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寸寸 林穎 徐卓 張馨雨 高澤軍 查定軍
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世界聽力報告》指出,全球60 歲以上人群中65%出現一定程度的聽力下降,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分析年齡相關聽力下降(也稱老年性聽力損失)在全球70 歲以上人群“傷殘健康生命年”病因中排名第一[1]。未干預的聽力損失可能促使其過早遠離社會生活,失去生產力,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甚至導致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疾病[2],故對老年人的聽力損失進行早期診斷和干預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工作。助聽器驗配是對老年人聽力損失進行干預和康復的有效手段,但助聽后的效果和滿意度有待提高[3]。本研究將對不同年齡和認知能力的聽力損失患者進行裸耳和助聽后的聽力和言語識別能力測試,并采用助聽器效果國際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助聽器滿意度調查,分析探討年齡和認知能力對老年人助聽效果的影響,為臨床合理驗配助聽器提供參考。
研究對象為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本中心選配氣導助聽器的聽力損失患者88 例,其中60歲及以上患者為老年組,共45 例,年齡為60-87歲,男22 例,女23 例,平均年齡72.14±8.52 歲;20-59 歲患者為中青年組,共43 例,年齡為20-58 歲,男21 例,女22 例,平均年齡39.96±12.18 歲。入選標準①小學以上文化程度;②能聽懂并會講普通話;③目前無耳科基礎疾病或已痊愈,如中耳炎、梅尼埃病、聽神經瘤等;④無嚴重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無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及其他惡性疾病,生活能自理;⑤無精神疾病,可正常交流和讀寫;⑥完成MoCA 測試。兩組受試者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受試者基本情況Table 1 Demographics of subjects
1.2.1 聽力測試與言語識別率測試
在標準隔聲室內(本底噪聲<25dB A)進行耳機下裸耳純音聽閾測試和聲場下的助聽聽閾測試,裸耳純音聽閾測試按照標準的純音測聽方法進行測試,聲場下助聽聽閾測試時揚聲器與受試者成45°夾角,距離1 米,采用250~4000Hz 的囀音作為刺激聲。
采用張華等[4]編制的普通話言語測聽材料(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中的單音節(jié)測聽詞表測試使用者的言語識別率(words recognition scores,WRS),分別測試裸耳最大WRS 和助聽后65dB SPL聲強下的WRS。
1.2.2 中文版助聽器效果國際性問卷(IOI-HA 問卷)評估
中文版IOI-HA問卷[5]包括7個核心問題,反映助聽器使用的7個方面,分別為助聽器每天的使用時間、助聽器對使用者的幫助、使用助聽器后仍存在的困難、對助聽器的滿意度、助聽后聽力損失對工作生活的影響、助聽后聽力損失對他人的干擾以及助聽器對生活質量的改善。每個問題答案包括五個選項,對應于得分1~5 分,第1 選項1 分,第2選項2 分,以此類推,滿分35 分。助聽器干預至少3個月后,受試者根據其助聽器日常使用情況在每個問題相應的答案選項處進行勾選,若受試者認知理解能力有限,測試人員可輔助其理解問題內容,并在受試者結束問卷時統(tǒng)計得分。
1.2.3 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量表)評估
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 量表)是全世界廣泛應用于臨床上快速篩查輕度認知障礙的評估工具[6],測試量表分別從交替連線測驗、視空間與執(zhí)行功能(立方體、鐘表)、命名、記憶、注意、句子復述、詞語流暢性、抽象、延遲回憶和定向這11 項檢查內容對人的八個認知領域(包括注意與集中、執(zhí)行功能、記憶、語言、視結構技能、抽象思維以及計算和定向力)進行評估,量表總分為30 分,測試結果正常值為≥26 分,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若受試者受教育年限小于12年,則總分加1 分,以校正受教育程度的偏倚。測試需在安靜環(huán)境下,受試者沒有抑制性心理,意識清楚為最基本前提。完成MoCA測試大約需要10分鐘。
