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波
(信陽市中心醫(yī)院影像科,河南 信陽 464000)
十二指腸腺癌多為單發(fā)癌,組織學上可見腺瘤-腺癌轉化及腺癌中的殘存腺瘤組織[1]。十二指腸腺癌早期癥狀不明顯,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易與消化道疾病混淆,且原發(fā)性十二指腸腺癌解剖位置較為特殊,毗鄰關系復雜,臨床診斷難度較大,易出現(xiàn)漏診、誤診情況,延誤最佳治療時機[2,3]。因此,早期診斷及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X線在十二指腸腺癌臨床診斷中應用較為廣泛[4]。本研究就本院開展的X線與CT在十二指腸腺癌診斷中的應用比較,報道如下。
選取2018-02~2020-11來信陽市中心醫(yī)院進行診治的96例高度疑似十二指腸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線和CT檢查,均簽知情同意書。其中男55例,女41例,年齡46~69歲,平均(55.32±6.24)歲;癥狀:惡心嘔吐36例,上腹部腫塊28例,貧血32例。本研究的所有項目內容經(jīng)信陽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核實批準。
1.2.1 X線檢查: 儀器為西門子Luminos dRF Max多功能數(shù)字胃腸機,行低張氣鋇雙重造影,檢查前5min口服鋇劑,并加服10g產(chǎn)氣粉,連續(xù)翻轉時氣體與鋇劑混合均勻,并取顯示體位進行檢查。
1.2.2 CT檢查: 儀器為飛利浦高端CT Brilliance iCT (128排256層),囑患者檢查前飲用800mL左右溫開水使腸道充分擴張,患者仰臥位,先行上腹部平掃。參數(shù)設置:寬度為0.624mm×64,速度0.8s/周,電流220mA,層距5mm,層厚5mm,矩陣512×512,螺旋距1.2,電壓120KVP。然后啟用能譜掃描模式行動態(tài)增強掃描,高壓注射器靜脈推注80~120mL碘普胺,推注速率2.5~4.0mL/s,行3次動脈期增強掃描,達閾值(100HU)后延遲8s;動脈期掃描結束后間隔30s進行門靜脈期掃描,電壓120KV,圖像傳送至工作站觀察CT值。要求兩名影像醫(yī)師獨立閱片,觀察病灶邊緣和結節(jié)內部結構,意見不一致時由第3名醫(yī)師一起分析確定。
以手術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分析X線、CT診斷十二指腸腺癌的準確性、特異度及敏感度。a表示真陽性,b表示假陽性,c表示假陰性,d表示真陰性。準確性=(a+d)/n,靈敏度=a/(a+c),特異度=d/(b+d)。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n(%)來表示,組間行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性曲線(ROC)分析X線、CT對十二指腸腺癌的診斷效能,曲線下面積(AUC)<0.5無價值,0.5~0.7預測價值較低,0.7~0.9預測價值中等,>0.9預測價值高。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96例高度疑似十二指腸腺癌患者經(jīng)病理結果證實有84例為十二指腸腺癌,聯(lián)合診斷的準確性為92.71%高于X線診斷的53.13%、CT檢查的80.2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8.084、6.406,P=0.000、0.011);CT診斷準確性高于X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844,P=0.000),見表1~3。
表1 X線和病理診斷十二指腸腺癌的結果(n)
表2 CT和病理診斷十二指腸腺癌的結果(n)
表3 聯(lián)合診斷和病理診斷十二指腸腺癌的結果(n)
經(jīng)ROC曲線分析顯示,X線、CT聯(lián)合診斷的ACU值分別為0.550、 0.726、0.896,X線與CT聯(lián)合診斷的效能更高,見圖1。
圖1 X線、CT及聯(lián)合診斷十二指腸腺癌的ROC曲線
十二指腸腺癌是臨床十二指腸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類型,占70%以上[5]。該病發(fā)病機制相對復雜,其中膽汁和胰液分泌的物質如石膽酸可能是主要致癌源。此外,由于十二指腸腺癌早期癥狀隱匿,加上其特殊的解剖學關系,臨床診斷難度較大[6]。CT檢查和胃腸雙對比造影是診斷十二指腸腺癌的常用方式,其中胃腸雙對比造影檢查的優(yōu)勢在于操作簡單易于推廣,但該方式無法全面顯示十二指腸腺癌所致的上消化道梗阻病變的內部結構,嚴重影響診斷結果[7]。隨著螺旋CT的廣泛應用,其在十二指腸腺癌診斷中具有獨特優(yōu)勢。多層螺旋CT在圖像重建時可捕獲不同時段的能量曲線圖、碘基圖像,為臨床提供更多觀察角度及信息[8,9]。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診斷的陽性檢出率高于CT和X線診斷,CT診斷陽性檢出率高于X線,表明CT在十二指腸腺癌診斷中價值更高,兩者聯(lián)合使用能提升病灶檢出率。分析原因在于,多層螺旋CT具有時間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好等優(yōu)點,可清晰顯示微小病灶,而X線檢查易受到腸壁增厚影響,加上部分病灶尚未成熟,誤診和漏診概率較大[10,11]。同時CT多平面重建技術能清晰顯示病變向腔內及腔外生長的范圍和形態(tài),通過觀察到病灶和門靜脈、下腔靜脈、胰腺以及腹主動脈等重要器官的關系,能判斷病灶組織是否向臨近臟器,有助于臨床醫(yī)生診斷和判斷病變性質[12]。本研究中經(jīng)CT檢查出現(xiàn)14例漏診,9例經(jīng)證實檢查前胃腸道準備不充分所致,飲用對比劑后,可以形成腸壁和腸腔之間的對比,而薄層掃描圖像連續(xù)顯示腸壁不規(guī)則,這也可能與放射科醫(yī)生在閱讀膠片時沒有考慮到膽管的輕微擴張有關。綜上所述,與X線比較,CT在十二指腸腺癌診斷中價值更高,兩者聯(lián)合使用能提升病灶檢出率,臨床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診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