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黨的十九大以來“時代新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2023-05-08 05:38:30劉澤翱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時代新人學者培育

      劉澤翱,宋 霞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應當“培養(yǎng)什么人”指明了方向。自“時代新人”提出以來,學界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從整體上把握這一主題的文獻相對較少,且分析方法僅側重于定性分析。基于此,本文通過CiteSpace軟件,從文獻數量變化、關鍵詞時區(qū)分布、關鍵詞共現聚類等角度對“時代新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可視化圖譜分析,以把握該研究的整體態(tài)勢及其主要面向,并為進一步深化該研究提供參考。

      一、數據選取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數據選取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檢索方式為高級檢索,檢索條件為“主題=時代新人”,檢索截止時間為2022年11月12日,檢索時間跨度統(tǒng)一設置為2017—2022年。此外,由于“時代新人”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正式提出的,因此,本文在篩選文獻的過程中手動剔除了2017年10月18日之前的文獻。本研究的文獻主要有兩類:一是期刊論文,共檢索出 2 615 篇;二是碩士、博士論文,共檢測出507篇。為提高文獻的可參考性,用于共現詞和聚類分析的為核心期刊及以上的文獻、碩博學位論文。經人工篩查去除無關、重復及新聞、會議記錄等無效文獻后,共獲得有效文獻 1 213 篇。

      (二)研究方法介紹

      CiteSpace是一款在科學計量學、數據可視化背景下發(fā)展出來的,用于研究學科演進路徑和研究熱點、研究轉折點的文獻可視化分析軟件。將CNKI數據庫中經過人工篩選的Refworks格式數據導入CiteSpace 5.7 R5版本,并啟動軟件。其中,時間切片(Years Per Slice)設置為“1”,在Pruning設置中打開“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net works”功能,對知識圖譜進行精簡修剪。為增強圖譜的直觀性,本文將關鍵詞節(jié)點的形狀選擇為“十字形”,最終繪制了關鍵詞共現圖譜、關鍵詞時區(qū)圖譜和關鍵詞聚類圖譜。此外,在知識圖譜中,關鍵詞的十字節(jié)點面積越大,表明該關鍵詞出現的頻次越高,越應當引起重視,因為其代表著本領域的研究熱點。與此同時,本文還利用Excel表格對“時代新人”這一主題的年度發(fā)文量、關鍵詞出現頻次等進行了統(tǒng)計。

      二、“時代新人”研究的整體態(tài)勢

      通過統(tǒng)計“時代新人”研究文獻的數量變化能直接觀測這一命題的研究態(tài)勢,而分析關鍵詞時區(qū)圖譜則可以較為具體地把握該研究不同階段的特征。

      (一)發(fā)文量分析

      如圖1所示:黨的十九大以來“時代新人”研究文獻的數量總體上呈先持續(xù)上升后略有下降的趨勢。2017—2018年的文獻數量相對較少,研究處于起步階段;2018—2021年的文獻數量呈較快上升趨勢,表明該主題受到學者們廣泛關注;2021年至今,文獻數量在達到一個峰值后略有回落,但總體上仍處于高位,表明相關內容仍受到學者的持續(xù)關注。

      圖1 “時代新人”研究年度發(fā)文數量趨勢圖

      (二)研究階段劃分

      關鍵詞是文章核心內容的高度凝煉,也是學者思想的集中表達。CiteSpace中的關鍵詞時區(qū)圖譜是通過時間區(qū)塊分割來直觀反映關鍵詞的出現順序及共現關系,能從宏觀上反映一個研究主題的動態(tài)演化歷程(見圖2)。

      圖2 “時代新人”研究的關鍵詞時區(qū)圖譜

      如圖2所示:有關“時代新人”的研究大致經歷了由概念性闡釋到多維度探討再到學理性深化的過程。

      1.初步探索時期(2017—2018年)。關鍵詞節(jié)點的總數相對較少但面積普遍較大,說明這一時期的研究多為概念性闡釋,為后期研究奠定了有力基礎。這一時期關鍵詞節(jié)點面積較大的除“時代新人”外還有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中國共產黨、大學生等。2017年,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談到有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時指出,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換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這為“時代新人”的系統(tǒng)性研究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習近平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而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時代新人”則被看作是對該會議思想的深化發(fā)展。

