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強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將新聞宣傳工作視為黨的一項重要工作來看待,成為黨的事業(yè)的一部分。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戰(zhàn)略家,同時也是卓越的宣傳家。毛澤東強調革命斗爭與鞏固政權都離不開“槍桿子”與“筆桿子”。所謂依靠“筆桿子”就是利用黨的新聞宣傳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毛澤東吸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的新聞宣傳思想,結合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情況,從政治家的高度提出了新聞宣傳工作的方針和原則,為黨的新聞宣傳工作指明了方向,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共產黨的新聞宣傳思想,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的新聞宣傳道路,并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堅持無產階級黨性原則,保證正確的政治方向
黨性原則是無產階級新聞宣傳工作中的一項根本原則。馬克思、恩格斯的新聞思想涉及了這一問題。正如恩格斯所言:“黨本身正是像它在報刊上和代表大會上讓公眾所看到的那樣”,“《社會民主黨人報》是德國黨的旗幟”。列寧在論述黨報黨刊工作時,第一個明確使用“黨性”這一概念,并對黨報的黨性原則作出了全面、系統(tǒng)論述,他認為黨性原則是無產階級黨的報刊必須予以堅持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則,并在其發(fā)表的《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加入共產國際的條件》等文章中,對無產階級黨的報刊的黨性原則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列寧指出,“出版物應當成為黨的出版物”,“社會主義無產階級應當提出黨的出版物的原則,發(fā)展這個原則,并且盡可能以完備和完整的形式實現(xiàn)這個原則”,黨的出版物“應受黨的監(jiān)督”。
毛澤東認為,新聞宣傳工作要貫徹和堅持無產階級黨性原則,報紙通訊社各級黨委必須擔負領導責任,以及必須無條件地宣傳中央的路線和政策。解放戰(zhàn)爭時期,面對各地領導機關(包括中央局、區(qū)黨委兩級)對于報紙、通訊社等重要宣傳機關領導不力,而導致不符合黨的政策或錯誤的觀點廣泛流傳的現(xiàn)象,毛澤東提出:“各地領導同志,必須以嚴肅的、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宣傳工作?!币獙忛唸蠹埖拇髽樱鳛橹醒刖郑ǚ志郑┘皡^(qū)黨委(省委)的重要工作,由熟悉黨的方針政策的同志專門負責。毛澤東要求,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黨委都要對黨報擔負起領導責任的同時,進一步強調黨報在政治與思想上必須同中央保持一致的明確態(tài)度。毛澤東認為傳達政策和宣傳政令是報刊的主要功能,“在報紙上正確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lián)系,這是黨的工作中的一項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則意義的問題”,“各地黨報不得在宣傳中將中央和受中央委托執(zhí)行中央的路線、政策和任務的機關(即各中央局、分局、軍委分會和前委會)相平列”。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最先提出“政治家辦報”。他認為:寫文章尤其是社論,一定要從政治上總攬全局,緊密結合政治形勢,這叫做政治家辦報。
二、堅守為人民服務的立場,確保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彼麄儚墓と穗A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角度強調了報刊的使命。正如馬克思指出:“目前報刊的首要任務就是破壞現(xiàn)存政治制度的一切基礎?!瘪R克思、恩格斯要求報刊在宣傳中要注重面向群眾,兼顧讀者群眾水平與接受能力,注意通俗性。馬克思在創(chuàng)辦和經營《新萊茵報》時表示:報紙必須“生活在人民當中,它真誠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與憂患、熱愛與憎恨、歡樂與痛苦”。恩格斯很早就指出:“宣傳上的正確策略并不在于經常從對手那里把個別人物和一批批成員爭取過來,而在于影響還沒有卷入運動的廣大群眾,并要求黨報工作者具有非常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绷袑幵诓煌膱龊仙羁膛匈Y產階級報刊以散布謊言和誹謗,毒化人民群眾意識等反人民性罪行,并指出無產階級政黨的報紙,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這些國家的精華、國家的力量、國家的未來服務。列寧要求黨的報刊認真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及時反映人民群眾呼聲。在1922年《給維·阿·卡爾賓斯基》的信中,列寧針對《貧苦農民報》提出:每兩個月寫信匯報農民群眾的來信情況、情緒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毛澤東對人民群眾在革命戰(zhàn)爭中的偉大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始終將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黨在新聞宣傳工作中將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通過報紙等形式及時反映上來,成為各級政府解決群眾具體問題、改進群眾工作的重要參考。毛澤東指出:“我們黨所辦的報紙,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宣傳工作,都應當是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毫不吞吞吐吐?!泵珴蓶|指出,報社里的同志要經常走出去參加群眾工作,平時也要多閱讀群眾運動資料,并把下面所反映的資料研究清楚,慢慢地使自己的實際知識豐富起來,使自己成為有經驗的人。在毛澤東看來,報社采編人員應該經常下基層調研,多了解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生活,多積累素材,才能更好地反映群眾的生活和意愿。除此之外,毛澤東明確提出了“全黨辦報”和“群眾辦報”的概念,他認為,“我們的報紙也要靠大家來辦,靠全體人民群眾來辦,靠全黨來辦,而不能只靠少數(shù)人關起門來辦”。在具體的實踐中,毛澤東指導黨報工作者采取一系列舉措,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思想原則和工作方法,其中包括吸收黨員和群眾直接參加黨報工作;為廣大黨員和群眾提供講壇;自覺接受廣大黨員和群眾對黨報工作的批評與監(jiān)督;改進新聞文風等等。毛澤東提出的“全黨辦報、群眾辦報”方針,不僅增強了黨性,而且聯(lián)系了群眾,成為適合中國國情的新聞事業(yè)發(fā)展道路。
