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羅文堅,王俊賢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a.老年心血管科;b.泌尿外科,河南 鄭州 450052)
心力衰竭是指心臟在收縮或舒張時產(chǎn)生障礙,無法將靜脈回心血液順利排出,進而導致靜脈系統(tǒng)血液聚集,但動脈系統(tǒng)血液供給不夠,從而引發(fā)心臟循環(huán)障礙,此類病癥主要是受感染、心臟負荷過重、藥物使用不當?shù)纫蛩赜绊懻T發(fā)。心力衰竭患者早期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現(xiàn)象,同時在勞累之后會伴有水腫和身體乏力的癥狀,如不及時進行干預,會導致肺部長期處于淤血狀態(tài),嚴重會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現(xiàn)象,甚至會引起患者肝細胞萎縮、肝結締組織增生等現(xiàn)象,還會引發(fā)肝硬化[1-2]。奧瑞姆(Orem)自理運動康復護理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新型護理模式,其通過全補償、局部補償、輔助宣教系統(tǒng)等激發(fā)患者最大自理潛能,能夠全方位滿足患者的自護需求,充分調動患者的治療主動性,調節(jié)患者的負面心理,提高了臨床治療效率[3-4]。本研究選取72例就診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的心力衰竭患者,研究Orem自理模式運動康復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
1.1 研究對象納入患者對本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充分了解并且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此外本研究已通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選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診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常規(guī)組(n=36)和研究組(n=36)。常規(guī)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45~67歲,平均(56.13±3.01)歲;病程2~13個月,平均(7.51±0.75)個月。研究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45~67歲,平均(56.47±3.05)歲;病程2~13個月,平均(7.37±0.72)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綜合患者病史、臨床癥狀、體征、多普勒超聲檢查、動脈血氣分析以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②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為冠心病;③美國紐約心臟學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級為Ⅱ~Ⅳ級;④具有完整的臨床治療資料。(2)排除標準:①與納入標準不相符,除外急性心力衰竭,以及由高血壓、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等導致的慢性心力衰竭;②合并肝、腎、肺等器官的腫瘤性疾病;③存在嚴重肝、腎功能異常以及嚴重營養(yǎng)不良;④靜息狀態(tài)時心率超過120次·min-1;⑤伴有心源性休克或致命性心律失常;⑥運動系統(tǒng)功能障礙;⑦合并嚴重的感染性疾病。
1.3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在住院后均按照醫(yī)囑進行規(guī)范的祛除誘因、強心利尿、ACEI藥物治療。
1.3.1常規(guī)組 接受常規(guī)干預,若患者處于發(fā)病72 h內,則需保證患者臥床休息,護士還需告知患者調整為低鹽低脂、高纖維易消化飲食,并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同時計量患者每24 h的液體出入量,輔助患者在床上進食、翻身、排便等。當患者處于發(fā)病72 h后直至出院階段,此階段病情逐漸平穩(wěn),則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相關的健康宣教。
1.3.2研究組 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接受Orem自理模式的運動康復護理,結合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制定有關運動方案和運動量。(1)全補償。發(fā)病72 h內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處于嚴重狀態(tài),此階段患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對自理的要求也相對較低,應保證患者臥床休息,護士需加強患者皮膚清潔護理,并指導患者咳嗽、排痰,隨后護士還需密切觀察患者心電圖、吸氧治療、體位調節(jié)、藥物使用、不良反應、膳食攝入等基本狀況,待患者意識清醒時,讓患者保持半臥體位,并輔助患者下肢進行被動或主動活動,防止靜脈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等并發(fā)癥,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改為局部補償,直到患者生活能夠自理。(2)局部補償。發(fā)病 72 h后直到出院階段,此階段患者緩慢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病情逐漸穩(wěn)定,由護士完全代替護理過渡到護士指導下患者自我護理,首先由護士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輔助患者逐漸適應康復活動,若患者心功能處于Ⅳ級時,應給予患者臥床休息、床邊活動、室內活動等一系列康復護理,包含創(chuàng)傷清潔護理、被動活動肢體關節(jié)、床邊端坐懸吊下肢等簡單肢體鍛煉,每次 15~20 min,每日2次;若患者心功能處于Ⅲ級時,應給予患者臥床休息、床邊扶持活動的一系列康復護理,每次15~20 min,每日4~5次,患者未見不適反應,則需進行反復室內緩慢步行,每次10 min,每日3~4次,還應進行室外散步,每次10 min,每日2~3次,7 d為1個療程,患者在適應后應逐漸加強活動耐力和時間;若患者心功能處于Ⅱ級時,應以有氧運動為主,室外步行每次400~800 m,每日2~3次,還應進行自行上下樓梯2~3層,每日1次。患者在適應后應觀察患者的心率,并提高運動量,如發(fā)生不良反應則需停止鍛煉康復,護士還應指導患者實施自我生命體征觀察,并告知記錄體重、尿量的方法,激發(fā)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自我管理水平。(3)輔助宣教。護士應在住院階段加強健康指導教育,首先應給予患者一對一的個性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讓患者主動配合治療,還應安撫急性期患者的情緒,建立較好的醫(yī)患關系,隨后護士還應解答患者的疑問,提高心力衰竭病情的常識和預防教育,鼓勵患者放松身心,防止患者病情加重,加強患者對治療的自信,同時應告誡慢性期患者早期下床運動的必要,讓患者早日離床活動,并引導患者說出對護理的需求,調動其積極配合,讓患者主動參與完成治療,最后在出院階段需指導患者定期進行復查,按時服用藥物,并堅持低鹽低脂的飲食,保持樂觀心態(tài),防止勞累,并對患者每2周進行電話隨訪1次,直至出院后1 a。
