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亮
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全國各地的學校紛紛響應號召,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負擔以及校外培訓的負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從根本上來說,現(xiàn)階段教育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中小學的學業(yè)負擔過重,而功利性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歸根結底是因為學校的學業(yè)壓力過重及校外培訓勢頭過猛。
一、小學語文課堂現(xiàn)狀分析
社會的發(fā)展必然帶動教育的改革,在教育改革中自然會出現(xiàn)很多教學方法,但是由于教師已經長久處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要短時間改變課堂現(xiàn)狀是有難度的。首先,教師沒有深入理解教育改革的內涵,自然也就不能靈活應用新的教學方法,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無論哪種教學方法應用在實際課堂中,都需要教師從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中抽離出來。其次,教師沒有關注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還不夠成熟,沒有管控自我的能力,尤其在步入學校前接受的家庭教育參差不齊,因此學生個體之間差異性是較強的。我國學校課堂的人數(shù)相對較多,采取班級授課制,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忽視一些學生的情況。隨著新的教育理念的推進,教師要盡可能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做到分層次教學,避免布置一些繁重而無意義的任務,真正落實“雙減”政策。
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依然保留著原有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過于注重教學效率,導致學生缺乏對語文課程的興趣。語文教學內容除了知識與能力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所以語文教師不能局限在教學內容上,還要鉆研作者寫作內涵。傳統(tǒng)的理性教育是無法完成這部分教學任務的,只有感性教育才能將語文課堂的意義最大化,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家校共育的策略
(一)創(chuàng)建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科學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各項能力,因此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環(huán)境顯得尤為重要。學校需要向家長說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雙減”政策的推進不僅需要學校的努力,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學校要將一些具體的實行要求傳達給家長,共同完成“雙減”目標。以最簡單的閱讀教學為例,學生對有關文本的理解不能簡單地存在于知識與技能層面,更重要的其實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層面。知識與技能層面固然可以由教師教授,但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一個長期熏陶的過程,不能局限于課堂上的時間,此時就需要家長在教學上給予輔助,這就是家校合作的意義。針對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設計家長與學生共讀一本書的活動,閱讀的書籍要與課本內容相關,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給予學生情感及信息上的指導,讓學生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長此以往,學生可以不斷通過閱讀來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二)提高語文教師素養(yǎng),轉變現(xiàn)有教學方式
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fā)展,留給人們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而新時代的理念在不斷更新,這就要求每個人必須多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普通人尚且如此,語文教師更不能懈怠。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緊跟時代的發(fā)展步伐。在課外補習班叫停的當下,語文教師應考慮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學效率,而不是一味地依賴課后輔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隨時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及方式,跟上時代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
為了切實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語文教師每節(jié)課都要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制定出合理的課程結構框架。小學語文課程中,學生知識的學習及品德的養(yǎng)成往往要齊頭并進,而不是將二者放在對立面。例如在進行《司馬光》一課教學時,教師必須挖掘課本中的德育內容,向學生滲透遇見問題時不要慌張,要沉著應對,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同時學習司馬光的這種品格。既然在課前明確了這一教學目標,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圍繞這一目標教學,這樣學生才能深刻理解,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三)采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智慧教學空間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方法,更是教學的主要載體。隨著網(wǎng)絡的介入,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更加高效。教師在教學上也要多多借助信息設備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營造一個智慧的學習空間。首先,教師和家長要以語文學科內容為主體創(chuàng)建相應的交流群,制定具體的規(guī)范制度,確保溝通交流的質量和家校合作的順利推進。教師要及時將課堂上的重要內容及作業(yè)等內容發(fā)布在交流群中,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具體情況,方便課后給予學生指導。如果學生因為生病或其他原因沒有上課,家長也能及時獲取課上的教學資源,便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避免學生出現(xiàn)跟不上課的情況。
其次,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非??简炍膶W功底的過程,信息化在教學上的普及可以大大幫助學生開闊文化視野,接受更多新奇的知識。與此同時,家長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習內容,有利于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到最先進的指導方法并將其運用到教育上。舉個簡單的例子,語文教師可以建立一個公眾號,并將其分享給本班學生的家長。家長畢竟不是一線教育工作者,對一些教育上的政策及方法的敏感度是不夠的,而這正是語文教師擅長的領域。所以教師可以將在網(wǎng)絡上看到的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策略篩選整理后及時發(fā)布在公眾號上,便于家長第一時間了解教育動向。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有助于教學的名著發(fā)布在公眾號上,供學生及家長自行閱讀。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公眾號檢查學生每天的背誦情況及生字詞的掌握情況。總而言之,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語文教學提供便利。
(四)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推進家校合作的進程
在教育環(huán)境不斷發(fā)生變化的同時,學生的成長條件也在不斷變化,家長的需求自然也會發(fā)生變化。家校合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質量,讓家長更好地參與到學生的成長中來,讓學生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語文教師要想開展某個活動,需要家長參加,但是快節(jié)奏的生活下,很多家長的工作強度非常大,能夠抽出的時間少之又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將活動轉為線上,這也是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體現(xiàn)。教師可以開展線上視頻會議,在線上溝通交流自己輔導學生的一些經驗及方法,針對輔導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及家長都可以在視頻會議上提出,集思廣益,更好地解決問題。
語文學科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塊就是寫作,而寫作非常考驗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及閱讀量。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聯(lián)系家長督促學生每天閱讀,并拍成視頻上傳給教師,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來,改善學生自制力差的情況。而在語文評價上教師要采取多元評價的方式,引入家長作為評價的一方,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具體評價,方便語文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給予學生更全面的指導。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課堂現(xiàn)存的問題仍然很多,要想在這種情況下推行“雙減”政策,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整合教學目標,完善每堂課的教學任務。而語文學科由于其特殊性,僅僅局限在課本教學內容是遠遠不夠的,要積極落實家校合作策略。本文基于“雙減”政策下的家校合作提出了一些具體措施,希望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加強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