三、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帶領人民不斷前進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報刊的首要任務是教育和團結自己隊伍的成員和同盟者,揭露和抨擊敵對階級。他們認為:“報紙最大的好處,就是每日都能干預運動,能夠成為運動的喉舌,能夠反映出當前的整個局勢,能夠使人民與報刊發(fā)生不斷的、生動活潑的聯(lián)系?!瘪R克思、恩格斯將利用黨報開展與敵人斗爭,提高到極端重要的位置。恩格斯在給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黨報《工人報》的信中提到:工人黨出版日報有著重要意義,這是它至少在報刊領域能夠以同等的武器同自己的敵人作斗爭的第一個陣地。列寧結合創(chuàng)辦《火星報》的經驗,提出:報紙不僅是集體的宣傳員和集體的鼓動員,而且是集體的組織者。這一著名論斷指出在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無產階級黨報所要肩負引領者和組織者的使命。
毛澤東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而報刊可以擴大群眾的視野,增長人們的見識,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掌握真理,成為發(fā)動群眾的有力武器。他強調,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當群眾認識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會團結起來,為解放自己而斗爭,這和打仗一樣,要打好仗,不光要干部齊心,還要戰(zhàn)士齊心。在指導延安《解放日報》改版工作中,毛澤東明確提出“深入群眾,不尚空談”的口號。改版后的《解放日報》按照毛澤東的指示要求,始終站在群眾中間,充實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眼界,啟發(fā)他們的覺悟,教導并組織群眾不斷前進。毛澤東指出,群眾不愿干的事,我們硬要領導他們去干,不能領導群眾前進,而且反對群眾前進,結果都會失敗。報紙要好好宣傳,只有緊緊圍繞群眾開展工作,每一個行動都要跟隨群眾的意愿,我們才能避免“冒險主義”與“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的發(fā)生。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面對新的歷史時期,提出了新聞宣傳工作的要點。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對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作出具體闡述,并對新聞宣傳工作提出新要求:通訊社報紙廣播電臺的工作,都是圍繞著生產建設這一個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在公布的《關于改進報紙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指出:全國報紙要圍繞人民生產勞動展開報道,重點要總結生產工作和經濟財政管理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討論解決遇到各種困難的具體辦法?!稕Q定》進一步強調:“報紙的新聞、通訊、評論、信箱、專門性的或一般性的副刊,都應當盡可能地服從于這個任務?!币龑嗣袢罕娡度氲缴a建設成為當時新聞宣傳工作的主要任務。此后,抗美援朝戰(zhàn)爭時期,動員社會各階層參與抗美援朝運動成為新聞宣傳工作的中心任務。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適應新形勢,并不斷前進,成為新聞宣傳工作的使命,推進建國初期黨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務順利完成。
四、總結和推廣好典型好經驗,引領社會新風尚
馬克思、恩格斯重視典型宣傳,詳細分析了典型人物與典型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指出典型的共性是人物的社會階級本質。正如恩格斯所說:“現(xiàn)實主義的意思是,除了細節(jié)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瘪R克思、恩格斯在宣傳共產主義的時候,巧妙地選擇和組織典型,增強宣傳效果。為了滿足國家轉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求,列寧對黨的報刊提出了新要求。他認為,工廠、農村和連隊的日常生活創(chuàng)造的新事物最多,最需要關心和報道,“要抨擊壞人壞事,號召學習好人好事”,“要廣泛介紹并大力宣揚任何一個表現(xiàn)稍為突出的地方工作人員,把他樹為榜樣”。為了能夠使榜樣力量在全民中樹立起來,列寧強調,讓那些向全體居民介紹我國少數(shù)先進的勞動公社的模范事跡的報刊廣泛銷行,使榜樣力量成為“推行的勞動組織的范例”。
