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京市棲霞區(qū)徐家村墓地漢墓M5—M7發(fā)掘簡報

    2023-05-17 10:49:46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東南文化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鼓腹釉陶腹徑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內(nèi)容提要:2019年3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對徐家村墓地南部的8 座墓葬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其中6座漢代墓葬的年代為西漢晚期至東漢早期,時代較早的墓葬出土的釉陶器組合為鼎、盒、壺、瓿,稍晚的墓葬出土的釉陶器組合為壺、瓿、罐等。此次考古發(fā)掘為南京地區(qū)漢代墓葬的形制演變、分期及相關(guān)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銅鳥形器、高溫釉陶器等也體現(xiàn)出越文化的遺風(fēng)。

    徐家村墓地位于南京市棲霞區(qū)燕子磯街道徐家村的西部和中南部,西距笆斗山漢墓群1.2千米(圖一)。2019年3—5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對位于徐家村南部的8 座墓葬進行了發(fā)掘(圖二;彩插七︰1)。以發(fā)掘區(qū)中部的4 座漢代墓葬為中心,地理坐標(biāo)為北緯32°8.8807′、東經(jīng)118°50.7093′,海拔17 米。發(fā)掘區(qū)域整體呈南北狀長條形,東鄰新生圩港鐵路專用線,西鄰G36 寧洛高速,北至新港大道,南至恒廣路。其中清代早期墓葬2 座,編號2019NQXM2—M3,均為豎穴土坑墓。漢代墓葬6 座,編號2019NQXM1、M4—M8(以下簡稱M1、M4—M8),出土各類隨葬品一百余件。漢代墓葬M1 和M4 簡報已經(jīng)發(fā)表[1],M8 破壞嚴(yán)重,殘存部分底磚,故本文不再敘述?,F(xiàn)將M5、M6、M7三座墓葬的材料簡報如下。

    圖一// 徐家村墓地地理位置圖

    圖二// 徐家村墓地2019年發(fā)掘墓葬分布圖

    南京市棲霞區(qū)徐家村墓地漢墓及出土器物

    1.徐家村墓地漢代墓葬航拍圖局部

    2.釉陶鼎(M5∶8)

    3.釉陶盒(M5∶1)

    4.釉陶壺(M5︰4)

    5.釉陶瓿(M5∶2)

    一、M5

    (一)墓葬形制

    M5 位于發(fā)掘區(qū)中部偏南,南部距M6 約3 米,方向100°。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單人葬。墓坑長2.8、寬1.6、深0.8~1 米。內(nèi)置一棺,平面長方形,長2.16、寬0.76~0.86、殘高0.04 米。木板已朽,殘存痕跡,寬約0.04~0.05 米,木板痕跡上發(fā)現(xiàn)有黑漆痕。人骨架已朽,頭朝東,性別不詳。隨葬品集中放置于棺南側(cè)(圖三)。

    圖三// M5平、剖面圖

    (二)出土遺物

    8件。均為釉陶器,器形有鼎、盒、壺、瓿。

    鼎 2 件。形制、紋飾相似。覆缽形蓋,斂口,方唇,弧腹。蓋面施青綠色釉,厚薄不均,大部分剝落。鼎身子母口內(nèi)斂,弧腹,平底內(nèi)凹,蹄形足。肩部貼附對稱立耳,耳中部留長方形孔。腹部飾凹槽數(shù)周。外壁施青釉,釉面已剝落。M5︰6,鼎蓋口徑20.8、高7.4、鼎身口徑19.6、底徑11.4、高13.8、通高19.8 厘米(圖四︰1)。M5︰8,鼎蓋口徑21.2、高7、鼎身口徑18.4、底徑10、高14.6、通高19.6厘米(圖四︰2;彩插七︰2)。

    盒 2 件。形制、紋飾相似。蓋斂口,方唇,弧腹,平底。蓋面有數(shù)道凹弦紋?;液稚ァ1砻媸┽u黃色釉,厚薄不均,大部分剝落。器身子母口,弧腹,平底內(nèi)凹。口沿下及腹部有凹槽數(shù)周。器表施釉,已剝落。M5︰1,盒蓋口徑20.8、高6.4、盒身口徑18.4、底徑12.4、高14.3、通高20.4 厘米(圖四︰3;彩插七︰3)。M5︰7,盒蓋口徑20.8、高6.4、盒身口徑18.4、底徑11.8、高14.4、通高20.6 厘米(圖四︰4)。

