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婷 高春霞
【摘 要】本文以“租船”數(shù)學問題為例,介紹項目化學習的設計思想、思路、開展方式及成效,以及如何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期為同類課程開展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提供參考。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 學科融合 創(chuàng)新
一、“租船的學問”跨學科項目教學設計
“租船的學問”項目化學習活動,由鴻山實驗小學五年級組的項目團隊共同設計,主要涉及的學科有數(shù)學、信息科技和綜合實踐活動。
(一)設計真實的問題情境
真實情境并非僅指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事件,還指所學知識能力的真實運用和在復雜情境中的真實思維、虛擬性問題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嘗試尋找“租船”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如此大大提升了情境的代入感,學生把自己“卷入”到該角色中進行探究。
(二)項目研究問題
“鴻山實驗小學五(1)班學生到黿頭渚春游,調查發(fā)現(xiàn)有26人想租船游玩,有2人船和4人船,一共要租8條船,全部坐滿沒有空位,2人船和4人船各租幾條?”真實性和挑戰(zhàn)性項目化學習有利于“問題解決”的學習,問題本身就是項目化學習的內容。
(三)實踐活動
團隊協(xié)作項目化學習的特征之一是“持續(xù)的實踐活動”。要讓實踐活動持續(xù)展開,有兩個關鍵:一是研究問題難點突破的知識和方法儲備,二是同伴之間的協(xié)同學習。
1.建構核心概念目標體系
學習目標:通過數(shù)學分析,鞏固用列表法和畫圖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嘗試用假設法列式解決問題,學習用編程快速解決問題,豐富學生對各種策略的認識;引導學生建立全局性理解,為在生活中解決此類問題提供思考和決策方向。為此,教師要構建包含具體知識點、具體概念、學科核心概念的知識體系,形成全局性理解目標。
2.設計驅動性問題
項目的本質是“用數(shù)據(jù)來支持決策”,驅動性問題是“嘗試尋找解決‘租船問題的方法”。筆者引導學生進行全局性思考,挑戰(zhàn)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用什么方法解決,二是哪種方法更快速簡便。再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鴻山實驗小學五(1)班學生到黿頭渚春游,調查發(fā)現(xiàn)有26人想租船游玩,有2人船和4人船,一共要租8條船,全部坐滿沒有空位,2人船和4人船各租幾條?
3.搭建學習支架
(1)交流型學習支架:方法的提出與篩選
項目化學習需要小組成員全程協(xié)作,但實際教學中經常會出現(xiàn)個別學生比較活躍,剩下的學生并未積極參與的情況,真正的協(xié)作和合作學習并沒有發(fā)生。設計協(xié)作支架,目的在于促使每位小組成員經歷問題提出和篩選的過程,有公平的機會參與討論、協(xié)商和決策,讓每位成員在團隊中發(fā)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方法的提出與篩選具體步驟如下:①各小組每人至少提出1至2個方法,記錄并貼在“解決清單”欄里;②每人向全體組員闡述自己的方法;③確定一個大家一致認同的方法;④小組再討論,確定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并將其作為本組的研究方法。
(2)評價型學習支架:課堂點評表的使用
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成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增強小組的凝聚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樹立自信心、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項目化學習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在自主合作的過程中對合作探索的有效性、參與的廣度、交流的深度進行評價,還要對個體展示過程中的音量、語調、風度等諸多非智力領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學會評價他人就是引領學生多元綜合地發(fā)展。多維的肯定式評價,則是激勵學生繼續(xù)保持良好表現(xiàn)的動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供選擇的評語,讓學生自主完成課堂點評表(見表1)。
4.設計學習實踐活動
“租船的學問”跨學科項目設計了如下學習實踐活動:
(1)入項活動。嘗試尋找解決“租船”問題的方法。
(2)①學生展示
生1:我們嘗試通過編程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們在編程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我們輸入船的總數(shù)和總人數(shù)后,下一步2人船的數(shù)量和4人船的數(shù)量不知道該怎么編寫。
生2:我們組是用列表法來解決的。8條船全是2人船時,能坐16人,接下來每次都減少1條2人船,增加1條4人船,當列到8條船中有3條2人船,5條4人船時,人數(shù)正好是26人,所以2人船租3條,4人船租5條。(見圖1)
