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葉紅|浙江省桐鄉(xiāng)市石門路學校
深度學習理論強調(diào)聯(lián)想與結構、活動與體驗、本質與變式、遷移與應用、價值與評價,其核心特征是聚焦高階思維發(fā)展,強調(diào)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深度學習視域下,學生基于自身的知識和經(jīng)驗,開展在真實語境中建構結構化知識的主動學習,能夠提升高階思維,并在將學習結果有效遷移到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推動知識能力的內(nèi)化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而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立足單元主題,結合課程屬性和特征,以學習任務群為載體,統(tǒng)籌內(nèi)容、目標、情境、任務、評價等要素,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可見,深度學習和單元整體教學都指向育人目標的達成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初中語文教學應將二者交互融合,進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深度學習理論強調(diào),在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質疑、探究和深度思考,要關聯(lián)自身經(jīng)驗,將所學知識進行深化拓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顯然,要使學生達成深度學習,單一的文本和短期的教學無法完成。因此,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從學科育人目標出發(fā),對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引領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對文本進行多元化解讀。同時,教師還要整合或重組教學內(nèi)容,組建由主題統(tǒng)領、內(nèi)容相互銜接的教學單元,將單一、零散的知識點融合,建構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在深度學習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基于單元整體視角,為促進學生深度思考、建構新知,以主題為引領,圍繞目標、內(nèi)容、活動、評價四個維度而進行的教學設計。其基本思路是:深入研讀教材,提煉單元主題意義;基于課標學情,制訂素養(yǎng)化學習目標和課時計劃;對應目標需求,整合單元學習內(nèi)容;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優(yōu)化活動設計;制訂評價標準,實施多元化評價。
筆者從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等方面對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進行探索,通過深度關聯(lián)、整合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建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達成學科的育人目標。下面以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以下簡稱“《語文》七上”)第二單元為例說明。
主題在單元學習中起到聯(lián)結統(tǒng)攝的作用。在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教師既要深入解讀教材內(nèi)容,明確單元主題的育人價值,又要整合學習內(nèi)容、情境等要素,以活動任務為驅動,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逐步深化學習。
筆者首先引領學生解讀該單元導語,明確單元人文主題方向和語文要素目標,然后深入解讀單元文本和活動安排,抓住教材中反復出現(xiàn)的關鍵詞句,再結合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目標進行推敲、思考,分析各文本的關聯(lián)點和小主題,最后提煉出單元主題“至愛親情”(其主題意義提煉過程詳見圖1)。
圖1 《語文》七上第二單元主題意義提煉過程
該單元課文圍繞親情主題,通過寫人敘事展現(xiàn)親情和生命之美?!肚锾斓膽涯睢贰渡⒉健贰渡⑽脑姸住烦錆M濃濃的親情,《〈世說新語〉二則》表現(xiàn)古代少年的睿智。寫作板塊中的“學會記事”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敘事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綜合性學習板塊中的“有朋自遠方來”意在使學生通過搜集課外資料,討論交友之道,樹立正確的交友觀。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自讀揣摩—小組交流—評價再讀”的方式,反復朗讀,與文本共情,深入把握文本的主題意義?;谏鲜龇治?,筆者將該單元的主題意義概括為:從日常生活中感悟親情,珍愛生命,樹立家庭社會責任意識,形成正確的交友觀。學生可以在主題引領下,通過循序漸進的活動,對單元主題“至愛親情”形成新的認知。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單元學習目標是學科育人價值的具體體現(xiàn),目標的設定要充分體現(xiàn)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凸顯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和課程特點。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學完整個單元主題后所形成和表現(xiàn)出來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設定單元目標時要遵循進階性、可達成性、可檢測性等原則。單元目標的實現(xiàn)源于學生對每個具體目標文本的深度學習,課時目標則為單元目標的達成提供保障?;诖耍P者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依托課程標準和教材,結合單元整體內(nèi)容,制訂出該單元的學習目標及課時計劃,具體如下。
【單元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本表現(xiàn)的主題情感,調(diào)動自身的情感體驗,感悟親情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貴,樹立家庭社會責任意識。
(2)把握全文感情基調(diào),通過朗讀感知人物形象特點,多角度解讀文本主題,品味文本語言特點。
(3)學會從小事入手,抓住細節(jié),聚焦矛盾,寫出事件波瀾;精心遣詞,寫出真情實感。