      2.快速發(fā)展時期(2019—2021年)。與2017—2018年相比,這一時期的關鍵詞節(jié)點數明顯增多,排列也更為密集,表明有關“時代新人”的研究話題正在大量增加,研究也進入了多維度探討階段。這一時期關鍵詞節(jié)點面積較大的還有培育、青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等。這些集中出現的關鍵詞與黨和國家相關政策、文件及周年紀念活動有關。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并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著力推動思政課建設守正創(chuàng)新[2]。“3.18”講話成為“時代新人”研究的重要轉折點,推動了學者們更加廣泛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代新人”培育研究相結合。2019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著眼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始終高揚愛國主義旗幟”[3],使該時期的學者們十分重視將“時代新人”培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2020年3月20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要重視勞動教育,“圍繞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盵4]此后,勞動教育與“時代新人”培育的研究愈發(fā)受到學者們的關注。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fā)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方案》的通知,強調要開設好大中小思政課,推動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這促進了學者們將培育“時代新人”與小學、中學思政課建設及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相聯(lián)系。

      3.深化拓展時期(2021年至今)。2021年以來,黨和國家相繼舉行了一系列重大活動,頒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闡述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極大引發(fā)了學者們對“時代新人”研究的審思;同時,由于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極大發(fā)展,使學界的研究力量得到了顯著提升,進而推動相關研究加快走向學理性深化階段。這一時期關鍵詞節(jié)點面積較大的還有“現代化” “生成邏輯” “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等。2021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形成了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之源的偉大建黨精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chuàng)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在引發(fā)學界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熱潮的同時也使許多學者開始立足于現代化的視角思考“時代新人”的內涵特質。此外,“七一”講話中還首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重要論述,極大推動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新人”的關聯(lián)研究。2021年11月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許多學者立足于此開始討論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與歷史經驗對“時代新人”培育的意義。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印發(fā)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要以培育“時代新人”為重要目標強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促使許多學者探討了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及課程思政與培育“時代新人”之間的關聯(lián)。2022年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推動了“時代新人”研究的進一步深化。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盵5]未來,有關“時代新人”的研究也將隨著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向縱深發(fā)展。

      三、“時代新人”研究的熱點論域

      詞頻(Frequency)是指關鍵詞出現的次數,中介中心性(BetweenessCentrality)則表示該關鍵詞與其他關鍵詞之間的聯(lián)系緊密程度;中介中心性高于0.01表明該關鍵詞與其他關鍵詞具有較高的關聯(lián)度。筆者將經過整理的數據輸入CiteSpace,得到了“時代新人”的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3),并按照詞頻由高到低選出位于前32位的關鍵詞制成表1。

      表1 “時代新人”研究的部分關鍵詞排序

      如圖3所示:圖中節(jié)點數(N)為351個,連線數(E)為432條,表明有關“時代新人”的研究已形成相當規(guī)模。此外,圖中顯示出平均網絡密度(Density)為0.007,表明“時代新人”相關子話題之間聯(lián)系較為緊密,但研究的面向仍較為分散。其中,“新時代”“大學生”“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的關鍵詞節(jié)點面積較大,表明學者們在研究“時代新人”時較多立足于時代背景、主要群體和培育路徑等方面。

