層原因分析不足或文本資料考察與歷史現(xiàn)實有偏差的問題,如云南金融近代化究竟有沒有實現(xiàn)、是形式上還是實質上的實現(xiàn)等③相關成果主要有:羅朝暉《龍云政府與云南金融近代化》,《湖湘論壇》2015 年第4 期;王明東《民國時期云南城市經濟發(fā)展制約因素探析》,《貴州民族研究》2014 年第10 期。。尤其在以整合基本史實的基礎上,通過比較集中地分析文化因素影響金融運行的具體原因,以及進一步向金融領域傳導的成果仍有拓展空間。本文擬從地方統(tǒng)治者政治素質、財政央地博弈傳統(tǒng)和民眾社會生活風俗三個層面進行考察,分析導致龍云執(zhí)政云南時期阻礙金融近代化發(fā)展的文化原因,探討其歷史規(guī)律,以期對相關學術研究進行有益的補充。

    一、地方政府的官僚政治干擾

    民國時期云南地方社會金融近代化受阻的原因之一,是傳統(tǒng)官僚政治的干擾。具體表現(xiàn)在地方執(zhí)政者意識觀念和制度運行模式兩個方面。

    (一)執(zhí)政意識的官本位主義文化特質

    龍云雖然接受過近代教育,但其思想仍深受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官僚政治影響。官僚政治是傳統(tǒng)文化中官本位主義文化特質的具體表現(xiàn),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其生成與適合農耕的地理環(huán)境、宗法禮制的社會環(huán)境、層次分明的社會結構和加強封建等級制度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經過改造的儒家思想為核心的綜合作用密切相關〔1〕。這種文化因素的影響,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表現(xiàn)為執(zhí)政者在做相關決策時的有限理性,即統(tǒng)治者進行收益考量的取向和程度的理性是有限度的。達成這一限度的最大文化因素就是執(zhí)政意識,即選擇取向主要是受到統(tǒng)治者意識形態(tài)或個人意愿等因素的影響〔2〕。在金融領域的表現(xiàn),主要為統(tǒng)治意識會通過執(zhí)政者的主觀意志對金融行為產生影響。這在封建時期各朝代的賦稅思想中都體現(xiàn)得極為直接,即統(tǒng)治者認為征收稅賦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完全可以以自己的意志為依據,不需要向納稅者陳述理由。官僚政治傳統(tǒng)決定了無論這種金融行為的初衷如何,其走向往往演變?yōu)榻y(tǒng)治階層利益最大化而非社會利益最大化。

    設立銀行是金融近代化的重要形式,在云南的標志就是富滇銀行。富滇銀行是云南地方金融結構的主干,雖然表面上僅是云南省的地方銀行,但事實上卻發(fā)揮著中央銀行在地方的作用。1912 年設立的富滇銀行,人事管理權始終被地方力量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外人即使參與具體事務,“但不能多與聞其政”〔3〕32。唐繼堯時期為了滿足龐大的軍事費用需要,富滇銀行對貨幣的發(fā)行基本不顧社會的總需求量。1928 年龍云開始主政云南,雖金融狀況因政策由向外用兵調整為向內穩(wěn)定而有改善,但并無實質性變革。為了緩解財政危機以穩(wěn)定統(tǒng)治,龍云政府于當年7 月通告推行改變征收本位的方案。新方案規(guī)定,自1929 年1 月起,糧稅捐款一概照現(xiàn)銀收取,以紙幣三元抵現(xiàn)金一元。紙幣收入總數的三分之二用作軍政費。這個方案實質上是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將稅賦增加了兩倍。1929 年12 月,龍云政府又發(fā)布命令改變征收本位,規(guī)定從1930 年1月1 日起實行賦稅繳納紙幣者以與半開銀幣5 抵1兌換。這次幣制改革使云南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稅收增加了4 倍。云南在實行此政策的當年,財政便由赤字轉為結余近200 萬元,1931 年結余為447萬元,到1932 年時結余已為845 萬元,并且在以后幾年里財政收入不斷地增長。這些改革雖然實現(xiàn)了云南地方政府的利益最大化,但卻是在云南社會的生產力沒有獲得提升的情況下實行的,加重了社會中、低層人群的負擔,不利于金融的良性發(fā)展。