使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兩個年齡組的聽閾及言語識別率差異,以及認知能力正常和異常老年人的聽力及言語識別能力之間的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①裸耳聽力和助聽聽閾:老年組和中青年組患者250-8000Hz 的裸耳聽力如表2所示,兩組患者總體平均聽閾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11),但1000、2000、8000Hz 三個頻率點的聽閾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P值如表2中所示)?;颊吲宕髦犉骱?50-4000Hz 倍頻程的助聽聽閾結果如表3所示,兩組患者總體平均助聽聽閾以及各頻率點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P值如表3所示)。
表2 兩組受試者各頻率裸耳純音平均聽閾(dB HL)(±s,n=88)Table 2 Hearing threshold of the subjects(dB HL)(±s,n=88)
表2 兩組受試者各頻率裸耳純音平均聽閾(dB HL)(±s,n=88)Table 2 Hearing threshold of the subjects(dB HL)(±s,n=88)
Groups Elderly group Young and middle-aged group P Frequency 250Hz 61.35±14.13 58.01±21.30 0.115 500Hz 61.49±13.73 63.49±22.31 0.475 1000Hz 65.82±15.43 71.74±21.49 0.035*2000Hz 66.80±12.75 74.19±21.70 0.007*4000Hz 73.07±13.50 72.89±24.62 0.952 8000Hz 75.65±13.49 66.06±22.77 0.002*
②老年組患者的裸耳最大WRS 平均為56.02%±15.93%,中青年組為65.88%±15.38%,兩組患者裸耳最大WRS 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3);老年組助聽后的WRS 為68.29%±14.92%;中青年組助聽后為74.13%±12.60%;兩組患者助聽后的WRS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4)。
③IOI-HA 得分:老年組IOI-HA 總分范圍為22-33 分,平均總分27.07±4.74;中青年組IOI-HA總分范圍為21-35 分,平均總分28.06±4.26。兩組總分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38),各分題目得分如表3所示,各題目之間得分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體如表4所示)。
表3 兩組受試者各頻率平均助聽聽閾(dB HL)(±s,n=88)Table 3 Aided threshold of the subjects(dB HL)(±s,n=88)
表3 兩組受試者各頻率平均助聽聽閾(dB HL)(±s,n=88)Table 3 Aided threshold of the subjects(dB HL)(±s,n=88)
Groups Elderly group Young and middle-aged group P Frequency 250Hz 39.94±8.81 38.82±12.54 0.514 500Hz 40.46±7.01 41.14±10.62 0.631 1000Hz 35.91±6.80 38.61±10.83 0.059 2000Hz 38.01±7.05 40.66±10.78 0.070 4000Hz 41.37±8.93dB 44.15±13.84dB 0.147
表4 兩組受試者IOI-HA各題得分(±s,n=88)Table 4 IOI-HA Scores of the subjects(±s,n=88)
表4 兩組受試者IOI-HA各題得分(±s,n=88)Table 4 IOI-HA Scores of the subjects(±s,n=88)
Groups Elderly group Young and middle-aged group P Question No 1 4.33±0.98 4.59±0.87 0.441 2 3 4 5 6 7 4.00±0.85 3.88±0.86 0.699 3.33±0.90 3.65±0.61 0.252 3.87±0.83 4.00±0.71 0.628 3.47±0.99 3.65±0.93 0.599 3.93±1.10 4.24±0.75 0.367 4.13±0.52 4.06±0.75 0.748
④MoCA 得分:中青年組患者MoCA 測驗結果顯示得分<26 分,即認知功能異常僅2 例,占比4.7%。老年組患者MoCA 測驗結果顯示得分≥26分,即認知功能正常的有26例,占比57.8%。MoCA測驗得分<26分的有19例,占比42.2%。認知功能正常和異常的老年組患者裸耳平均聽閾以及助聽聽閾之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61;P=0.432),但認知功能正常的老年組患者的助聽后WRS 得分顯著高于認知功能異常的患者(P<0.001)。IOI-HA 總分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8),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老年組認知功能正常和異?;颊叩母黜棞y試結果(±s,n=45)Table 5 Results of the elderly subjects with normal and abnormal cognitive scores(±s,n=45)
