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平
從43路公交車下來,我在站臺的廊檐下,看著一個勁兒下著的雨,拿不定主意。平日里從這里走到家,也就七八分鐘。但現(xiàn)在下這么大的雨,即便有傘,走到家也要淋個半濕,更何況我還沒有帶傘。我拿出手機,想試試滴滴打車,看這么大的雨,這么近的距離,有沒有司機接單。等了大約兩分鐘,手機響了,一位師傅核實了一下我的位置,兩分鐘后車子就到了。
我順利到家后,公交車上發(fā)生的一幕,卻在我的眼前越發(fā)地清晰起來。當43路車在解放新村站頭停下,我突然聽到了公交車司機大聲地吼叫:下去!下去!轉頭一看,一位五十多歲的“民工”模樣的人從后門上了車,車子的過道上,放著一架鋁合金梯子,頂端連接,底部可以岔開的那種。“民工”并不下去,準備朝前面買票的地方走。下去!下去!司機身材高大魁梧,說話聲音很洪亮,吼起來,氣勢很是嚇人?!懊窆ぁ闭驹谀抢铮桓蚁蚯?,卻也不肯下去。
司機起身朝后面走來。我問:“是不是不許從后門上車?”司機指著地上的梯子,說:“這種東西不許上車?!彼种钢杠図敚坝袖浵?,查到了我要被罰款?!彼檬职选懊窆ぁ背T外推,“民工”用手抓住一旁的座椅。司機兩只手將他一提,抓著座椅的手松了,“民工”被司機抱到了外面。司機上車,從地上搬起梯子,扔到車外。車門關起,公交車在雨幕中繼續(xù)前進。
我在猜想,正是該吃午飯的時候,這個“民工”帶著一架和他的工作有關的梯子,是離開工作的地方回某個地方吃飯,還是要趕赴某處繼續(xù)他的工作?他現(xiàn)在去了哪里?除了公交車,他會不會扛著梯子一直走到想去的地方?
在公交車繼續(xù)前行后,我從后面挪到司機右側。問他:“師傅,我想請教你,不許帶梯子上車,具體有什么規(guī)定?”司機態(tài)度倒也平和,說:“凡是長度超過兩米的,都不許上車;上次有個人帶了個超過兩米的東西上車,我被罰了兩百元,我一天的工資都不夠罰的?!?/p>
我起初以為,公交車司機簡單、冷漠、暴戾。不光是在城市屋檐下的民工,開公交車和乘公交車的,大抵同處社會底層,沒有互相間的體恤憐愛,抱團取暖,卻恃強凌弱,實在讓人鄙視。但聽了他的敘述,我卻感到了他的無奈。他如果不粗暴,那個民工就不會下去,不下去,他就要被罰款。他實際上是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換位思考,我是“民工”,我也想賴在車上不想下去;我是司機,我也一定要把那個“民工”趕下去。
那么,問題的癥結便歸結到相關規(guī)定了。有關行業(yè)或部門在制定規(guī)則或規(guī)定的時候,能否多做些調查研究,盡量做到細致一點、人性化一點?比如,如果公交車上人不多,對能夠帶上車,不影響公共安全的攜帶物,網開一面,那么司機和乘客的矛盾,便會減少許多。
【選自博客中國】
插圖 / 被趕下車的農民工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