      圖3 “時代新人”研究的關鍵詞共現圖譜

      為進一步把握“時代新人”研究的主題脈絡,筆者在關鍵詞共現圖譜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聚類分析。關鍵詞聚類分析是關鍵詞之間關系的可視化表現。聚類編號(#)的數字越小,其內部包含的關鍵詞數量越多。為提高聚類結果的準確性,筆者對重復語義的聚類標簽進行合并后得到圖4所示的關鍵詞聚類圖譜。其中,圖譜模塊值(Q值)和平均輪廓值(S值)是評價圖譜繪制效果的主要指標。通常認為Q值大于0.3,表明圖譜結構清晰顯著;S值大于0.5,就可以認為聚類結果是合理的[6]。圖4中,Q值為0.855 6、S值為0.954 6,表明聚類結構清晰、結果合理;在“時代新人”的主題下,聚類標簽主要為:中國特色、大學生、青年、育人價值、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復興、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等。其中,聚類“中國特色”編號最小、覆蓋面積最大,反映出“時代新人”的研究熱點大多聚焦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綜合以上兩個圖譜及關鍵詞詞頻、中介中心性統(tǒng)計結果,可以將“時代新人”研究的熱點論域概括為四個方面。

      圖4 “時代新人”研究的關鍵詞聚類圖譜

      (一)“時代新人”的出場邏輯

      “時代新人”的出場邏輯是指“時代新人”形成和發(fā)展所體現的內在必然性和客觀規(guī)律性。對“時代新人”的出場邏輯研究興起于2017年,起初主要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展開,隨后伴隨著相關理論研究的成熟而逐步走向深入。具體而言,學界對“時代新人”出場邏輯的討論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實踐邏輯。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學界主要圍繞關鍵詞“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聚類#0(中國特色)形成了兩種界定。一是新時代歷史方位客觀要求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fā)生了變化,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也面臨著一系列新挑戰(zhàn)、新問題。據此,許多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時代新人”的出場提出了客觀要求[7]。二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說。由于“時代新人”的首次提出包含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述的相關部分。因此,有學者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新部署新要求,貫徹好這些新部署新要求就必須著眼培養(yǎng)“時代新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不斷深化拓展[8]。

      2.理論邏輯。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學界主要圍繞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三個分析維度。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價值旨歸和科學闡釋為“時代新人”的出場提供了理論基礎[9];二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都高度重視青年工作,為“時代新人”的出場奠定了豐富的理論經驗[10];三是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時代新人”的出場提供了直接理論來源[11]。

      3.歷史邏輯。針對“時代新人”出場的歷史邏輯,學界圍繞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和圖3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形成的主流觀點有兩個。一是中國共產黨“新人觀”繼承說。學者們大多認為,注重根據社會發(fā)展需要引領制定相應的育人目標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是對于這一傳統(tǒng)回溯的劃分略有不同。例如,戴木才[12]以新中國史為視角,指出“時代新人”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后高度重視教育“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延續(xù);此外,也有學者以百年黨史為視角,指出“時代新人”這一概念可以做“一般性”理解,即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因不同歷史時期的“新人”都承擔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所以可以看作是一種歷史的延續(xù)。由此,培育和鍛造“時代新人”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擔負的使命[13]。二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君子人格”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說。例如,王仕民等[14]指出,儒家的君子人格體現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是中華民族追尋數千年的理想人格,而“時代新人”承接了儒家君子人格的精神基因與文化血脈,并實現了對其超越。

      (二)“時代新人”的主體研究

      主體是指構成事物的主要部分,而哲學上的主體則是指對客體有實踐和認識能力的人。因而學界已有的對“時代新人”主體的研究可劃分為對“時代新人”的主要群體指向和“時代新人”作為主體性存在的研究。綜上,有關“時代新人”的主體研究主要體現為“青年”“大學生”等關鍵詞或聚類標簽。