    “20 世紀30 年代前期,銀行業(yè)憑借其強大實力和特殊地位,已經成為政府在推行政治經濟政策時必須考慮的主體”〔4〕,政府的統(tǒng)治在各方面都更加無法脫離銀行的配合。在此背景下,1932 年富滇新銀行成立,雖然龍云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新行的主要職能依然是為地方政府積累壟斷資本以壯大自身實力這一本質未變,因為主導“變革的主體并不是大眾而是變革的直接受益者”〔5〕。地方政府自1930 年起,就以云南全省稅捐的一半即“3 000 萬元作為全省歲需軍政費,以3 000 萬元為整理金融補助款”〔6〕。軍政費與金融補助占比居然高達50%,由金融整頓所產生的利潤可想而知。因此,只要云南的政局稍有穩(wěn)定,龍云首先考慮的事情必然是整頓金融,制定新的貨幣制度。

    (二)財政對金融居重馭輕的乏理性化模式

    地方統(tǒng)治者有限理性的影響必然要通過具體的制度模式貫徹下去,即財政損害金融的傳統(tǒng)乏理性化模式?!拔幕粌H是群體中個人偏好的集中體現(xiàn),更廣義地包含了影響個人動機的一系列制度安排”〔7〕。相對于主觀意識觀念,模式表現(xiàn)出了更多文化在客觀層面發(fā)揮的作用,在它的裹挾下產生了“從民國早期的北洋政府和地方軍閥到民國后期的國民政府都肆意干涉和利用金融本該為商品流通和經濟發(fā)展提供貨幣信用工具(紙幣)的職能來為解決它們自身的財政困難服務”〔8〕的現(xiàn)象。

    富滇銀行設立伊始,便與地方財政死死地系在了一塊,事實上變成了地方力量的收支庫房。云南省政府曾先后于1926 年、1928 年和1929 年三次召開全省金融會議,并設置了整理金融委員會及監(jiān)察委員會,總結了以往各次所制定辦法未能收到實際效果的主要原因——金融與財政不能徹底地被劃分開來。龍云曾于1928 年12 月15 日發(fā)布整理金融公債辦法訓令,可是僅僅一年后,他又于1929 年11 月召開了整理財政金融會議,這雖與其主觀上急于迅速壯大自身實力有密切關系,但客觀上也是傳統(tǒng)模式仍能發(fā)揮重要作用的表現(xiàn)。這次會議的內容主要有:稅收自1930 年1 月1 日起改為征收現(xiàn)金(滇鑄銀幣),各種商品稅率皆以現(xiàn)金為本位,紙幣按5∶1 折收。如此一來,滇鑄銀幣成為云南流通領域的主幣,貨幣制度也逐漸穩(wěn)定了下來。但不到一年的時間,滇幣就持續(xù)貶值,又導致了金融的急劇紊亂,金融業(yè)務幾乎全部停滯,省政府遂于1931 年初在昆明召開“軍政紳商聯(lián)席大會”商討對策。時任云南省整頓金融委員會委員長的繆云臺在會上發(fā)言,認為只有承認事實,改革幣制,并提出了兩項主張,“一是省政府不再提高鹽稅等項稅率,以免導致經濟更進一步萎縮;二是省政府不再向富滇銀行舉債,也不再令富滇銀行做無準備的發(fā)行,以免導致通貨更進一步膨脹”〔3〕41。由繆云臺的主張可以看出,其時導致云南金融萎靡的“事實”,財政的非理性強力介入是根本原因。1934 年初,富滇新行面臨崩潰,龍云、盧漢不得不再三邀請繆云臺出任行長挽救危局??娨耘c龍、盧保證財政與金融劃分的“約法三章”為條件才同意出任,此三章為:“(一)富滇新銀行不代理省金庫;(二)省政府不向富滇新銀行舉債;(三)龍、盧兩人不在富滇新銀行開戶頭?!薄?〕63可見其模式對金融貨幣貽害之劇烈。

