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兩大類。由于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不明顯,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為此,必須在教育中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繪畫心理療法是采取繪畫的方式治療幼兒的心理問題,具有靈活性強、類型多樣等優(yōu)勢,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是極佳的心理干預措施。
一、繪畫療法的優(yōu)勢
繪畫是一種間接的心理治療方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心理治療模式,被治療者對繪畫的防御心理更低,容易放開心理防御,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心理干預。繪畫心理療法能夠根據(jù)幼兒所繪制的畫面收集幼兒從未被意識到的一些信息,而這些收集的信息將對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干預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繪畫作為與幼兒交流的媒介,測試目的不易被發(fā)現(xiàn),能夠更準確地獲取需要的信息。繪畫心理療法和傳統(tǒng)心理咨詢療法相對比而言,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排除心理治療對象語言、年齡、認知能力等因素對測試結果產(chǎn)生的影響。另外,繪畫心理療法還有著治療成本較低、操作簡單等優(yōu)勢,可單獨或集體進行,具有良好的干預效果,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繪畫心理療法的相關研究
一所小學曾做過這樣一項實驗,將孩子的在校時間分為均等的兩部分,一部分時間用于常規(guī)的課程學習,另一部分時間用于美術課的學習,結果發(fā)現(xiàn)孩子的數(shù)學、語文等方面的學習表現(xiàn)都有所改善。我國學者賈敏等在探究繪畫療法對情緒障礙治療當中的作用中發(fā)現(xiàn),繪畫心理療法的使用有助于緩解人的負面情緒,幫助人從不良的心理情緒中走出來。易紅等在團體繪畫療法當中,通過篩選合適的人員進行心理干預顯示,繪畫心理治療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此優(yōu)化其情緒的管理能力。以上研究表明,在繪畫療法干預后,孩子學習熱情、學習結果、心理情緒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由此證明繪畫心理療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三、繪畫心理療法對大班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干預策略
在素質(zhì)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話題。學前教育階段作為幼兒接受教育的起點,更加需要教師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能夠運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對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問題進行有效干預,為幼兒心理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在幼兒教育階段,通常按照幼兒的年齡將他們分為小班、中班、大班,并針對不同學段的幼兒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大班幼兒一般為5周歲左右的兒童,即將進入到小學階段。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大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園教師需要探究的問題。
(一)將繪畫療法應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
大班幼兒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繪畫療法在大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需要教師考慮到大班幼兒的發(fā)展特點,為幼兒提供親身參與、動手實踐的機會,促使幼兒參與到繪畫活動之中,以繪畫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繪畫療法的運用,可以增強幼兒參與感,同時通過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思考,可以有效防止教師的一言堂模式,這樣才能使課堂更有趣,更能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達到最佳教育效果。例如,在大班“自我探索”這一心理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畫自畫像,不限定繪畫的方式,讓幼兒進行思考,引導幼兒組成多個小組,從而在小組內(nèi)進行探討。教師也可以給幼兒進行講解,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探究自己。另外,教師可以讓幼兒用四宮格、六宮格等方式,將自己的形象畫出來,并在小組內(nèi)共享,鼓勵幼兒認真計劃或重新思考他們的學習生活。例如,在“人際關系”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幼兒畫自己好朋友的關系圖,以此也能從繪畫的過程中正確認識自我,并正確認識他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讓幼兒畫一幅家庭照。通過繪畫表現(xiàn)家人之間的關系,展示家庭的情況,并通過對繪畫的分析,使幼兒認識自己家庭的狀況,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回憶家庭溫馨的畫面,這種方式要比口頭說教的方式更加有效。