    壺 2 件。形制、紋飾相似。直口外撇,圓唇,長束頸,弧肩,鼓腹,下腹內(nèi)收,圈足。肩部貼附對稱泥條豎系,系面刻劃葉脈紋??谘叵录邦i下部各飾一周水波紋帶,肩部飾一周水波紋帶,口沿下及頸部飾三周凹弦紋。腹部有凹槽數(shù)周?;液稚?,器表施青綠釉,腹下部未施釉,釉大部已脫落。M5︰4,口徑13、最大腹徑26.4、底徑14.4、高33.8 厘米(圖四︰5;彩插七︰4)。M5︰5,口徑12.4、最大腹徑26、底徑13.2、高34厘米(圖四︰6)。

    瓿 2 件。形制、紋飾相似。斂口內(nèi)凹,平沿,弧肩,鼓腹,平底內(nèi)凹。肩部貼附有對稱兩系,系面刻劃人面紋,上端貼有一個獸面紋。肩部飾三周水波紋帶,水波紋帶之間有三周凹弦紋間隔?;液稚?,器表施醬黃色釉,腹下部未施釉,釉面厚薄不均,流釉嚴(yán)重。下腹未施釉處因高溫窯燒而成紅色。M5︰2,器蓋平沿內(nèi)斜,方唇,斜弧腹,平底。器身腹部壁面有明顯刀削痕跡。器蓋直徑10.6、高5.6、器身口徑12.4、最大腹徑38.8、底徑16、高34、通高35.8 厘米(圖四︰7;彩插七︰5)。M5︰3,口徑11.2、最大腹徑39.2、底徑16、高34 厘米(圖四︰8)。

    圖四// M5出土遺物

    二、M6

    (一)墓葬形制

    M6 位于發(fā)掘區(qū)中部偏南,北部距M5 約3 米,方向100°。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單人葬。墓坑長2.74、寬1.8、深0.92 米。內(nèi)置一棺,平面長方形,長2.5、寬0.76~0.86、殘高0.14~0.18 米。木板已朽,僅殘存痕跡,寬約0.04~0.08米,木板痕跡上發(fā)現(xiàn)有黑漆痕。人骨架已朽,頭朝東,性別不詳。隨葬品集中放置于棺南側(cè)(圖五)。

    圖五// M6平、剖面圖

    (二)出土遺物

    13 件。多為釉陶器,器形有鼎、盒、壺、瓿等,另有陶器蓋、陶罐、銅鳥、銅錢以及銅鏡等。陶罐(M6︰5)、銅錢(M6︰11)和銅鏡(M6︰12)殘碎,未修復(fù)。

    釉陶鼎 2 件。形制、紋飾相似。覆缽形器蓋,近直口,方唇,弧腹。器身子母口內(nèi)斂,弧腹,平底微凹。肩部貼附有對稱立耳,耳中部留長方形孔,耳面刻劃放射線紋。M6︰6,器蓋平底內(nèi)凹,蓋面有三周凹槽。鼎身腹部飾二周凹槽。鼎蓋口徑17.2、高5.6、鼎身口徑15.6、底徑10、高11.2、通高15.8 厘米(圖六︰1)。M6︰10,器蓋平底,蓋面有三周刮削痕。鼎腹部飾數(shù)周凹槽。鼎蓋口徑18、高5.6、鼎身口徑16、底徑10、高11.6、通高16厘米(圖六︰2)。

    釉陶盒 2 件。形制、紋飾相似。覆缽形器蓋,近直口,方唇,弧腹,平底。蓋面有刀刮痕跡。器身子母口內(nèi)斂,方唇內(nèi)凹,弧腹,平底??谘叵录案共坑邪疾蹟?shù)周。M6︰7,盒蓋口徑18、高4.8、盒身口徑15.6、底徑10.2、高11.4、通高16.4 厘米(圖六︰3)。M6︰8,盒蓋口徑17.6、高5.2、盒身口徑17.2、底徑10.6、高11、通高16.4 厘米(圖六︰4)。