1.4 觀察指標(1)希望水平。比較患者干預前后積極態(tài)度、行為、與他人親密關系的變化,使用Herth希望指數(shù)表量[5],共12個題目,3個方面,每方面4~16分,分數(shù)越高希望水平越高。(2)生化指標。比較患者干預前后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變化。(3)運動耐力。比較患者干預前后運動耐力變化,選擇長度30 m且地面堅硬平整的走廊,規(guī)定好起點與折返點,測試前須告知患者注意事項與具體方法,在6 min后結束并記錄運動耐力。
2.1 希望水平干預前兩組患者在積極態(tài)度、與他人親密關系、行為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在干預后,與常規(guī)組相比在積極態(tài)度、與他人親密關系、行為得分方面均提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希望水平的比較分)
2.2 生化指標干預前兩組患者LVEDD、LV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常規(guī)組相比,研究組干預后LVEDD降低,LVEF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
2.3 運動耐力干預前兩組患者6 min步行距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常規(guī)組相比,研究組干預后6 min步行距離延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運動耐力比較
心力衰竭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目前已成為一個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并加重了患者和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tǒng)的負擔[6]。心力衰竭不是指單獨的病癥,而是心臟病到終末時期,其發(fā)病原因主要與心肌結構遭到破壞、鈣離子復位延緩、能量代謝異常等密切相關,臨床主要癥狀為乏力、呼吸困難等。心力衰竭患者會出現(xiàn)心律失常的癥狀,同時還會伴有肌肉抽搐和重度昏迷,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心臟負荷會加重,嚴重的話還會誘發(fā)肺栓塞,進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的癥狀,甚至會誘發(fā)患者腳踝腫脹及行走困難,影響健康。盡管心力衰竭患者在及早診斷后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預后仍然較差,有30%~40%的患者在確診后的1 a內死亡[7]。心力衰竭患者的運動能力顯著下降,這對其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存在不利的影響。隨著癥狀性心力衰竭患者壽命的延長,醫(yī)療服務的有效性和可及性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在目前的臨床指南中,以運動為基礎的心臟康復已被廣泛推薦為心力衰竭患者綜合護理的一個組成部分[8]?;谶\動的心臟康復治療鼓勵并支持患者與醫(yī)護人員合作,從而實現(xiàn)并保持最佳身體健康。目前公認的基于運動的心臟康復治療項目應該是全面的,除了運動訓練之外還包括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以及關于健康和生活方式行為改變的建議[8]。
基于Orem自理模式的運動康復護理可以激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清除患者的康復盲區(qū),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還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掘患者的自身潛力,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有效加強治療的效果[9]。初步研究表明,Orem模式運動康復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中顯現(xiàn)出良好的效果,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運動功能并明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10-11]。本研究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Orem自理模式的運動康復護理,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組相比,研究組干預后積極態(tài)度、與他人親密關系、行為得分均提高,提示該方案可以提高希望水平。該方案可以引導患者完成自我部分護理內容,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讓患者積極加入治療全程,提升患者的自身價值感與成就感,加強患者治療的信心,且該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自我護理的針對性和科學性,為患者提供不同程度的幫助,讓患者盡快恢復,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12]。經(jīng)進一步研究表示,與常規(guī)組相比,研究組干預后LVEDD降低,LVEF提高,提示該方案可以改善心功能。該方案通過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放松患者緊張的情緒,讓其能夠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讓患者更加了解鍛煉對于康復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積極性和依從性,從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此外進一步的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組相比,研究組干預后6 min步行距離延長,表明該方案可以加強運動耐力。該方案可以在早期讓患者進行鍛煉,有效加快血液的循環(huán),防止血栓和心室重塑的形成,促使心肌側循環(huán)的建立,逐漸加強患者的運動耐力,從而提升患者的運動功能。
綜上所述,Orem自理模式運動康復干預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提高希望水平,改善心功能,加強運動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