(二)將繪畫療法應用在團體心理輔導中
團體心理輔導一般是小組為單位,對小組內(nèi)的成員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可以起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作用,并且能夠發(fā)揮團體成員的相互影響作用,促進團體內(nèi)成員的共同成長。因此,教師可以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將繪畫療法運用于團體心理輔導工作中,發(fā)揮繪畫的作用,讓幼兒在共同完成的繪畫任務中獲得啟迪。如在處理團隊矛盾或培養(yǎng)團隊精神的時候,可以讓小組成員用同一題材創(chuàng)作一張圖,在繪畫中可以觀察個體的表現(xiàn),如果個人或者集體成員出現(xiàn)不協(xié)調(diào),則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在個人繪畫作品分享的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反省,讓大家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角色適應與協(xié)作的重要意義。繪畫可以讓被治療者直接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所以繪畫療法可以起到發(fā)泄情感的效果。在團體心理輔導中,運用繪畫治療課程使大班幼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讓其利用繪畫顏色、畫作圖形等,將自身的情感呈現(xiàn)出來,以此釋放自己的消極情感,而被治療者的情緒發(fā)泄,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治愈。教師還可以讓大班幼兒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并制訂好完成愿望的目標,這樣一來也能取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三)將繪畫療法應用在心理咨詢中
在社會轉(zhuǎn)型的關鍵時期,人們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據(jù)相關調(diào)查顯示,很多幼兒存在精神狀態(tài)不健康的問題。因此,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干預,對解決幼兒心理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1.利于建立咨詢與來訪者的關系。在大班幼兒心理咨詢過程中,幼兒扮演著“來訪者”的角色,大班幼兒雖然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但是也有一些不善于表達自身想法的幼兒,導致咨詢過程中開展起來存在一定困難。同時,還有一些幼兒是被教師建議治療的,自身對心理咨詢帶有一定的抗拒。對于這類幼兒,應用繪畫療法更能顯示出其效果。繪畫本身就是比較放松的狀態(tài),能夠檢查出幼兒的問題,從而讓幼兒將戒備心理放松下來,以此在自由繪畫過程中和心理治療教師建立相應的溝通。
2.可當做心理測試。繪畫自身就是一種具有隱蔽性的心理療法,并且其測試的內(nèi)容也具有很強的象征性。我國關于繪畫心理療法的研究也不在少數(shù),例如吉沅洪的《樹木——人格投射測驗》、嚴文華的《心理畫外音》等,這些著名的心理學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介紹了關于繪畫心理療法的具體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幼兒的繪畫作品進行解讀過程中,要顧及幼兒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與介紹,并盡可能地避免主觀投射和主觀判斷。
3.開創(chuàng)繪畫治療的教室。在幼兒園條件允許下,教師可以開創(chuàng)繪畫治療教室,從而給幼兒提供更加放松、舒適的心理咨詢和治療環(huán)境。在創(chuàng)建繪畫治療室時,要考慮到以下問題:
第一,一定要在完全獨立的空間,使幼兒進入治療室當中,能夠有充分的安全感。第二,整個室內(nèi)的布局應該具有藝術性,營造出溫暖柔和的氛圍,使幼兒置身其間,能夠感到舒適。第三,可以利用繪畫作品裝飾繪畫治療教室,不需要用名畫或者是高水平的畫作,以免讓幼兒感覺自己的繪畫和墻上的裝飾畫存在很大差距,從而產(chǎn)生拘謹心理,不敢按照自己的心理隨意作畫??梢圆捎靡恍┢胀ㄈ说睦L畫作品裝飾該空間,一方面可以營造藝術氛圍,另一方面可以讓幼兒感受治療教室的畫作與自己的繪畫水平相差不大,從而增強幼兒繪畫的自信,并鼓勵幼兒大膽作畫。第四,在繪畫治療室需要多準備一些畫具,例如水粉、油性筆、馬克筆、素描紙等。盡量給需要治療的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降低他們在作畫時產(chǎn)生的抗拒性,從而能夠了解幼兒的心理問題。
繪畫作為全新的一種心理治療方式具有內(nèi)容豐富、靈活性強等特點,對于幼兒來說更易接受。由此,繪畫療法在個人咨詢、集體輔導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教師通過對大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的深入探討,使幼兒在輕松、有趣、有效的氛圍中得到完善的心理治療,更好地解決大班幼兒心理問題,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zhì)。另外,對于幼兒而言,繪畫的心理治療方式在提高幼兒自我意識、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因此,教師可加強對這一療法的相關研究,以此做好大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自籌課題《繪畫心理療法對大班幼兒心理健康問題改善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555)的研究成果。
(李?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