    釉陶壺 2 件。形制、紋飾相似。直口外撇,方唇,束頸,弧肩,鼓腹,下腹內(nèi)收,矮圈足。肩部貼附有對稱泥條豎系,系面刻劃葉脈紋??谘叵录邦i下部各飾一周水波紋帶,肩部飾二周水波紋帶,口沿下及頸部飾三周凹弦紋,灰褐色胎,器表施青綠釉,腹下部未施釉。M6︰2,雙系上端均貼有一對稱乳丁。肩部飾二周弦紋,釉大部已脫落??趶?2.8、最大腹徑25.6、底徑13.6、高34 厘米(圖六︰5)。M6︰3,肩部飾六周弦紋??趶?4.4、最大腹徑27.2、底徑14.8、高32.8厘米(圖六︰6)。

    圖六// M6出土遺物

    釉陶瓿 2 件。形制、紋飾相似。斂口,平沿外斜,弧肩,鼓腹,平底內(nèi)凹。肩部貼附有對稱兩系,系面刻劃人面紋。肩部飾二周水波紋帶,水波紋帶之間有三周凹弦紋間隔。M6︰1,口徑11.2、最大腹徑26.8、底徑13、高24 厘米(圖六︰7)。M6︰4,上腹部施青綠釉,下部未施釉,釉面已剝落。口徑13.2、最大腹徑28、底徑11.6、高24.2 厘米(圖六︰8)。

    陶器蓋 1 件。M6︰9,泥質(zhì)灰陶。敞口,圓唇,弧腹,圜底??趶?2.8、高3.2厘米(圖六︰9)。

    銅鳥形飾 1 件。M6︰13,頭部扁形上翹,雙翼展翅,尾部管狀,末梢尖。最寬6、高3.9 厘米(圖六︰10)。

    三、M7

    (一)墓葬形制

    M7 位于發(fā)掘區(qū)中部偏南,北距M4 約5 米,方向280°。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夫妻合葬。長2.95、寬2.7、深1.06 米。內(nèi)置雙棺。南側(cè)木棺長2.18、寬0.62~0.66、殘高0.02 米。棺木已朽,僅存邊框痕跡,寬約0.04~0.06 米。在木棺底部發(fā)現(xiàn)有黑漆痕。人骨架已朽,頭向西,性別不詳。南側(cè)木棺中部偏東位置銅鏡1 枚,中北部放置鐵劍1 件,中部偏西放置有銅錢,銅錢南側(cè)放置鐵削1 件。南側(cè)木棺南部可能存在邊箱,用以放置隨葬品,但未發(fā)現(xiàn)有木板痕跡。隨葬品放置處東西長2.95、南北寬1.06米,推測為東西向、上下兩層疊壓放置(圖七)。

    圖七// M7平、剖面圖

    (二)出土遺物

    39 件(套)。器形有釉陶壺、瓿、罐,陶釜、小罐、井、豆、炙爐、灶、甑、盆,銅錢、鏡、盆以及鐵劍、削、釜等。銅鏡(M7︰31)、銅錢(M7︰36)和銅盆(M7︰5)殘碎,無法修復(fù)。

    釉陶壺 11 件,長束頸,弧肩,鼓腹,下腹內(nèi)收。M7︰7,口部殘缺,平底內(nèi)凹。最大腹徑23.8、底徑12.8、殘高26.8 厘米(圖九︰1)。其他10件依口部不同分為二型。