    云南金融運行不暢的歷史事實表明了,近代化的金融機構不能完全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從封建時代遺留下來的“從思想及政治上加予商品貨幣關系嚴重的束縛”〔9〕,可以說是民國時期的普遍現(xiàn)象。它映射出地方統(tǒng)治者封建與近代交織的特殊意識形態(tài),使地方實力派“具有種種古代軍閥所沒有的特點”〔10〕。這些特點中與以往最為不同的就是利用近代金融貨幣形式加強自身的封建統(tǒng)治,即使龍云推行的金融變革具備近代化形式,但在舊有官僚政治的文化土壤上也無法培育出新果實。

    二、央地博弈的消極擾動

    中國在歷史上素來缺乏國家預決算制度,以致形成了一貫的財政央地博弈傳統(tǒng),這在民國時期表現(xiàn)得也極為突出。民國時期,云南在政治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它幾乎始終處于一種半獨立狀態(tài),一直是國民政府中央力圖解決的問題。由于云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方統(tǒng)治者較強的個人能力,中央政府主要采取金融手段解決央地對立問題。面對國民政府中央金融的不斷介入,地方勢力為了保障自身利益始終進行對抗——集中表現(xiàn)在對中央法定貨幣流通的全面抵制上。這也導致了云南的金融無法形成有效的信用體系。

    1935 年11 月4 日,國民政府推行法幣政策,規(guī)定禁止白銀流通,采用中、中、交、農四行所發(fā)行的紙幣,但政策在云南完全行不通。1937 年4 月22日,滇黔綏靖公署、云南省政府發(fā)布通令,其中甚至以市場會立即停頓相脅迫對法幣在滇推行進行抵制,足見抵制力度之強。雖然為應付國民政府中央,云南做出了推行法幣的八項具體規(guī)定,但其中卻大有玄機,首先法幣推行要充分供給,其次相關事宜由富滇銀行代辦。這實際上為云南提供了抵制法幣可能的最長時限和最有力手段,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富滇新銀行乘中央銀行未設分行時,極力增發(fā)紙幣,搶先收兌民間銀兩。8 月又第三次發(fā)行新幣2 500 萬元,而據云南財政廳《財政月報》公布,1936年云南歲入總額僅有2 800 余萬元,歲出總額僅為2 300 余萬元,節(jié)余500 余萬元〔11〕。至1938 年12月底,收入白銀合本省半開銀幣4 529 355.63 元。直至1939 年,國民政府財政部仍不得不允許云南收回富滇舊幣的時間延期3 個月。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蔣介石借機將中央軍大批開進云南,并逐漸形成了對云南的全面控制之勢。為了保障自身利益,龍云不顧蔣介石“國防歸中央,保安歸地方”的規(guī)定,新設8 個步兵旅。1941 年后,又擴編成6 個獨立師和一個獨立旅,主要軍事統(tǒng)領皆為其親族死黨〔12〕151。伴隨著對云南軍政控制權之爭的自然是金融控制權更加激烈的爭奪,其焦點仍是法幣的在滇推行?!皬慕洕蟻碚f,統(tǒng)一的工具是資本,也就是以貨幣形式儲積著”〔13〕142,相應地,國民政府要實質性地統(tǒng)治云南,貨幣的實質性統(tǒng)一顯然與武力兼并同樣有效,而且成本更低。國民政府行政院于1940 年1 月19 日行文要求“滇省以往軍政設施及機關系統(tǒng),凡未合體制者,亟應加以調整”,如“行政上的國稅、省稅制度,金融制度,公庫制度……均應逐漸改進,以期符合政令”〔14〕526。這實際上就是要求龍云擴大云南的國家財政而縮小地方財政,同時還要將云南地方政府所轄資本積存的物資和現(xiàn)金一律交付國民政府中央,這些當然都是龍云所不能接受的。1941 年底,龍云命令財政廳將云南積存的銀元約2 000 萬元、黃金數萬兩,以及債券、外匯、美鈔、英鎊、官產等統(tǒng)統(tǒng)撥出,劃離省財政廳管理,以逃避財政部的控制〔15〕25。