      1.“時代新人”的主體可以理解為構成“時代新人”這一概念的主要群體。當前學界對這方面的研究已基本達成共識,即“時代新人”的主要指向是青年。如圖4所示:聚類“青年”的標簽序號為#2,表明其涵蓋的關鍵詞數量較多。在概念的界定上,也普遍將青年群體看作是“時代新人”的主要構成。有學者立足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中對青年的界定(年齡范圍14~35周歲),論證了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既是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過程,也是當代中國青年走上工作崗位并逐步發(fā)揮自身才能的過程。青年的年齡優(yōu)勢和群體數量優(yōu)勢決定了他們必然是新時代歷史使命的承擔者,青年努力的方向就是爭做“時代新人”[15];同時,也有學者將“時代新人”與習近平對青年的相關論述相聯(lián)系,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發(fā)表了一系列寄語青年的講話,形成了關于青年理想人格的重要論述,并將青年理想人格概括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盵16]還有學者從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入手,指出“時代新人的主體不是所有人,而是那些價值觀和人生觀尚在形成中的青少年?!盵17]此外,在學者們將青年視作“時代新人”主體的基礎上,還特別關注對大學生這一群體的研究。表1中“大學生”位列頻次第三位,中介中心性值為0.1,表明其研究熱度較高。一是與大學生是新時代的青春要素,思維較為活躍,身上涌動著時代的青春血液有關[18];二是與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重視高等教育的相關論述有關。例如,章琳[19]指出,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而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凸顯了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使命和責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一大批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需要高校向社會輸送優(yōu)質可靠的“時代人才”。

      2.對“時代新人”的主體性研究。主體性是人對自身存在意義確證的根基?!皶r代新人”作為主體性存在指“時代新人”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參與者,是這一實踐過程的主體角色。因此,“時代新人”在此意義上可以看作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偉大實踐中呈現出的社會化的人。例如,張鯤[20]指出,“時代新人”實質是具有歷史感、時代感和“類”特征的實踐主體,是通過實踐活動不斷超越自身的自由自覺的人,是統(tǒng)觀歷史面向未來創(chuàng)造自己生活的人,是人的本質的實踐生成和展開。”此后,馮剛[21]進一步立足于人的現代化進程,討論了“時代新人”作為一種主體性存在的豐富內涵。他指出“時代新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者,是社會主義現代性的人格化,更是創(chuàng)造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力量。除此之外,也有學者立足特定視角討論了“時代新人”作為特定實踐主體的含義。例如,王婷[22]立足鄉(xiāng)村振興視閾指出,“時代新人”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實踐主體,是具有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能力的致富新人,是具有自信擔當精神的奮斗新人和具有共產主義政治信仰的理想新人。

      (三)“時代新人”的思想內涵

      “時代新人”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范疇,其中既有理念上的要求,又有實踐中的規(guī)定。因此,對于這一范疇的把握不僅要著眼于其所體現的豐富內涵,而且要從不同的維度和向度去把握這些內涵[23]。對“時代新人”的思想內涵分析可以從“時代新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精神狀態(tài)和應承擔的使命任務三方面入手。

      1.“時代新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學界圍繞關鍵詞“習近平”“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聚類#5(愛國主義教育)對“時代新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展開了研究,形成了三種視角。一是三素質說。認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是‘時代新人’的素質要求?!盵24]這種觀點在學界獲得了較多認同,但也有學者持不同看法,認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是“時代新人”的基本規(guī)定?!盵25]二是立足“五育并舉”的五素質說。認為“德智體美勞”是“時代新人”的必備素養(yǎng)[26]。三是著眼特定視角,討論“時代新人”的必備素質。當前學界普遍傾向將“時代新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相聯(lián)系,認為“時代新人”應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和模范踐行者[27]。也有學者立足道德素養(yǎng)與時代發(fā)展要求的關系指出,“時代新人的道德素養(yǎng)包含道德理想、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自覺等基本要素?!盵28]此外,還有學者從人特有的思維形式出發(fā),認為“時代新人”的理論思維是“時代新人”主體生命活力的體現,“時代新人”的理論思維應以“系統(tǒng)思維”“發(fā)展思維”“矛盾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和合思維”為基本意涵[29]。

      2.“時代新人”應具備的精神狀態(tài)。對“時代新人”應具備的精神狀態(tài)研究集中體現在關鍵詞“擔當精神”“奮斗精神”“文化自信”“創(chuàng)新”中,形成了四個維度。一是“時代新人”應著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明確自身的使命擔當,彰顯敢于擔當的精神狀態(tài)[30]。二是“時代新人”敢于開拓奮進、敢于走在時代前列,必然要求具備奮斗精神。奮斗精神是現實社會中“時代新人”精神風貌的展現[31]。三是“時代新人”應彰顯高度的文化自信,承擔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使命任務,應在文化的鑒別和接納中培育文化自信[32]。四是“時代新人”應有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狀態(tài)。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參與者,培養(yǎng)守正創(chuàng)新的“時代新人”和自立自強的創(chuàng)新人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33]。