    A 型 喇叭口,9 件。肩部貼附對稱泥條豎系,系面刻劃葉脈紋。頸下部飾一周水波紋帶,肩部及腹部飾凹弦紋。器表施青釉,腹下部未施釉。M7︰26,平底??趶?.8、最大腹徑11.2、底徑6.8、高12.5 厘米(圖八︰1)。M7︰2,平底內(nèi)凹。口徑10、最大腹徑15.6、底徑8、高21 厘米(圖八︰2)。M7︰3,平底內(nèi)凹??趶?0、最大腹徑16、底徑8、高21.2 厘米(圖八︰3)。M7︰9,平底內(nèi)凹??趶?0、最大腹徑16、底徑8.4、高20.6 厘米(圖八︰4)。M7︰10,平底內(nèi)凹??趶?4、最大腹徑22.4、底徑10.2、高28.8 厘米(圖八︰5)。M7︰11,矮圈足??趶?1.2、最大腹徑16.2、底徑11.4、高22.6 厘米(圖八︰6)。M7︰17,平底內(nèi)凹??趶?4、最大腹徑20.4、底徑11.6、高27厘米(圖八︰7)。M7︰19,平底內(nèi)凹??趶?4、最大腹徑21.1、底徑11.8、高27 厘米(圖八︰8)。M7︰18,平底內(nèi)凹。肩部系面上端貼有橫“3”字形獸角??趶?5.6、最大腹徑24.8、底徑14.4、高31.6 厘米(圖八︰9)。

    圖八// M7出土A型釉陶壺

    B 型 盤口,1 件。M7︰6,方唇,矮圈足。肩部貼附對稱泥條橫系,腹部飾網(wǎng)格紋,釉大部已剝落??趶?1.6、最大腹徑18、底徑12、高27 厘米(圖九︰2)。

    圖九// M7出土釉陶器

    釉陶瓿 2 件。斂口,平沿外斜,尖唇,弧肩,鼓腹。肩部貼附有對稱兩系,系面刻劃獸面紋,上端貼有橫“S”形紋飾。肩部及腹上部飾凹弦紋,腹下部飾數(shù)周凹槽。器表施青釉,腹下部未施釉,釉面局部剝落。M7︰12,平底。內(nèi)口徑8.4、最大腹徑26.4、底徑14、高24.4 厘米(圖九︰3)。M7︰38,平底內(nèi)凹。內(nèi)口徑8.8、最大腹徑25.6、底徑15.2、高23厘米(圖九︰4)。

    雙系罐 4 件。圓唇,束頸,弧肩,鼓腹,下腹內(nèi)收。肩部貼附對稱泥條豎系,系面刻劃葉脈紋。肩、腹部有凹槽數(shù)周。依口部形態(tài)的不同分為二型。

    A 型 盤口,1 件。M7︰30,平沿內(nèi)斜,平底內(nèi)凹。釉層已脫落??趶?3、最大腹徑20、底徑10.8、高17 厘米(圖一〇︰1)。

    圖一〇// M7出土雙系陶罐

    B 型 侈口,3 件。M7︰1,平底內(nèi)凹,釉層已脫落??趶?.2、最大腹徑16.8、底徑9.6、高14.8 厘米(圖一〇︰2)。M7︰16,平底,釉層已脫落??趶?.8、最大腹徑17、底徑9.2、高14.4 厘米(圖一〇︰3)。M7︰27,平底。肩部系面上端貼有橫“3”字形獸角。肩上部飾一周水波紋帶,肩部飾四周凹弦紋。肩及上腹部施青釉,腹下部未施釉。口徑9.6、最大腹徑16、底徑8.6、高13.4 厘米(圖一〇︰4)。

    釉陶罐 5 件。斂口,方唇,束頸,弧肩。依腹部形態(tài)的不同分為二型。

    A 型 深腹,3 件。肩部及腹部飾網(wǎng)格紋。M7︰4,平底??趶?4、最大腹徑25.6、底徑14.6、高28.8 厘米(圖一一︰1)。M7︰14,平底??趶?3.6、最大腹徑28.6、底徑16、高31.6 厘米(圖一一︰2)。M7︰15,平底內(nèi)凹。肩部飾一周凹弦紋。肩及上腹施青釉,厚薄不均,局部流釉,大部分已剝落。口徑13、最大腹徑26、底徑14、高30.2厘米(圖一一︰3)。

    圖一一// M7出土釉陶罐

    B 型 圓鼓腹,2 件。方唇外斜,平底內(nèi)凹。M7︰8,肩部及腹部飾梳篦紋。內(nèi)口徑17、最大腹徑35.5、底徑17.6、高30 厘米(圖一一︰4)。M7︰13,肩部及腹部飾席紋。內(nèi)口徑15.8、最大腹徑35、底徑16、高29.4厘米(圖一一︰5)。