(4)了解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的不同特點,并在自己的寫作中嘗試運用。
【單元課時計劃】(12課時)
(1)單元導讀課(1 課時):初識單元組文結構,初讀感知課文。教學重點:定向,讀寫,理解,積累。
(2)單元梳理課(1 課時):梳理字詞和文學常識,掃清閱讀障礙,理清文章結構。教學重點: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
(3)主題閱讀課(4 課時):精讀《秋天的懷念》《散步》《〈世說新語〉二則》。教學重點:朗讀,理解關鍵語句,領悟作者情感,感知形象。
(4)自讀鑒賞課(2 課時):批注式閱讀《散文詩二首》《紙船——寄母親》。教學重點:朗讀,體會情感和抒情方式,體驗親情。
(5)以讀促寫課(2 課時):學會記事。教學重點:記事,抒情。
(6)綜合實踐課(2 課時):“有朋自遠方來”。教學重點:收集處理信息,交流觀點,展示自我。
教師既要結合教材內(nèi)容制訂學習目標,也要對應目標需求,整合、重組教學資源,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主題意義的建構更加集中、深入、完整。
1.在主題閱讀中統(tǒng)整
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主題閱讀教學中,筆者通過對比閱讀將《秋天的懷念》和《散步》進行統(tǒng)整,引導學生從情感基調(diào)、內(nèi)容結構、主題情感、語言特色等方面分析這兩篇文章的異同,并要求學生用朗讀來感受和準確傳達作者的情感。為了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人物情感,筆者提供史鐵生的《合歡樹》《有關廟的回憶》作為課堂助讀資料,并推薦《我與地壇》《病隙碎筆》作為課外閱讀拓展書目,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拓展閱讀。
2.在專題探究中深入
筆者結合單元文本的關聯(lián)點,設計學習專題,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主題意義。如《秋天的懷念》和《散步》對人物、環(huán)境的細節(jié)描寫很到位,以直抒胸臆或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突出人物形象特點,字里行間彌漫著濃濃的親情之愛。筆者結合以上分析將其統(tǒng)整為以下三個專題研究:其一,寫人敘事散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探究;其二,寫人敘事散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意義及作用探析;其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在散文中的運用。
3.在鑒賞交流中提升
在自讀賞析課上,筆者首先引導學生通過批注式閱讀,欣賞文中的精彩語段,體會《金色花》和《荷葉·母親》兩首散文詩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這可以讓學生在表達獨特閱讀感受的同時,提升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接著,筆者為學生補充了冰心的《紙船——寄母親》,引導學生自主設計朗讀腳本,進行小組交流研討,并通過自評、小組互評和師評,逐步提升朗讀水平。最后,在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板塊,筆者組織學生結合課文《陳太丘與友期行》,及課前讓學生收集的中國古代關于交友的典故,開展“交友之道”研討活動,探究“朋友”與“益友”的區(qū)別、朋友間應如何相處等問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4.在讀寫結合中遷移
該單元文本情感真摯,內(nèi)容貼近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如學完《秋天的懷念》,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語境,補寫母親最后想對孩子說的話;學完《散文詩二首》,可以讓學生仿寫詩歌;學完《陳太丘與友期行》,可以讓學生擴寫,補充人物對話時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等。在后續(xù)的寫作課上,筆者讓學生回顧該單元文本,從中借鑒寫作特色,書寫親情故事《我們是一家人》《寫給父母的話》等,以此實現(xiàn)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閱讀循環(huán)”。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創(chuàng)設情境,既應建立語文學習、社會生活和學生經(jīng)驗之間的關聯(lián),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又應整合關鍵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體現(xiàn)運用語文解決典型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驅動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并不斷嘗試、分析、評價,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核心素養(yǎng)。
基于該單元“至愛親情”主題,筆者首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今年5 月,學校將開展“孝親敬老,從我做起”主題班隊活動,作為本次活動的策劃者,請你設計本次活動的方案,并加以落實。之后,筆者又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在與學生充分商討后,為學生設置了涉及社會調(diào)查、采訪、角色扮演等具有探索性、開放性的五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觀察、參與、體驗、探究中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創(chuàng)新。
攝影組——“孝親敬老”我來拍:假期進行“小鬼當家”活動,通過角色體驗方式,了解父母對家庭的付出,為家人做一件表達自己對他們感謝的事情。將以上活動過程拍攝成視頻,剪輯制作后在“孝親敬老”主題攝影視頻展中展出。
朗誦組——“親情詩歌”我來誦:選擇該單元課文或自創(chuàng)作品,配上背景音樂及圖片,制作成朗誦視頻并上傳至學習交流平臺,舉辦“感悟親情,珍愛生命”線上讀書朗誦會。
美術組——“溫暖至愛”我來畫:組內(nèi)征集表現(xiàn)親情主題的手抄報和畫報,舉辦以“暖”為主題的畫展,配上文字解說或詩歌,圖文并茂地展示濃濃親情之美。
表演組——“經(jīng)典情節(jié)”我來演:就《秋天的懷念》或《陳太丘與友期行》展開合理想象,將其改編成課本劇,通過劇本創(chuàng)編、參與表演、設計宣傳海報等再現(xiàn)經(jīng)典故事。