表5 老年組認知功能正常和異?;颊叩母黜棞y試結果(±s,n=45)Table 5 Results of the elderly subjects with normal and abnormal cognitive scores(±s,n=45)
Normal cognition Abnormal cognition P Hearing thresholds 67.76±10.25 68.23±15.53 0.561 Aided thresholds 38.66±6.58 39.96±8.64 0.432 Aided WRS 71.32±14.35%60.25±18.53%<0.001 IOI-HA scores 28.43±2.98 25.69±4.06 0.018
年齡的增長會對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產生顯著的影響,與年齡相關的各種因素不僅會影響外周性的聽力感知(聽覺系統(tǒng)的退行性病變),更會對中樞性的聽力理解產生較大的影響[7]。并且有研究顯示年齡增長會降低患者對助聽器佩戴的獲益及主觀滿意度,進而加重與年齡相關的各項功能退化[8]??追f等采用IOI-HA 問卷對60 歲以上患者與60 歲以下患者的助聽器佩戴效果進行比較發(fā)現60 歲以上患者的HA 使用效果較60歲以下的差[9]。本研究對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和20-60 歲之間的中青年人進行了裸耳聽力,助聽聽閾以及言語識別能力測試,結果顯示在裸耳聽力及HA 助聽后的助聽聽閾均相當時,老年人的言語識別能力顯著低于中青年人,但主觀滿意度問卷得分之間的差異并不顯著,只是老年人在助聽器每天的使用時間、使用助聽器后仍存在的困難、對助聽器的滿意度、助聽后聽力損失對工作生活的影響、助聽后聽力損失對他人的干擾多數問題的得分仍低于中青年人。分析其原因認為言語識別能力下降可能與老年人言語理解能力減退和大腦的認知功能逐漸減低有關,而日常生活的滿意度相差不顯著可能與中青年人日常生活環(huán)境較為復雜有關。一項對影響助聽器效果的因素分析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相較中青年人在使用助聽器時的言語理解表現往往更差,因為年齡會以多種方式降低聽力和認知能力,即使排除年齡相關的外周聽力下降、聽覺時間處理和工作記憶容量等明確的年齡相關因子,年齡仍然是助聽后言語清晰度的重要預測因素,這表明年齡可能還影響到其它與言語識別有關的方面。此外該研究也顯示青年人使用助聽器后,由于良好的工作記憶容量即認知能力,能獲得更好的助聽后的言語理解能力,但對由于本身對助聽器的期望度更高而導致助聽器的自我滿意度評價較低[10],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認知是大腦接收外界信息,將其轉化為心理活動,從而獲得和應用知識的過程[11]。由于聽皮層是聽覺神經系統(tǒng)的高級聽覺中樞,負責對復雜聲音信息進行精確分辨、處理和加工,老年人的聽覺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共同的退行性病變可能導致聽覺、認知能力減退,并且兩者之間會互相影響[12]。有研究認為老年性聽力損失和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是因相關病理學改變或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病變等多種病變共同導致[13],且存在聽力損失的患者發(fā)生認知功能障礙和癡呆癥的風險增加[14]。有研究結果顯示MoCA得分與聽閾呈負相關,提示認知功能與聽力損失具有相關性,因此聽力損失可能是導致老年人認知功能下降的不可忽視因素[15]。對聽力損失的干預可減緩認知能力的下降,故助聽器對改善老年人的聽力健康和日常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2,16]。而有研究顯示認知能力對老年人的言語識別尤其是噪聲環(huán)境下的言語識別有重要的影響[17],并且聽力損失老年人佩戴助聽器后理解接收到的語音信號相較于正常聽力需要更多的認知功能參與,因此認知能力對言語識別的影響在助聽后的言語識別能力中更為明顯[18]。本研究中認知功能正常和異常的老年組患者裸耳平均聽閾相差不明顯,但認知功能正常患者的助聽后的言語識別率顯著高于認知功能異?;颊?,認知功能正常患者對助聽器的使用效果也顯著高于認知功能異?;颊摺_@與以往的關于認知能力對助聽后的言語理解力的影響的相關研究結果是一致的,由于助聽放大后的語音信號及某些復雜聆聽環(huán)境導致認知能力和言語識別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19]。因此認知功能對助聽后的言語理解能力及助聽器的使用效果均有較大的影響。
本研究表明年齡和認知功能都會影響助聽后的言語理解能力及助聽器的自我滿意度,從而提示臨床上,不僅是兒童聽障患者需要早發(fā)現、早診斷、早干預,成人患者也是越早期干預,越會獲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