    雖然法幣政策最終還是在云南得以推行,貨幣制度也被納入了中央金融體系,但隨著當時日軍全面入侵的加深,日本及汪偽政權對國民政府的金融貨幣展開重點攻擊,“首先的攻擊目標就是國民黨政府貨幣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法幣”〔16〕。因此法幣政策實際已沒有當年的效果了,不久,隨著中央貨幣的迅速貶值,云南的貨幣制度又再次倒退至失控狀態(tài)。1942 年1 月,為了更大程度地消弭國民政府中央的控制力度,龍云又下令成立云南省企業(yè)局,用以接管原有的企業(yè)單位和接收新建的企業(yè)單位,這些企業(yè)單位有近30 個,幾乎在各個方面都與國民黨中央政府爭利。金融問題是經濟問題的核心,在金融方面財政部特別強調與中央法令不符合的內容,并提出設法調整一致的要求,龍云政府雖然也做了一些調整,但卻是陽奉陰違。他不但令富滇新銀行用拖延的辦法來對抗國民政府中央要其向財政部注冊的規(guī)定,還讓它單獨發(fā)行新鈔票。此外,龍云還利用云南經濟委員會擴充并新建了輕重工業(yè)廠礦;同時又辦理合作事業(yè),把金融勢力擴張到農村,以抵制國民政府中央資本在云南的金融活動。1942 年以后,富滇新銀行又發(fā)行了新滇幣8 000萬元。

    “龍云表面上服從蔣介石的中央,但內部事務,蔣介石的中央則很難插手”〔17〕。龍云堅持“總要自己能自顧。然后可以擁戴中央”〔15〕66,自始至終認為“中央固有管理之權……所有權仍歸地方”〔15〕201。地方離心力量對金融貨幣施加的影響很大,這在整個民國時期的云南以及各地方實力派掌控的區(qū)域具有普遍性。

    三、相帥成風的民眾生活習俗

    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國時期云南少數民族的整體人口占比很大,據1947 年官方統(tǒng)計,“少數民族人口數為4 092 104 人,占全省人口的44.48%,”這還是“沒有涵蓋所有民族地區(qū)”的調查〔18〕。人口眾多決定了特定的民族生活狀態(tài)及文化傳統(tǒng)對貨幣金融產生的影響,必然有著突出的反映——半開銀元①云南之半開銀元即為清政府允許鑄造的二號銀元。因為在清廷制造銀元的開始,主幣的重量、成色和單位等等全都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并且銀兩制度仍然在繼續(xù)實行,因此其時制造的各類銀元全可被當成主幣在流通中使用。半開銀幣在云南近代流通貨幣里幾乎始終占據主幣的地位,完全因為它僅是中國近代幣制演變開始時只推進銀兩制向銀元制發(fā)展的事物,即其為清末之銀元制度在形成開始時吸進現(xiàn)代貨幣先進制度卻仍與舊制度攪拌在一起的結合物,既適應舊需要又符合新要求。近代中國銀元制始終存在主幣尺度嚴重不統(tǒng)一情況,這使半開銀幣在近代云南流通中具備成為主幣可能。滇省己出銀幣和市場通行銀元比例以半開為最重,半開銀幣也因此穩(wěn)固了它在西南普遍通用的根基。長期統(tǒng)治金融貨幣流通領域。云南由于地處偏遠,交通極其不便,因此文化和經濟都相對比較落后,人們的生活普遍比較窮困,這必然制約著貨幣金融的發(fā)展。這在邊疆少數民族進行商品交換的活動中反映得尤為強烈,經濟和文化的落后使他們絕大多數人對紙幣價值的認知能力非常差,即便是比較普通的交換也感覺識別很困難。加之“紙幣是本身沒有價值、又不能兌現(xiàn)的貨幣符號”〔19〕。因而他們更樂于使用貨幣價值比較明顯的銀幣作為商品交換媒介,且貨值較低。這可以從抗戰(zhàn)時期邊疆少數民族傈僳族由怒江地區(qū)與大理、麗江和保山等云南內部地區(qū)的商品交流的情況上清楚地觀察到,其在抗戰(zhàn)期間每年的各種山貨和藥材共約500 背,總值半開銀幣不到1.4 萬元;由云南內地運往怒江地區(qū)的鐵制農具、布匹、食鹽和百貨等,總值也不到半開銀幣4 萬元〔14〕588。此外,絕大多數少數民族的社會生活也主要通過物質資料交換,如婚喪嫁娶的物品首重牲畜家禽、糧食、鐵器等。社會生活矛盾如夫妻離異或出現(xiàn)婚內男女關系問題、盜竊等等,基本上也首先是以生產生活資料為賠償條件,其次是半開等金屬貨幣。以上社會現(xiàn)實也決定了在少數民族區(qū)域的文化環(huán)境中,近代化的金融貨幣制度基本無法起到推進商品經濟發(fā)展的作用。