毛澤東十分重視通過報紙等新聞手段樹立好典型、總結好經驗,并將典型宣傳報道作為指導工作的一種有效方式。1942年3月31日,他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召開的《解放日報》改版座談會上發(fā)表的講話中強調,各機關必須好好利用《解放日報》,通過報紙傳播本部門的經驗,就能夠推動其他部門改進工作。毛澤東看到《解放日報》報道了勞動英雄吳滿有的消息后,立即號召邊區(qū)農民向吳滿有看齊。吳滿有的先進事跡在黨報宣傳報道下盡人皆知,他也成為邊區(qū)農民學習的榜樣。毛澤東還在《解放日報》發(fā)表了追悼張思德的演講稿《為人民服務》,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典范。據(jù)粗略統(tǒng)計,僅1943年上半年,《解放日報》上出現(xiàn)過的模范人物就多達600名以上,有力地推動了根據(jù)地各項工作地開展。正如毛澤東所指出,模范人物是“群眾中的骨干,群眾中的核心”,他們有“帶頭作用”“骨干作用”“橋梁作用”。通過對模范人物的大力宣傳,能夠激發(fā)廣大群眾的勞動和革命熱情。1948年3月24日,《人民日報》第1版刊登了《山西崞縣是怎樣進行土地改革的?》文章,包括了中央晉綏分局社會部部長譚政文的報告以及毛澤東為這個報告寫的按語。在按語中,毛澤東肯定了山西崞縣以典型經驗促進土改運動的辦法,并強調“領導者的責任,就是不斷指出斗爭的方向,規(guī)定斗爭的任務,必須總結具體的經驗,向群眾迅速傳播這些經驗,使正確的獲得推廣,錯誤的不致重犯”。毛澤東將報告和按語在《人民日報》一起發(fā)表,借助黨報既宣傳了典型經驗,又使各地黨委和政府對收集和傳播典型經驗有了深刻認識,有利于教育群眾、動員群眾,推動工作開展。由于典型報道的行之有效,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始終將好典型、好經驗的宣傳報道作為推動工作或倡導某一種風尚的重要手段。
五、履行對黨的監(jiān)督批評,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監(jiān)督黨的領導,批評他們的缺點錯誤,是黨報的一項神圣職責,能夠確保在黨的領導下鞏固壯大工人運動。如面對《社會民主黨人報》公開批評黨的領導人的情況,恩格斯提出,把它的行動交給黨內同志根據(jù)慣用的“自由發(fā)表意見”的原則去進行批評,使當時已陷入困境的局面得到了解除。列寧非常重視在報刊上開展批評工作,不允許為了經濟建設,而降低黨的報刊批評的原則和目的,強調黨的報刊“不要怕揭露錯誤和無能”。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之一,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有力武器。1945年4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作了《論聯(lián)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也是我們和其他政黨互相區(qū)別的顯著的標志之一?!毙轮袊闪⒊跗?,為了進一步鞏固黨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保障黨和國家的民主化、加速社會進步,毛澤東提出在報紙刊物上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觀點,引導人民群眾自由地在報紙刊物上發(fā)表自己對于黨和政府的批評和建議。1950年4月19日,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深刻闡釋了進行批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政策上對報紙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作出了肯定。《決定》強調:在一切公開的場合,在人民群眾中,特別在報紙刊物上展開對于我們工作中一切錯誤和缺點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有了政策的保障,各地利用報紙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成為一項重要工作。其中針對個人的批評,無論是領導,還是一般同志,凡是有必要在報紙上公開批評的,就點名道姓批評,絕不吞吞吐吐,吸引了廣大人民群眾監(jiān)督黨和政府的工作。1953年1月,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反對違法亂紀的指示》,在這份由毛澤東親自起草的文件中,進一步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的事例,應在報紙上廣為揭發(fā)?!痹陂_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過程中,在黨報上公開發(fā)表和批評自己的錯誤,成為考驗黨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有沒有勇氣和決心改正錯誤的標尺。從《人民日報》到各地黨報充分利用監(jiān)督批評功能,進一步密切聯(lián)系了群眾,及時反映了民意,糾正黨員干部在工作中的缺點,真正做到了把黨和政府放在群眾的監(jiān)督批評之下,從而改進黨員干部的工作能力與工作作風,確保黨的各項事業(yè)健康發(fā)展,提高了黨的威望,也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與認同,為開展抗美援朝運動、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寧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3.
[7]回憶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列寧全集(第5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0]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3]列寧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4]毛澤東思想年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5]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中卷)[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
[16]列寧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7]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8]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9]寧樹藩.中國新聞事業(yè)通史(第2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1]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作者系遼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
責任編輯/陳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