      3.“時代新人”應承擔的使命任務。學界對“時代新人”應承擔的使命任務研究主要圍繞關鍵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展開。學者們大多根據“時代新人”提出的宏觀歷史背景論證了時代賦予“時代新人”的使命任務,但也有少數學者以微觀特定視閾分析了其承擔的特殊任務。宏觀上,學者們多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討論了“時代新人”所承擔的使命任務,認為“時代新人”是“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主體[34];此外,當前學者還較多立足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這一戰(zhàn)略進程分析了“時代新人”承擔的使命任務,指出“時代新人”的素質和本領應注重向高層次方向發(fā)展,立足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強化主體參與意識[35]。微觀上,有學者立足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指出“時代新人”承擔著確保黨的事業(yè)后繼有人的歷史重任[36]。也有學者從文化發(fā)展的角度,指出“時代新人”的文化涵養(yǎng)關系著國家與民族的文化命運,彰顯著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底氣與品格[37]。

      (四)“時代新人”的培育路徑

      “時代新人”的培育路徑是指在探討“時代新人”內在規(guī)定性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掘和揭示形成這種內在規(guī)定的機理。對“時代新人”培育路徑的研究是學界討論較為熱烈的領域,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數量較多,主要形成了理論和實踐兩類研究視角。

      1.理論上,學者們主要圍繞圖3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圖4中的聚類#8(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四種視角。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重要論述涵養(yǎng)“時代新人”[38]。二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時代新人”,鑄魂育人[39]。三是以紅色文化培育“時代新人”。在第三種研究視角下,學者們大多立足中國共產黨百年發(fā)展的宏觀歷程,討論百年黨史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對“時代新人”的培育作用,認為必須讓“時代新人”深刻學習體悟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核心要義[40];也有學者從微觀入手,以具體的紅色文化資源為例,討論其對“時代新人”的滋養(yǎng)[41]。四是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涵養(yǎng)化育“時代新人”。學者們普遍認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培養(yǎng)“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42];同時,伴隨著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育人功能的深入研究,也有學者開始著眼某一具體的文化類型,討論其育人功能[43]。

      2.實踐中,學者們主要圍繞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勞動教育”“路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及圖4中的聚類#10(思政課)、聚類#11(課程思政)展開,共形成了三種主要的研究類型。一是分析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培育“時代新人”的作用。學者們普遍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時代新人”的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認為培育“時代新人”是新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使命提出的新要求[44];此外,也有學者立足“大思政課”這一新概念,認為要善用大思政課培育“時代新人”[45]。二是研究課程思政對培育“時代新人”的協(xié)同作用。有學者指出,課程思政為培育“時代新人”提供了價值導向,確立了時代坐標,著力于新時代的理想人格塑造[46]。也有學者立足具體的課程思政建設,探討了高校藝術美育滋養(yǎng)“時代新人”成長的功能[47]。三是發(fā)掘勞動教育對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重大意義。有學者立足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現實意義,指出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能夠以開拓創(chuàng)新、矢志奮斗的勞動精神為引領,培育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48],分析了勞動精神、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對“時代新人”培育的重要意義[49]。

      綜上,學者們立足現實,著眼時代發(fā)展需要,緊跟黨和國家的最新路線方針政策,圍繞出場邏輯、主體構建、思想內涵、培育路徑對“時代新人”的研究分析取得了豐碩成果,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四、對“時代新人”研究的未來展望

      “時代新人”的提出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也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學界廣泛討論和持續(xù)關注的熱點話題。通過對“時代新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出學界對“時代新人”的研究已形成了初步的整體認識;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當前學界針對“時代新人”的研究仍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存在可深入拓展的研究空間。

