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利強
新時代呼喚新教育,新教育彰顯新理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教育理念的進步,“以人為本”的學生觀逐步深入人心。我們不僅要在教學中注重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性進步,而且要重視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最大發(fā)展空間?;诖耍⒔萄许槕诵路f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領域應運而生。
微教研比起傳統(tǒng)的教研活動,更關注教育過程中細節(jié)性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更高效、更直觀地進行課程學習。微教研在各個學科中產生了優(yōu)秀的應用效果,物理學科也不例外。初中物理,是初中教學中的重難點,也是很多學生的“困難科目”。將微教研與初中物理教學相結合,有助于學生攻堅克難,形象、具體、直觀地認識物理、學習物理,最終愛上物理。
一、初中物理微教研的含義與優(yōu)勢
微教研,又稱“微觀教學研究”,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方面是關注在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有待深入探究的細節(jié)性問題,另一方面是總結教學過程中已有的經驗,并將這種經驗進行溝通交流與分享。
微教研的出現(xiàn)是信息化時代教育理念革新的必然結果,是對傳統(tǒng)教研模式的總結與提升。在傳統(tǒng)的教研模式中,我們常常將一個宏觀的議題作為教研活動的主題,并圍繞這一主題開展長時間的教研討論,這種教研模式往往會導致教研“重結果,輕過程”“教研主題時效性較短”以及“細節(jié)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等問題的出現(xiàn)。而微教研的出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一現(xiàn)狀。與傳統(tǒng)教研形式相比,微教研更關注教學細節(jié),并將教學中存在且難以解決的細節(jié)性問題作為教研活動的主要切口。切入點小、耗時短、具有即時性以及強調過程的重要性是微教研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微教研推動了教研活動朝著平民化、大眾化方向前進的腳步,在強調教學整體的同時提倡通過積極解決細節(jié)問題來提升教學質量,構建出完整的知識結構。微教研通過構建可以靈活組合與分離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的教研形式進行了發(fā)展與補充。微教研的出現(xiàn)改善了傳統(tǒng)物理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憑借其獨特的優(yōu)勢受到了教師群體的廣泛推崇。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八單元“運動和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到了“自由落體實驗”。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先為學生介紹實驗的要點與大概流程,然后讓學生自行進行實驗,通過觀察與分析得出實驗結果。這種教學形式雖然較為直觀,但是很容易因為學生操作的失誤或者觀察不仔細等問題的出現(xiàn),而影響實驗效果。而在微教研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電子信息設備向學生具體全面生動地展示自由落體過程,使學生能夠更為清晰、準確地觀看實驗過程,并且實驗的結果也不會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
二、初中學科微教研的實踐路徑
(一)重視課程實驗,推動微教研活動有效開展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難點,也是物理教學的重點。開展物理實驗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熱情與興趣,而且能讓學生通過自主的觀察與分析將抽象的物理知識進行具象化理解,推動學生對物理知識認識的逐步深入。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物理學科實驗教學的開展一直不太理想。這是因為一部分教師秉持著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理念,在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因此很少開展物理實驗活動,部分教師教學方法較為固定、落后,面對實驗室的物理器材難以創(chuàng)新,致使許多器材沒有得到充分與良好的運用,引發(fā)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诖?,提高物理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以及對實驗器材的應用理念,是物理教學迫在眉睫的任務。然而,讓全部物理教師就“物理實驗”這一主題進行集體培訓顯然并不現(xiàn)實,因此我們對物理教師進行分組,讓部分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且對物理實驗器材熟知了解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實驗的創(chuàng)新設計,并且將實驗方式與方法傳授給同組的其他教師。這既保證了教研的效率,又保證了每一位教師都能在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中提高個人水平。