美篇組——“美文美篇”我來寫:將該單元自創(chuàng)的作品,以小組推薦的方式進行班級交流、互評、修改,選出優(yōu)秀詩文,向學校文學社公眾號推送,或制作成美篇發(fā)布在班級釘釘、微信群。
以上基于深度學習而設計的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及成果展示,不僅可點燃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度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和情感體驗,還可使學生在視頻制作及自編自導自演的過程中,提高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和跨學科融合能力。這種真切的生活體驗可加深學生對親情的理解,使其通過換位思考懂得要從多角度看問題、理解他人,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考查學生通過單元整體教學是否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重要依據(jù)。教師要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合作交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評估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情況,并對后續(xù)活動進行調(diào)整和規(guī)劃。教師還要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促使學生主動監(jiān)測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深度反思學習過程和結果,學會在評價中取長補短、總結經(jīng)驗,實現(xiàn)共同進步。
1.制訂評價標準,收集評估證據(jù)
評價標準的制訂基于學習目標的制訂,且全程持續(xù)性的評價可用于檢測學生學習目標的落實情況。筆者提倡教師與學生共同制訂評價標準,這有利于學生將評價標準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進而為其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提供支架。評價標準制訂后,教師要作要點提示和示范引領,學生要對比評價標準調(diào)整學習方法和路徑,不斷向目標靠近。同時,教師還要依據(jù)評價標準,連續(xù)、系統(tǒng)地收集和整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xiàn),如課堂表現(xiàn)、成果匯報、課后作業(yè)等,并及時給出評價反饋,再考查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對教學作出調(diào)整。
2.嵌入學教全程,實施多元化評價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學習目標、學習活動與學習評價是相互融合、互促共進、同步實施的關系。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評價結果不斷反思、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策略,學生要利用評價標準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反思、改進,最大限度地促進目標的達成。下面以《秋天的懷念》第2 課時為例說明。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語句,深入理解作者的復雜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3)領悟文章蘊含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會感恩。
(4)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會在磨難中堅強成長。
【學習活動】
(1)自主閱讀:概括文本內(nèi)容,制作思維導圖,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
(2)理解感悟:分析文中細節(jié)描寫對于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深入體會作者情感,交流閱讀感悟。
(3)應用實踐:小組展示思維導圖,根據(jù)思維導圖介紹人物情感變化。
(4)應用實踐:組間基于文本開展主問題探討。
【評價標準】
(1)內(nèi)容概括:能全面完整準確地概括人物情感。
(2)思維導圖制作:能用關鍵詞準確完整地展現(xiàn)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變化。
(3)細節(jié)分享:能通過賞析關鍵詞句的表達效果,聯(lián)系自身實際,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4)小組互動:能組內(nèi)認真交流,展開積極有效的探討;能認真傾聽其他組的展示并有效評價;能積極參與、回答其他組提出的問題。
在這里,評價標準與學習目標、學習活動呈一一對應關系,學生對照評價標準,采取自評、小組互評的方式,說出評級理由并提出修改意見,然后在傾聽、交流、評價、反思的過程中改進,能充分發(fā)揮以評促學的功能。
因此,在單元整體教學實踐中,應實施多元化的評價。首先,評價主體應多元化,除了任課教師、同伴和學生自己評價外,還可鼓勵班主任、家長參與評價;其次,評價內(nèi)容應多元化,不僅包括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情況,還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思維能力的提升;最后,評價方式應多樣化,如答題競賽、辯論研討、撰寫評語等。教師要通過多主體、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反饋,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和不足,使他們學會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綜上,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能有效避免學習的淺層化、碎片化、孤立化。在深度學習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通過深入解讀教材,整合學習內(nèi)容,制訂素養(yǎng)化目標,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實踐活動中,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了關聯(lián)、整合、發(fā)展的綜合性學習。同時,教師還要持續(xù)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在深入理解文本、建構意義、發(fā)展品格的過程中達成深度學習,進而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