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威
江西省贛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伴軀體疾病精神科,江西贛州 341000
精神分裂癥多發(fā)于青壯年人群,發(fā)作時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思維混亂、幻覺、思想及行為異常、認知功能障礙、攻擊行為等,且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會發(fā)展為精神殘疾,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目前,臨床多采用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可拮抗多巴胺受體,減輕患者精神癥狀[1]。但利培酮對患者認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不理想,需聯(lián)合其他治療方案以提高療效。尼莫地平可抑制鈣離子(Ca2+)內流,促使血管平滑肌舒張,改善腦部供血,減輕患者病癥[2]。電針療法是通過針刺穴位聯(lián)合低頻脈沖電流刺激以達到治療目的的方法,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療中有廣泛的應用[3]?;诖?本研究旨在探究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尼莫地平聯(lián)合電針療法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贛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20~60歲,平均(38.56±3.86)歲;病程6~15個月,平均(8.68±0.85)個月。研究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20~59歲,平均(38.53±3.84)歲;病程6~14個月,平均(8.65±0.84)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1審(104)號],且患者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1)均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4];(2)首次接受相關系統(tǒng)治療;(3)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5]評分>60分;(4)患者均與家屬同住,并在家屬監(jiān)督下規(guī)律用藥及進行電針治療。
1.2.2排除標準 (1)合并嚴重軀體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礙者;(2)無法接受口服藥物治療者;(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4)精神障礙急性發(fā)作者;(5)精神活性物質濫用者;(6)對治療藥物過敏者;(7)已服用其他改善認知的藥物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 患者常規(guī)口服利培酮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808,規(guī)格:1 mg),第1天每次1 mg、每天2次,第2天每次2 mg、每天2次,第3天每次3 mg,每天2次,之后維持此劑量不變,或依據(jù)病情調整劑量,但每次不得超過8 mg,每天不超過2次。同時口服尼莫地平片(昆明源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311,規(guī)格:20 mg),每次40 mg,每天2次。治療6周后觀察療效。
1.3.2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研究組加用電針療法。選取患者雙側太陽穴、印堂穴、百會穴,常規(guī)消毒穴位處皮膚后,用華佗牌一次性針灸針(蘇州醫(yī)療用品有限公司,規(guī)格:0.25 mm×25.00 mm)以45°斜角針刺,針柄連接G6805-2B型低頻脈沖電流電針治療機(上海涵飛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頻率設置為每分鐘80~90次,以患者能承受的最大電量為宜,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干預6周。
1.4觀察指標 (1)認知功能:治療前及治療6周后,以神經心理狀態(tài)評定量表(RBANS)[6]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量表共12個條目,含注意力、即刻記憶、延遲記憶、語言、視覺空間結構5個維度,總分321分,得分越高認知功能越好。(2)精神癥狀評分:治療前及治療6周后,采用PANSS評分評估患者的精神癥狀,共30項條目,由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項)、陰性癥狀(7項)、陽性癥狀(7項)組成,每項1~7分,總分30~210分,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3)血清生化指標:治療前及治療6周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12 cm,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同型半胱氨酸(Hcy)、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試劑盒廠家為上海齊態(tài)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不良反應:采用不良反應量表(TESS)[7]評估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狀況,包括行為毒性、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等多個方面,每項0~4分,總分為各項得分之和,得分越低,表示不良反應越輕。
2.1兩組RBAN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RBAN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兩組RBANS評分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RBANS評分比較分)
2.2兩組PAN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PAN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兩組PANSS評分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PANSS評分比較分)
2.3兩組血清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BDNF、Hcy、IL-6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兩組BDNF水平高于治療前,Hcy、IL-6水平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BDNF水平高于對照組,Hcy、IL-6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生化指標比較
2.4兩組TESS評分比較 研究組的TESS評分[(10.35±1.12)分]與對照組[(10.29±1.11)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41,P=0.811)。
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臨床研究多認為該病的發(fā)生與大腦結構異常變化、腦神經遞質活動異常、遺傳及環(huán)境因素等有關。認知功能障礙是該病的主要癥狀之一,臨床多表現(xiàn)為思維混亂、幻覺、記憶衰退等,如不盡早治療,患者將喪失社交能力及生活能力。利培酮為治療該病的常用藥物,可有效糾正腦神經遞質失衡狀態(tài),減輕患者的陽性及陰性癥狀[8]。但該藥無法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需聯(lián)合其他療法以強化治療效果。尼莫地平可以透過血腦屏障,擴張腦血管,改善腦部微循環(huán),促進腦神經修復。電針療法可通過針刺聯(lián)合電流刺激相應穴位達到治療目的,在精神疾病患者中有較好的應用效果。由此推測,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尼莫地平聯(lián)合電針療法可能會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有較好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6周后,研究組RBANS評分比對照組高,PANSS評分比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尼莫地平聯(lián)合電針療法能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減輕患者精神癥狀。原因在于尼莫地平為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可有效抑制Ca2+內流,減輕血管平滑肌痙攣癥狀,擴張腦血管,從而改善腦部微循環(huán),滿足腦神經遞質的營養(yǎng)和能量需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患者的智力及記憶力恢復[9]。而電針療法刺激患者的太陽穴、印堂穴、百會穴可以達到寧心安神、醒腦開竅、調節(jié)陰陽的目的。電針刺激上述穴位可以調節(jié)患者的中樞膽堿能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促進乙酰膽堿的分泌與合成,進而改善患者的記憶力,減輕其認知功能損傷。針刺聯(lián)合低頻脈沖電流刺激印堂穴、百會穴等可以影響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的代謝,提高多巴胺能神經元活性,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BDNF為可以營養(yǎng)神經的蛋白質,可增加突觸可塑性,為神經元的發(fā)育與生長提供能量;Hcy能影響神經遞質的傳遞,其水平異常升高預示著認知功能受損;IL-6為促炎性細胞因子,其水平升高會導致神經系統(tǒng)炎癥反應的發(fā)生。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治療6周后BDNF水平比對照組高,Hcy、IL-6水平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尼莫地平聯(lián)合電針療法能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BDNF、Hcy、IL-6水平。原因在于尼莫地平能快速穿透血腦屏障,改善腦部Ca2+濃度,促使腦血管平滑肌舒張,增加腦血流量,為受損神經的修復提供營養(yǎng)。該藥還可以減輕海馬內突觸超微結構損傷,抑制神經細胞凋亡,改善BDNF、Hcy、IL-6水平,加快認知功能恢復。電針療法可以改善c-fos基因表達,加快神經遞質的合成,減輕患者的認知功能損傷,改善BDNF、Hcy水平[10]。此外,兩組TE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尼莫地平聯(lián)合電針療法治療精神分裂癥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好。但因研究者精力有限,樣本量有限,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的相關結果存在偏差,未來可增加樣本量,對此展開深入探究,以便為該病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尼莫地平聯(lián)合電針療法能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減輕患者精神癥狀,改善其BDNF、Hcy、IL-6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