    民國時期的傳統(tǒng)農業(yè)山區(qū),“交通非常不發(fā)達,工業(yè)基礎幾乎沒有,商業(yè)貿易十分落后,加之連年遭遇天災、匪患和軍閥混戰(zhàn),經濟、生產十分凋敝”〔20〕。云南也不例外,尤其是匪患。與其他地區(qū)政治、經濟原因導致的匪患不同,云南匪患嚴重的最主要原因有極為特殊的一面——文化差異。各民族之間以及本民族內部,由于文化和習俗的差異,矛盾不斷。這種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便演變?yōu)橹苯記_突,最普遍的形式為械斗。其時云南少數民族地區(qū)械斗風氣之盛,在龍云的家族歷史上也可以窺見一斑,其沒落就是由于“頻繁的冤家械斗”〔12〕23。械斗導致武器和有組織的武裝力量不斷增多,造成了另一個極其嚴重的后果——土匪數量增多。以致1918 年2 月以后,大理、昭通、文山、思茅各交通大道,幾乎完全斷絕。陸良縣1922 年后,由于土匪猖獗,運輸中斷,市場物價暴漲,食鹽價格猛漲2.33 倍,貧窮人家長期斷鹽〔14〕335。云南匪患自清時便“兵盛則獸散延喘,兵旋則狼負為奸。大舉既慮虛勞,長圍又難驟合。頓兵非計,奔命損威”〔21〕。民國政府更是無力勘伐,“云南各地交通受阻,商業(yè)陷于停滯狀態(tài)”〔22〕?!澳昴杲杂蟹?,處處都是患”〔23〕。只能用“招安”的辦法,“龍云部下有的師長就是土匪出身”〔24〕。在此現(xiàn)實的背后,卻也可以看出人們對于風俗的堅持甚至超越了對經濟利益的訴求。這種民族風俗,是小額貨幣在云南貨幣流通體系中所占比重非常大的重要原因。

    云南邊疆地區(qū)喜愛使用銀幣的一個極其特殊的文化原因,是少數民族習慣用白銀作為裝飾品。如阿昌族“衣服上喜好用銀制扣子作裝飾”,“節(jié)日盛會,佩戴各種銀飾”〔25〕。人們往往把平常在交換中得到的銀幣收集起來,然后再將它們銷熔后制作成銀飾品,如哈尼族就以擅長制作銀器聞名。還有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中,“銀幣常被視為吉祥之物佩戴于身”〔26〕。導致了流通領域用銀成習,流通已經二十余年的富滇紙幣,有時竟然仍不能流行于少數民族地區(qū)。相較于早在北宋時期就有在西南地區(qū)信用貨幣取代實物貨幣的趨勢——“交子不但在經濟史上是一件劃時代的事,在文化史上也有劃時代的意義”〔27〕來說,這似乎更是近代化的逆勢,而且難以改變。本為輔幣的半開銀元逐漸成為主幣,在云南乃至西南地區(qū)流通貫穿整個民國時期,這種文化風俗不可忽視。

    由此也可以看出帶有很大局限性的半開銀元在云南的長期流通,不僅是云南在金融和政治方面相對于中央政府的獨立的表現(xiàn),也是云南的地域性民族歷史文化傳統(tǒng)濃厚的強烈體現(xiàn)?!皞鹘y(tǒng)是歷史性的東西……討論傳統(tǒng)的出發(fā)點,就在于承認它是歷史形成的真實存在”〔28〕。這種由于“歷史形成的真實存在”在近代中國地方金融的發(fā)展進程中,常常發(fā)揮著超出人們想象的力量。這種力量使得半開銀元即使在數量不占流通領域大比例的時段,仍然能夠成為云南社會流通領域的主角。也使得絕大多數人們甚至是處于“不一定同本人的經濟利益直接有關”的狀態(tài)時,成了不自覺地抵制金融變革的保守分子〔29〕。