    陶釜 1 件。M7︰20,泥質(zhì)灰陶。斂口,尖圓唇,弧肩,鼓腹,圜底。口徑5.8、最大腹徑8.6、高6.4 厘米(圖一二︰1)。

    小陶罐 1 件。M7︰21,泥質(zhì)灰陶。口殘,束頸,弧肩,鼓腹,平底內(nèi)凹。肩部及腹部飾數(shù)周凹弦紋。最大腹徑10.5、底徑6、殘高7.1 厘米(圖一二︰2)。

    陶井 1 件。M7︰22,泥質(zhì)灰陶。斂口,平沿內(nèi)斜,圓唇,束頸,折肩,斜直腹,平底。口徑14.4、腹徑16.4、底徑13.6、通高13.2厘米(圖一二︰3)。

    陶豆 1 件。M7︰23,泥質(zhì)灰陶。敞口,方唇,斜直腹,喇叭形足??趶?2、底徑11、高9.9 厘米(圖一二︰8)。

    陶炙爐 1 件。M7︰37,泥質(zhì)灰陶??诓砍书L方形,敞口,寬平沿,方唇,斜直腹,平底,底部有4 個對稱馬蹄形足。炙爐內(nèi)底有漏孔3 排,每排5 個,共15 個,孔徑0.2 厘米。炙爐正、背兩面有四道刻劃豎向凹槽,兩側(cè)面有三道刻劃豎向凹槽??陂L19.4、寬10、通高8.2厘米(圖一二︰9)。

    灶具 1 套,共5 件。由陶灶1、陶甑2、陶盆1、鐵釜1件組成。

    陶灶 1 件。M7︰29,泥質(zhì)灰陶,素面。灶平面呈船形,前部有長方形火口,后部靠上有一圓形煙孔。灶面有3 個灶眼,圓形,前部灶眼置一陶甑(M7︰24),中部灶眼下置一鐵釜(M7︰34)、上置一陶甑(M7︰28),后部灶眼置一陶釜(M7︰20)。最長52、寬28、高15.8 厘米?;鹂趯?.2、高5 厘米。煙孔直徑1.8厘米(圖一二︰4)。

    圖一二// M7出土陶器

    陶甑 2 件。均為泥質(zhì)灰陶。近直口,寬平沿,圓唇,平底。M7︰28,斜直腹。腹部有數(shù)周淺凹槽。內(nèi)口徑24.4、底徑10.2、高12 厘米(圖一二︰5)。M7︰24,斜腹內(nèi)收。內(nèi)口徑16.4、底徑9.6、高6.6 厘米(圖一二︰6)。

    陶盆 1 件。M7︰25,泥質(zhì)灰陶。寬平沿內(nèi)斜,圓唇,斜腹內(nèi)收,平底??趶?6、底徑9.8、高6.2 厘米(圖一二︰7)。

    鐵釜 1 件。M7︰34,和陶灶組成一套,銹蝕嚴(yán)重。斂口,斜方唇,弧肩,扁腹,假圈足。外腹中部有一周凸棱??趶?2.2、最大腹徑19.6、底徑8、高12.4厘米(圖一三︰4)。

    銅錢 5 枚,形制相同。M7︰33-1,圓形,內(nèi)有一方孔。面模印有“五銖”二字。直徑2.5、孔徑0.9、厚0.2厘米(圖一三︰1)。

    銅鏡 2 件。M7︰35,邊緣及內(nèi)緣破損,鏡面銹蝕嚴(yán)重。規(guī)矩鏡。圓形,圓紐,圓紐座。外緣兩周射線紋,射線紋內(nèi)圍繞博局對稱分布4 個乳丁和四組對稱鳥獸紋,內(nèi)緣一周12 個乳丁紋。直徑13.5、厚0.7厘米(圖一三︰2)。

