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苗君甫
她因牧童食靈芝仙草、抱牛犢飛升登仙的神話故事而得名;她因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解放軍“三打抱犢寨”的慘烈故事而聞名;她因洛陽市革命老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十佳紅色旅游區(qū)而知名……她,就是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西北、伏牛山與熊耳山交界處的天然要塞——抱犢寨!
抱犢寨位于洛陽市欒川縣三川鎮(zhèn)境內,筑于山頂,主峰海拔1800余米,呈簸箕形凹狀,三面環(huán)山,背靠懸崖。抱犢寨所據(jù)的山頭,原本就是一處山高谷深、群峰環(huán)拱的天險。
南門壁立千崗,西門兩峰對峙,僅隔一米多寬、數(shù)十米多長的陡峭狹窄的山谷。出東門,有“斷山壕”將山寨與外界隔絕,山寨南北,峭壁千仞、絕無路徑。
“ 一 夫 當 關, 萬 人 莫開”,易守難攻之險要地勢和“寨外炮聲隆隆,寨內歌舞升平”的迥然差異,讓抱犢寨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也讓她成為豫西地區(qū)特色名寨之一。
說起抱犢寨的歷史,還要追溯到明末清初。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一些豪紳富戶為“躲匪逃患”聚集在抱犢寨,安家、筑屋、生活,形成集聚飯莊、客棧、酒館、賭場、鏢局、藥鋪、當鋪等為主的400米天街,自成小社會,至清末民初,慢慢形成了一個個村落。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三川鎮(zhèn)當?shù)刈鲪憾喽说膼喊灾x潤玉帶領數(shù)百人搶占抱犢寨,經常襲擊、殺害附近的無辜百姓和革命人士。當時,正值解放軍向西推進,抱犢寨這個天然要塞,被國民黨反動派不斷給予彈藥支持,抵擋解放軍對欒川的解放進程。
1946年到1948年,人民解放軍三度攻打抱犢寨,整個過程詮釋著熱血和奮斗,也定格著烈火與青春。
1946年,第一次攻打抱犢寨,精銳小分隊突擊強攻。由于匪徒居高臨下,占據(jù)有利地形,又有國民黨派來的增援部隊,兩面夾擊下,缺乏重火力裝備的人民解放軍剿匪失敗。
1947年,欒川解放。謝潤玉死心塌地為國民黨賣命,四面出擊,迫害周邊的人民政權,短短幾個月,就殺害了解放軍戰(zhàn)士20余人(其中活埋10人)。義憤填膺的戰(zhàn)士們二次剿匪,但匪徒有重重堅固工事和早就挖好的暗道,我軍又遭遇濕滑地形和山洪攔截,第二次剿匪再次失敗。
這次剿匪過程中,一位解放軍戰(zhàn)士為了打掉寨子里的槍手,爬到一棵大樹上,用繩子將自己綁在樹干上,持槍攻擊敵人。隨后,敵人的子彈紛紛瞄準了他……這棵被烈士鮮血染紅的樹,被當?shù)厝私凶觥坝⑿蹣洹薄?/p>
1948年,第三次攻打抱犢寨,14歲的小偵察員打入山寨內部,打探底細,把土匪內部情報傳送出去,方便了我軍的戰(zhàn)略部署。最終,我軍采用“圍三闕一”戰(zhàn)術,歷經33個晝夜的英勇圍攻、艱難鏖戰(zhàn),付出累計傷亡500余人的巨大代價,終于殲滅土匪,抱犢寨宣告解放。
這三次戰(zhàn)役中,最為驚心動魄的是最后一次攻寨。戰(zhàn)斗打響前,很多戰(zhàn)士陣前火速入黨,也有很多共產黨員把身上僅有的錢包好,交了最后一次黨費,手寫血書,視死如歸、奮勇克敵。他們反搭云梯、攀大樹、炸碉堡、沖鋒陷陣,最后英勇獻身。
如今的抱犢寨攻寨指揮部里,當年解放軍用過的槍械保存完好,作戰(zhàn)文稿依稀可辨,我們還能從中看出當年解放軍誓死克寨、緊張備戰(zhàn)的情形。
呈三棱錐型的解放抱犢寨紀念碑直刺云天,基座上雕刻著解放軍三打抱犢寨英雄壯舉的浮雕。紀念碑的一面鐫刻著為攻打抱犢寨獻身的烈士名單,還有當年指揮抱犢寨戰(zhàn)役的團、營和連指揮員名單。
在抱犢寨景區(qū)里,每個周末也會在東門外上演一出“東門激戰(zhàn)”的真人攻寨劇目,還原這場解放抱犢寨的戰(zhàn)斗。
走在如水墨畫一般的抱犢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站在山頂放眼望,云海纏繞山間,不知不覺間在自己身邊游走。翠綠的山巒之間,清風徐來悄悄地拂過臉頰,一聲高似一聲的蟬鳴在耳畔引吭高歌,不知名的鳥兒穿行在林木之間。山腳下的村莊若隱若現(xiàn),一派祥和安靜。
綠樹掩映之下,白云深處之中,炮臺城墻遺世獨立,凝重而神圣。重溫革命歷史、開展紅色教育、緬懷革命先烈的我們,腳下走過的是解放軍用鮮血染紅的道路,心中升起的是對革命先烈用鮮血換和平的崇敬之情!
硝煙雖散去,險關依舊在,信仰之光不會磨滅,烈士精神永遠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