同組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對于物理學科的教學效果具有不可忽視的進步意義,微教研可以實驗為依托進行發(fā)展與提升。
(二)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推動微教研效率提升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行業(yè)都離不開互聯(lián)網的幫助,教育領域自然也不例外。微教研關注教學之中的小問題、小細節(jié),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微”,因此如果用傳統(tǒng)的教研活動形式解決微教研的教研內容,難免會造成時間與空間上的浪費。因此,在開展微教研活動時,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電子信息技術的意義與用途,打破傳統(tǒng)的時間與空間限制,推動微教研效率顯著提升。
現(xiàn)階段,微教研可以依托微信等社交平臺進行展開,教師可以通過社交平臺進行信息發(fā)布、問題探究、數(shù)據(jù)共享以及資源互動,讓具有創(chuàng)新性與開拓性的教育理念打破時空的限制,在教室中進行傳遞,讓每一位物理教師都能及時了解到教學的新方法。同時,依托于社交平臺開展的微教研活動,給予每一位教師闡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教研活動能夠通過教師之間充足的討論讓每一個參與成員都能從中獲益。
最后,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教研活動雖然討論的教學話題常常比較微小,但是卻更貼合于教學的日常,關注到教學中難以解決的細節(jié)性問題,通過教師間對這些問題的分析討論,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積累教學經驗,而且能通過對教學細節(jié)的優(yōu)化處理提高教學效果。
三、初中物理微教研的成果思考
(一)微教研應當以課題為主導,讓教研活動圍繞主題展開
微教研雖然與傳統(tǒng)的教研模式相比更具靈活性,所關注的問題更為細節(jié)與具體,但這并不意味著微教研的內容設計具有隨機性。想要讓微教研真正發(fā)揮奇效,我們就應當注意在教研活動中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微教研關注教學細節(jié),但并不忽略對物理課題的研究與探討。實際上,每一個物理課題的產生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個“大課題”之下都有無數(shù)“小方面”,為了讓教師對課題內容的認識更為深刻,我們就可以將課題內容進行分解,將對“一個大課題”的研究變?yōu)閷Α岸鄠€小方面”的研究,同時保質保量地分階段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先帶領教師對“大課題”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與了解,然后再通過討論對其進行分解,并且通過分次數(shù)討論以及任務分配等方式,從細節(jié)入手關注大課題的方方面面,發(fā)揮每一位教師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xiàn)良好的教研效果。
教研的目的在于教師對大課題的充分理解,以及教學能力的共同進步,基于此,微教研應當以課題為主導并且圍繞主題進行展開。
(二)問題不嫌小,時時能發(fā)生,人人能參與
傳統(tǒng)的教研活動往往具備以下三種特點,即課題主題大,只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以教研組長為中心。這種教研活動形式看上去具有組織性與紀律性,卻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圍繞著“大主題”展開的教研活動可能會因為討論的內容過于宏觀、不夠具體而無法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其次,教研活動限定了教師間交流的時間與問題,致使細節(jié)性問題得不到重視。最后,以教研組長為中心的教研活動,其他教師參與度低,討論效果不佳,無法真正地對教學活動產生影響。
微教研的出現(xiàn)應當盡量避免以上三種問題,因此在微教研活動中,我們一定要遵循“問題不嫌小,時時能發(fā)生,人人能參與”的原則。首先,微教研活動的主題不應當全部是物理學科的大主題,可以是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疑點與困難,無論多細節(jié)化的問題,只要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升,都是值得討論的好問題。其次,微教研活動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有利于解決時效性問題,教師可以在批改作業(yè)時、課程結束后、閱卷過程中針對所出現(xiàn)的問題隨時展開教研活動。最后,每一位物理教師都應當具備物理教研的意識與思維,對物理教研投入熱情,積極大膽地參與到教研過程中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微教研是對傳統(tǒng)教研活動形式的一種革新,在很大限度上改善了傳統(tǒng)教研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當充分認識新教研活動的優(yōu)勢,并讓微教研活動以實驗為依托,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科學地展開,同時要注重在微教研過程中的思考——以課題為主導,讓教研活動圍繞主題展開,同時“問題不嫌小,時時能發(fā)生,人人能參與”,讓教研活動真正為教學水平帶來提高與進步。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