    鐵劍 1 件。M7︰32,銹蝕嚴(yán)重。劍柄殘,銅質(zhì)菱形劍格,劍體窄長,略起脊,雙面刃。殘長92、寬3.6~5.6、厚0.8厘米(圖一三︰3)。

    鐵削 1 件。M7︰39,銹蝕嚴(yán)重。橢圓形環(huán)首,直背直刃,刀尖殘。殘長20、寬1.6、厚0.6 厘米(圖一三︰5)。

    圖一三// M7出土銅器、鐵器

    四、結(jié)語

    (一)年代

    目前為止,雖然南京市發(fā)掘的漢代墓葬很多,但已發(fā)表的相對較少,帶有明確紀(jì)年材料的墓葬更少,僅有兩座[2]。對于墓葬年代的確定,多以墓葬形制、隨葬品組合、典型器物特征等加以綜合分析判定。在M1 和M4 的發(fā)掘簡報中,發(fā)掘者是通過對葬制葬俗、隨葬品組合、器型特征等方面的綜合分析,同時結(jié)合周邊漢代墓葬的發(fā)掘材料,把M1 和M4 的年代推定為西漢晚期至東漢早期,M1 的年代晚于M4[3]。而M5、M6、M7 與M4相距較近,墓葬形制相同,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很可能是漢代的一個家族墓地。

    M5 和M6 墓葬方向相同,隨葬品組合均為釉陶鼎、盒、壺、瓿。M5 中所出鼎、盒、壺、瓿與江蘇邗江胡場五號漢墓中所出同類器形制相同。在江蘇邗江胡場五號漢墓發(fā)掘簡報中,發(fā)掘者通過墓葬中出土的木牘遺文和漆笥中出土的植物遺存綜合分析,將墓葬年代定為漢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夏[4]。據(jù)此筆者將M5 的年代推斷為西漢晚期。與M5 相比,M6 中的鼎足已完全消失,壺的口部由直口外撇向喇叭形口發(fā)展。由此可見,M6的年代要晚于M5,其相對年代亦為西漢晚期。

    M7 隨葬品組合為釉陶壺、瓿、罐,不見鼎和盒,可見M7 的年代要晚于M5 和M6。而M7 中所出A 型壺、A 型雙系罐與M4 中的同類器相近,但新出現(xiàn)了A、B 型硬陶罐和B 型釉陶壺。這三種新器型與南京湖熟漢代朱氏家族墓所出陶罐(M2︰1)、硬陶罐(M1︰5)、釉陶壺(M1︰2)[5]形制基本相同,同時M7 出土A 型壺、瓿、A 型罐、A 型雙系罐與江蘇儀征胥浦西漢墓M101(公元5年)所出同類器形制特征基本相同[6]。由此可見,筆者M7 的年代晚于M4;此外,M7 與M1 相比,除隨葬品中有瓿外,其他器形特征如淺盤口B 型釉陶壺、圓鼓形器身B 型釉陶罐又明顯早于M1 所出的同類器。綜上所述,筆者推定M7 的年代晚于M4、早于M1,其相對年代可能為西漢末東漢初。

    (二)分期

    上文中筆者通過對比分析,基本確定了徐家村墓地此次發(fā)掘的5 座墓葬的年代。M8 雖殘存部分底磚,但其與M1 相鄰,墓磚大小與M1 所用相同,可見二者應(yīng)為同一時期墓葬。據(jù)此,我們可將這6座墓葬按年代分為三期。

    第一期,為西漢晚期,以M5、M6 為代表,主要隨葬品器物組合為鼎、盒、壺、瓿等。年代稍早的M5 鼎足較矮,盒蓋頂部為圜底,壺的口部為直口外撇。年代稍晚的M6 鼎足消失,壺的口部外撇較前期大,漸成喇叭形口。此時期,墓葬形制基本為豎穴土坑墓。

    第二期,為西漢末期至東漢初期,以M4、M7為代表,主要隨葬品器物組合為壺、雙系罐、硬陶罐、灶等。該時期鼎、盒消失,雙系罐出現(xiàn),壺的口部多為喇叭形口,開始出現(xiàn)盤形口。較早階段墓葬隨葬品中仍有瓿的存在,而隨著瓿消失,出現(xiàn)器身飾網(wǎng)格紋的深腹罐和器身飾梳篦紋或席紋的圓鼓腹罐。此外,鐵器如劍、刀、削等開始出現(xiàn),并逐漸增多。

