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倩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整體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一支,思維導圖作為近年來興起的新型教學方式,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融合既是教育改革的前沿方向,又是語文教學煥發(fā)生機的必要措施,將思維導圖融入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可以有效解決小學生拼湊字數(shù)、內容千篇一律、邏輯混亂、中心思想不明確等問題,鑒于此,本文將從文章主題的確定和素材收集、文章框架的建構和內容充實以及文章層次的深化和特點突出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運用思維導圖確定文章主題,收集習作素材
文章主題的確定是寫作的第一步,然而,每個學生對于作文題目的理解均有不同,要想確定一個既符合題意又具有個人特色的題目,每位學生都要基于自己的理解能力來進行判斷。因此,語文教師要讓學生養(yǎng)成平時整理、歸納、分類自己素材庫的好習慣,在這項工作上,思維導圖可以說能發(fā)揮極大作用,教師可以教會小學生畫樹狀圖,以主題為樹干,把自己平常閱讀過的素材凝練總結為一個小標題作為樹枝,并且還可以記錄下自己閱讀素材的感悟作為枝葉。這樣一來,在看到新的作文題目時,學生便會根據(jù)主題逐漸搜索自己的記憶,展開自己的思考,進而確定一個能夠展開書寫且適合自己的題目。
二、借助思維導圖構建文章框架,充實習作內容
在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中,文章框架邏輯的展開僅僅是靠文字描述和文字羅列,思維導圖相較于文字來說具有框架性、直觀性和具象性等特點,因此,梳理文章邏輯和框架的最便捷高效的工具就是思維導圖。學生在確定寫作題目后,可以將自己想寫的開頭、發(fā)展、結尾三個大部分列個提綱,然后以此為主干進行分支,把具體自然段的大致段意簡要概括出來,使得文章的整體框架結構具有可視性,然后再進行下一步的內容充實工作,運用平時所學習和積累的詞匯句子填充文章框架。
三、優(yōu)化思維導圖深化文章層次,突出習作特點
思維導圖除了邏輯清晰直觀等特點外,還具有可以發(fā)散思維拓展寫作的優(yōu)勢,因此,語文教師要讓學生不斷完善優(yōu)化自己在寫作初稿時所擬定的思維導圖,比如在同學之間互換交流自己的文章框架思維導圖,平時傳閱借鑒別人的思維導圖來查漏補缺,不斷優(yōu)化深入自己最初有關文章的思考。此外,語文教師還要教導學生養(yǎng)成不斷反思在思維導圖的使用和制作上的缺點,爭取每做一次思維導圖就上升一個寫作臺階,在學期末及時總結回顧自己一學期所積累的文章思維導圖素材,力爭在遇到相似寫作主題時自己的寫作素材、寫作邏輯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斷深化的。
總的來說,思維導圖同小學語文寫作的融合教學目前仍處在初期的萌芽階段,語文教師要打起十足的精神來面對這一項新型的教學工作,讓小學生從小養(yǎng)成邏輯清晰嚴謹、言之有物、言之有意的好習慣,并且能在思維導圖的制作和使用中不斷提升自己對寫作主題的理解與深化,在語文習作的大海中暢意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