    四、余論:文化改造是金融近代化的必然

    綜上可見,民國時期文化因素在云南地方社會金融的運行中有著強烈影響。近代中國社會面臨全面近代化的歷史問題,金融近代化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金融近代化的實質是變革傳統(tǒng)的金融運行模式,即推進政府由極度強勢的角色轉變?yōu)榻鹑谛袨榈闹饕獏⑴c人,以及將較低信用的財政體系建立為比較完善的公共信用體系,“它是由傳統(tǒng)均衡轉向另一種新均衡的過程”〔30〕。但是民國時期云南及中國金融貨幣的近代化,即使在有利條件下的變革都極為艱難。重要原因是深層次的文化問題沒有解決,這集中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難于提升完善合理配置的文化價值觀

    文化的重要組成元素是政治文化,核心內容是統(tǒng)治主體的文化價值觀,包含著精神范疇內影響制度運行的價值判斷和取向。文化價值觀的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政府與社會經濟運行的關系,影響著貨幣制度是否能保障金融穩(wěn)定的運行,也影響著政府是否具備正向調節(jié)效能。民國時期政府長期在經濟活動中處于“越位”狀態(tài),不斷剝奪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功能。各級政府都不具備金融近代化最基本的文化條件——保障合理控制的“制度安排和政府官員素質”〔31〕?!敖洕旧聿⒎侨缃洕鷮W理論所稱的是一個自主體,實際上必須服膺于政治、宗教及社會關系”〔13〕25。以上所有具備主導能力的因素,背后都有強大的文化力量。民國時期人為因素掣肘、扭曲金融貨幣制度運行和變遷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其實質是制度的操作階層不具備真正的近代化素質,“清帝國廢除科舉制和垮臺意味著士紳被轉授的權力的合法性已經全部作廢。士紳階層中的重要成員要么自己轉變?yōu)檐婇y(或成為其麾下),要么通過與軍閥結盟繼續(xù)維持自己的權力”〔32〕。對此時人也有察覺,如清翰林顧視高任富滇銀行行長時,人們就質疑其對銀行學知識的欠缺。本質上近代貨幣制度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仍是傳統(tǒng)階層,他們難以真正推動金融的近代化。

    (二)難以提供建立完善公共信用體系的環(huán)境

    從民國時期云南貨幣制度演變的曲折過程中可以得出,要使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得以順利發(fā)展,必須以國家的安定和社會的穩(wěn)定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實現(xiàn)政府穩(wěn)定經濟的職能,這個職能的具體方面就是制定合理的財政制度和貨幣政策,因為市場對資源配置有失靈的領域??枴げㄌm尼在20 世紀40 年代初對世界經濟形勢做過觀察分析,認為“貨幣的穩(wěn)定化成為各國人民與政府之政治思考焦點……重建貨幣的穩(wěn)定被視為政治理性的試金石”〔13〕254,民國時期金融貨幣制度的變遷應該也是符合這一判斷的。近代中國要實現(xiàn)真正的金融貨幣近代化轉型,必須使“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tài)結構中的一般性傳統(tǒng)主義……一再地導致所有認真的貨幣改革無從實現(xiàn)”〔33〕的現(xiàn)象得到比較徹底的改觀,即文化層面的近代化改造至關重要。

    猜你喜歡
    龍云云南金融
    云南茶,1200年的發(fā)現(xiàn)
    云南畫報(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40
    云南邀您來“吸氧”
    云南畫報(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0
    出滇抗戰(zhàn)時期龍云對滇軍的治理研究
    創(chuàng)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2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16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金橋(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夢
    URANS simulations of the tip-leakage cavitating flow with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procedures *
    Some notes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rror analyses of the attached turbulent cavitating flow by LES *
    P2P金融解讀
    南岸区| 巨野县| 镇沅| 孝感市| 炎陵县| 田林县| 荔波县| 彰化县| 旬邑县| 当阳市| 曲沃县| 天台县| 万荣县| 德江县| 冷水江市| 扎鲁特旗| 利川市| 宁强县| 济宁市| 藁城市| 清水县| 温泉县| 固阳县| 阜阳市| 郯城县| 海宁市| 青阳县| 敖汉旗| 卫辉市| 蓬溪县| 洱源县| 镇平县| 凤城市| 滁州市| 宁晋县| 重庆市| 哈尔滨市| 苗栗县| 太原市| 威远县|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