    第三期,為東漢早中期,以M1、M8 為代表,主要隨葬品器物組合為壺、雙系罐、硬陶罐、灶等。相比前一期,壺的口部多為盤形口,雙系罐器身變長,并多為盤口,梳篦紋或席紋的圓鼓腹罐最大腹徑上移。此時期,墓葬形制以磚室墓為主體。

    (三)其他

    徐家村墓地中出土的釉陶器,多數(shù)胎質(zhì)堅硬,部分器形施水波紋、細(xì)密的方格紋、席紋、葉脈紋等,尤其是西漢末至東漢時期,出現(xiàn)了一些形體較大,胎質(zhì)堅硬的高溫釉陶器,應(yīng)是傳承自越文化印文硬陶。M5、M6 所出瓿,M7 出土的圓鼓腹罐(有的報告中將其稱之為罍形罐)在無錫鴻山越國墓(DⅦM1︰1)[7]、浙江越墓(長興鼻子山M1︰58)[8]中均有相似器型,M7、M1 出土的深腹罐和江南地區(qū)土墩墓中所出的印紋硬陶壇十分相近,如溧水寬廣墩墓出土的印紋硬陶壇[9]、江寧陶吳土墩墓硬陶壇(K5︰1)[10]、句容下蜀中心山土墩墓硬陶壇(Q1︰2)[11]等器物,此類器物同樣在無錫鴻山越墓、浙江越墓中亦能找到相近器形。此外M6 出土了一件銅鳥形器,此類器物該時期發(fā)現(xiàn)得極少,但在越文化時期發(fā)現(xiàn)較多,越人盛行以鳥為崇拜對象,如青銅鳩杖、鳥蟲文、器鈕上堆塑的飛鳥等均是其崇拜鳥的體現(xiàn)。由此可知,銅鳥形器可能是繼承越文化鳥崇拜的文化因素。

    總之,徐家村墓地發(fā)掘的墓葬雖然不多,但保存完整,出土隨葬品組合、典型器物特征明顯,為研究南京地區(qū)漢代墓葬分期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附記:本項目負(fù)責(zé)人馬濤;勘探許志強負(fù)責(zé),洛陽通地鉆探服務(wù)有限公司協(xié)助;發(fā)掘整理人員楊平平、周夢圓、祝乃軍、劉景巖、周平戰(zhàn)、孔祥鎖、祝湘博、王富國、馬濤;器物修復(fù)蔣艷華;繪圖董補順;照相祝乃軍。)

    執(zhí) 筆:王富國 馬 濤

    猜你喜歡
    鼓腹釉陶腹徑
    山西離石后石村再次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墓
    重慶市萬州區(qū)瓦子坪遺址2004年發(fā)掘簡報
    四川文物(2022年5期)2022-10-26 08:56:26
    劉 欣藝術(shù)作品欣賞
    陜西西安月登閣村唐杜華墓發(fā)掘簡報
    考古與文物(2021年6期)2021-03-03 04:31:32
    宜興釉陶
    江蘇陶瓷(2020年6期)2021-01-12 07:01:42
    非洲行記(十九)
    快樂語文(2020年16期)2020-07-22 08:43:16
    丹陽市十墓山西漢墓發(fā)掘現(xiàn)場及出土器物
    丹陽市十墓山西漢墓出土器物
    飲食文化與成語——含脯鼓腹
    福在心頭
    中華奇石(2015年8期)2015-07-09 18:32:28
    昭通市| 彭山县| 桐城市| 法库县| 民勤县| 武乡县| 五原县| 阿克苏市| 普兰县| 盐亭县| 南涧| 澄城县| 阳新县| 怀宁县| 道孚县| 柳江县| 日照市| 怀宁县| 临夏县| 黄山市| 阿勒泰市| 远安县| 鄂托克旗| 济阳县| 通许县| 木兰县| 桃园县| 洱源县| 清苑县| 崇礼县| 团风县| 中西区| 思南县| 睢宁县| 柘荣县| 秭归县| 西乌珠穆沁旗| 乾安县| 呼玛县| 新疆| 芜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