      (一)應立足現代化進程持續(xù)豐富內涵研究

      現代化是傳統(tǒng)社會在生產力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世界歷史進程?,F代化是世界發(fā)展的潮流,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向往。一方面,從內涵深化上看,立足現代化進程探討“時代新人”的內涵與演進路向不僅是這一“擔當民族復興大任”主體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客觀要求。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一次將“民族復興”與現代化進程相聯(lián)系,也為“時代新人”的未來研究提出了客觀要求;同時,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因而立足現代化進程探討“時代新人”作為“類”主體的人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貢獻自身力量、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也是推動“時代新人”這一概念內涵深化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從內容關聯(lián)上看,當前對“時代新人”的研究雖已取得較多成果,但其與諸多相關聯(lián)概念的關系仍待進一步梳理。例如,“時代新人”與“理想人格”,“時代新人”與“立德樹人”等。未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演進,這些問題的探討也有待進一步深化,以促進“時代新人”研究的理論體系更加完備。

      (二)應著眼互聯(lián)網發(fā)展關注新型培育路徑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也推動了人的存在方式在深層次上的變革。因此,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也拓展了“時代新人”作為“類”主體的人的存在方式的變革。網絡不僅是當今人們獲取知識、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也是影響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因素[50]。作為“時代新人”主體構成的青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而互聯(lián)網則無疑是對其影響的關鍵變量。因此,考察互聯(lián)網發(fā)展與“時代新人”培育的辯證關系,不僅是“時代新人”研究的應有之義,而且應當成為一種必然要求。當前考察互聯(lián)網發(fā)展對“時代新人”影響的成果相對較少,已有的分析也多存在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相關內容,對互聯(lián)網發(fā)展與培育“時代新人”的專門研究仍然薄弱。此外,2021年頒布的《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也指出,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無疑也為互聯(lián)網發(fā)展和“時代新人”培育研究預設了廣闊的前景。

      (三)應整合研究力量著力建構多元研究視閾

      對于某一主題研究成果的體系化建構需要不同機構、不同學科之間的學者相互合作、交流互鑒,形成有關某一主題的研究團隊和合作網絡。黨的十九大以來,有關“時代新人”研究的學者數量已然初具規(guī)模。其中,馮剛、欒淳鈺、駱郁廷、韓震等發(fā)文量均在5篇以上,并且部分學者之間已初步形成了研究合作網絡,但跨領域、跨學科的協(xié)同研究平臺和交流協(xié)作機制仍需進一步構建。從研究成果上看,“時代新人”的相關研究成果多為學術論文,系統(tǒng)闡釋“時代新人”這一命題的著作類成果仍較為匱乏。從研究力量來源看,當前對于“時代新人”的研究力量來源多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其他學科的研究力量較為稀少,多學科交叉研究的視角亟待豐富。因此,未來對“時代新人”的研究應促進研究力量的進一步整合加強,推出一批系統(tǒng)化、集成化的研究成果。此外,“時代新人”本身也是一個內涵豐富的范疇,加強不同學科、不同視閾的研究力量也可以促進對“時代新人”交叉學科研究的理論融合,進一步豐富對“時代新人”的學理闡釋,拓展“時代新人”培育的現實路徑。

      猜你喜歡
      時代新人學者培育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學者簡介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時代新人的成長環(huán)境
      高等教育要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如何讓十九大精神浸潤學子心平
      人民論壇(2018年4期)2018-03-26 08:22:56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立德樹人與初中地理課堂的親密接觸
      文理導航(2017年4期)2017-03-29 15:04:23
      學者介紹
      长白| 常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屏南县| 天等县| 徐闻县| 息烽县| 聂荣县| 固原市| 靖州| 南投市| 吉木萨尔县| 农安县| 敦化市| 宁海县| 商水县| 庆云县| 如东县| 铁岭市| 出国| 师宗县| 镇远县| 德昌县| 东阿县| 永清县| 皋兰县| 通城县| 长治县| 正宁县| 当阳市| 芮城县| 绥江县| 大渡口区| 青浦区| 华池县| 平顺县| 嵊泗县| 晴隆县| 保德县| 介休市| 十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