生3:我們組是用畫圖法來解決的。半圓表示船身,圓圈表示人數(shù),當8條船全是2人船時人數(shù)最少,有16人,之后每次都少畫1條2人船多畫1條4人船,當畫到8條船中有3條2人船、5條4人船時,人數(shù)正好是26人,所以2人船租3條,4人船租5條。(見圖2)
生4:我們組也是用畫圖法來解決的,不過畫得比上一組簡單。我們用大圓表示船、圓點表示人,如果都是2人船,那么就能乘16人,接著把2人船添進去2人變成4人船,先添第一條船,能乘18人;再添第二條船,能乘20人;添第三條船能乘22人;添第四條船能乘24人;當添到第五條船時,剛好能乘26人。所以4人船有5條,2人船有3條。(見圖3)
生5:我們組也是用畫圖法來解決的,不過和前面兩組的想法不太一樣。我們用大圓表示船、圓點表示人。如果都是4人船,那么就能乘32人,接著把4人船里畫去2人變成2人船,先畫去第一條4人船就是30人,再畫去第二條4人船就是28人,當畫到第三條4人船時,剛好26人,所以2人船有3條,4人船有5條。(見圖4)
生6:我們小組是用列算式的方法來解決的。如果都是租2人船,那么就能乘2×8=16人,但實際要乘26人,這樣就比實際少乘了26-16=10人。一條2人船比一條4人船少乘了2人,少了10人就是少5個2。所以,4人船有10÷2=5條,2人船有8-5=3條。(見圖5)
②解決編程中遇到的問題:結合畫圖法和算式理解“總人數(shù)和兩船人數(shù)之間的關系”。
③編程解決“租船”問題。
④編程解決更深一層的“租船”問題:因為有其他學校也在黿頭渚景區(qū)春游,現(xiàn)在景區(qū)工作人員告知我們,有4人船和8人船供我們使用,現(xiàn)有176人想租船游玩,30條船全部坐滿沒有空位,4人船和8人船各租幾條?
⑤對比分析: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成果匯報。通過圖片或小組講解展現(xiàn)小組設計的方案。項目化學習的問題,要貼近學生生活,需要結合實際生活經驗以及編程等多學科進行設計。
二、“租船的學問”跨學科項目教學效果與反思
(一)取得一定成效
“租船的學問”項目化學習活動基于“系統(tǒng)和系統(tǒng)模型”這一跨學科概念而設計。它源于蘇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至少跨越了數(shù)學、信息科技和綜合實踐活動三個學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了解了:假設策略的基本意義(解釋);會用假設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理清思路(釋義);嘗試不同的策略,理解“租船”問題在結構上的特點(運用);體會通過編程解決“租船”問題的便利(創(chuàng)新);嘗試小組合作并用評價表評價他人(提升);感受數(shù)學問題中的趣味性,體會“租船”問題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移情);理解編程與數(shù)學結合的意義,探索解決問題的便捷之路,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自我認識)。
(二)值得反思之處
學生對于課堂點評表中各種具體評語的理解各有差異,因此教師需要把評價標準具體化,給予學生可以參考的依據(jù)。
項目化學習帶給我們新的思考,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觀念、角色定位、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進行項目化學習,讓學生更多地鍛煉自己,并在鍛煉中豐滿羽翼。
三、基于跨學科理念的項目化學習策略總結
(一)導入問題的選擇
一個好的問題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注重以問題為導向,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注重問題驅動,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確定一個項目的主題在整個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采取適當?shù)姆椒▌?chuàng)造問題情境,從現(xiàn)實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
教學內容選取“租船”數(shù)學問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主觀察、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并結合自己之前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租船”課程,在主題聚焦、問題引領和局部項目化學習上體現(xiàn)了項目化學習的本意,也是當前深化課改的務實之路。
(三)教學手段的選擇
整個教學活動分為提出問題、研究對策、解決問題三個階段,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合作教學不僅將學生之間的學習競爭關系轉變?yōu)椤靶〗M內合作”的學習競爭關系,而且將傳統(tǒng)課堂中師生之間的單向或雙向交流轉變?yōu)閹熒g的多向交流,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為他們營造更輕松、更獨立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也將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