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元榮
感恩上天,讓我能成為母親;感謝孩子,因為他的到來,讓我對生活有了更多深刻的體驗;因為孩子,我的生命變得更具有韌性;因為孩子,我懂得了責任與擔當;因為孩子,我對人生充滿了希望;也因為孩子,我有了心想事成的喜悅和收獲。
我是一個從小就喜歡音樂藝術(shù)的人。誠如人們所知——音樂是世界通用的語言。每當音樂響起,那一個個高低跳躍的音符,仿佛變成了五彩繽紛的蝴蝶,在我的心頭翩翩起舞,將我的心喚醒,仿佛我的心靈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讓我的心走進了春天。
很幸運,我出生在嗩吶傳承很好的山東北部,嗩吶的魅力令我從小喜歡上了嗩吶,音樂也就此在我心里扎了根。更讓我開心的是,在我二十多歲時能夠遇到我一生的知己——四川省歌舞劇院的民族管樂嗩吶演奏家張先生,也就是孩子的爸爸。并且,我對音樂的愛又在我們的愛情結(jié)晶——我的兒子那里得到延續(xù)。
孩子的到來,音樂就成為了我養(yǎng)育孩子的最好助手。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無疑是辛苦的,但在勞累時,放一段音樂,我的心靈便如干涸的土地被絲絲春雨滋潤,重新煥發(fā)了生機。那些疲憊、勞累所帶來的壞情緒都會一掃而光,當自己的內(nèi)心和音樂交融時,仿佛進行了一次靈魂的洗禮,讓我能夠以愉快、穩(wěn)定的心態(tài)來照顧孩子。更讓我驚喜的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我發(fā)現(xiàn)他居然對音樂有著天然的興趣。每次音樂響起,他的眼里就仿佛有了光,嘴里還會發(fā)出聲音來回應(yīng)。等他會走路了,還會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搖頭晃腦,這一下子引發(fā)了我的靈感——也許,我那未能完全實現(xiàn)的音樂夢,是孩子要替我完成呢?
此后,我陪著兒子在音樂中成長,我將很多生活中的事根據(jù)一些音樂曲子編成他能聽懂的歌曲。當和孩子游戲時,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為我們助興;當孩子需要休息時,舒緩輕柔的音樂為他助眠。有時候,我靈機一動,將他吃飯、穿衣、玩耍的情境編成小歌曲唱給他聽,這也成了我和孩子互動的溫馨時刻。有時候,孩子鬧情緒,我也會編個歌安撫他,這個方法簡直百試百靈,經(jīng)常讓他破涕為笑,也許不是藝術(shù)水平很高的歌曲,卻是我和兒子之間最溫馨的紐帶。音樂,讓我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化苦為甘,生活有滋有味。
基于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從四歲半,孩子爸爸便開始教他鋼琴。盡管他喜歡音樂,但學習的過程并不輕松,我則經(jīng)常鼓勵他將樂器當成玩具來玩,于是,無論是鋼琴還是嗩吶,對兒子而言,就是玩不厭的玩具。即便如此,他也有想要放棄、煩躁的時候,我就會用他喜愛和熟悉的曲子為他編段寬慰、鼓勵他的歌曲為他加油。每當這個時候,我們經(jīng)常會會心一笑,那種感覺,就像陽光融化了冰雪一般。這樣的互動,也給了我更多的靈感。在他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就是用這樣的辦法,養(yǎng)成了孩子堅持、積極、自律等良好的習慣。有時候,孩子有了靈感,也會自己編一段給媽媽、爸爸的音樂。當然,我們會給他更多的積極反饋,這讓他增加了信心,同時能展現(xiàn)更多的創(chuàng)作力。就這樣,在音樂的助力中,孩子一直堅持走在了音樂的道路上。
兒子五歲半時開始跟父親學嗩吶,從2014年到現(xiàn)在,多次獲得國內(nèi)音樂比賽的大獎,在小學六年級畢業(yè)季,學校破例為兒子開辦了首屆專場獨奏音樂會。這些成績的取得,極大地增加了他對音樂的信心和對生活的熱愛,他變得更加樂觀和自信。兒子除了鋼琴、嗩吶練習時間比較多以外,還對竹笛、笙、羌笛、馬布、葫蘆絲、巴烏等樂器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兒子成長的歷程,也是我內(nèi)心不斷成長的歷程。兒子現(xiàn)在每天學習很忙,但他總會在放學后第一時間練習樂器放松一下自己,對他而言,練習樂器早已成為了他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他靈活地運用音樂,將要背誦的東西編成他喜歡的歌曲,這樣能使他更快、更好地記住老師教授的內(nèi)容。他喜歡在大自然尋找靈感,并將自己的體驗融入器樂練習和創(chuàng)作中去。我看到兒子對音樂的愛一點點融入了生活。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彼此都會創(chuàng)作一段屬于我們的音樂,來互相激勵。這成為我們解決問題和渡過困難無往不利的法寶。
母親節(jié)在即,我想對兒子說——兒子,因為你,我的生命更加精彩,是你讓音樂成為我們愛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