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葉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 湖南張家界 427000)
體能素質的提升:羽毛球是一項對體能要求很高的運動,因此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是教學目標之一。課外體育鍛煉和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可以增強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和柔韌性等。在教學目標設定方面,要求學生在完成羽毛球比賽或長時間運動后,能夠保持較好的體能狀態(tài),保證學生在比賽中不會因為疲勞而出現(xiàn)技術變形或失誤,同時學生還應該具備較強的耐力,能夠在多拍回合中保持較高的擊球質量。此外,為了避免運動損傷,學生還需要掌握正確的熱身和拉伸方法[1]。
戰(zhàn)術意識的培養(yǎng):在羽毛球比賽中,戰(zhàn)術的運用往往能夠左右比賽的勝負。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戰(zhàn)術意識是教學目標之一。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學生可以了解不同對手的打法特點,制定針對性戰(zhàn)術,并靈活運用技術。在教學目標設定方面,要求學生能夠在比賽中根據對手情況及時調整戰(zhàn)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分析出對手的弱點并采取有效的戰(zhàn)術來制約對手。例如:當面對一個網前技術較好的對手時,學生應該能夠及時調整站位和擊球方式,通過打高遠球或平高球來破壞對方的節(jié)奏。
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提高:羽毛球雖然是一項個人運動,但在雙打比賽中,團隊協(xié)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課外團隊活動和比賽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包括溝通、配合、分工等能力。在教學目標設定方面,要求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團隊活動并與隊友保持良好的溝通和配合,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團隊意識,以便共同完成比賽任務。例如,在雙打比賽中,隊員之間需要明確分工,一個負責進攻,另一個負責防守,同時還需要及時溝通戰(zhàn)術變化和明晰對方的弱點。
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包括拼搏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協(xié)作和遵守規(guī)則等。在教學目標設定方面,要求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遵守比賽規(guī)則,尊重對手和裁判,表現(xiàn)出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和公正意識,讓他們能夠在比賽中保持冷靜和理智,不因為輸贏而情緒失控,或做出不理智的行為[2]。
介紹羽毛球的起源與發(fā)展:教師可以首先介紹羽毛球的起源,它最初是起源于古代的羽毛球類游戲,如中國的手毽、日本的羽根球等。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歷史圖片或視頻,向學生展示古代人們玩這些游戲的場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羽毛球的歷史淵源。接下來,教師可以介紹羽毛球如何從一種民間游戲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項世界性的競技體育運動。這包括介紹羽毛球在各國的發(fā)展歷程、國際羽毛球聯(lián)合會(BWF)的成立以及羽毛球在奧運會等國際賽事中的地位。教師還可以介紹當前羽毛球運動的發(fā)展狀況,包括世界各地的知名賽事、頂級選手以及技術創(chuàng)新等。這有助于學生了解羽毛球運動的最新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
比賽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教師可以介紹羽毛球比賽的球場規(guī)格、球網高度以及比賽所需的裝備,如球拍、羽毛球等。這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比賽的基本環(huán)境和條件。接下來,教師可以詳細講解羽毛球比賽的得分、失分規(guī)則以及判定勝負的條件。教師還可以通過實際案例來解釋這些規(guī)則,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發(fā)球和接發(fā)球是羽毛球比賽中非常關鍵的技術。教師可以介紹發(fā)球的規(guī)則、方法以及接發(fā)球的技巧和策略。例如,教師可以講解發(fā)球的違例情況、合法發(fā)球區(qū)域以及接發(fā)球時的站位和擊球方式等。教師可以介紹裁判在比賽中的角色和職責,以及判定得分、失分、犯規(guī)等情況的方式。此外,教師還可以講解裁判的手勢和信號,幫助學生熟悉比賽中的裁判規(guī)則。在比賽中,有時會出現(xiàn)爭議判罰的情況。教師可以介紹處理這些爭議判罰的方式,包括向裁判提出申訴的程序和條件等。這有助于學生了解在比賽中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一是基礎階段。首先,教師需要教授正確的握拍方法,包括正手握拍和反手握拍。教師可以示范正確的握拍動作,并指導學生進行握拍的實踐練習;教授基礎的發(fā)球技術,如高遠球和平高球。教師可以先示范正確的發(fā)球動作,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和實踐練習。教師可以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并提供反饋和建議;教授基本的接發(fā)球技術,如準備姿勢、移動和擊球。教師可以重點強調反應速度和準確性的重要性[3]。
二是進階階段。教授羽毛球比賽中常用的步法,如交叉步、并步和跳步等。教師可以示范正確的步法動作,并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練習。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障礙或進行多球訓練,提高學生的移動速度和靈活性;教授基本的進攻技術,如殺球、吊球和挑球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技術水平和需求,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和實踐練習。教師可以重點強調進攻的時機和線路的選擇;教授基本的防守技術,如平抽擋、攔截和反擊等。教師可以示范正確的防守動作,并指導學生進行實踐練習。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模擬比賽的場景,提高學生的防守意識和反應速度。
三是高級階段。教授如何將基本技術進行組合運用,如發(fā)球與進攻、接發(fā)球與防守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技術水平和需求,設計一些組合技術的練習方案,并進行實踐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戰(zhàn)術意識,包括了解不同對手的打法特點、制定針對性戰(zhàn)術、靈活運用技術等。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實際比賽案例或進行模擬比賽來提高學生的戰(zhàn)術意識和應變能力。
分析不同對手的打法特點。
進攻型對手:進攻型對手通常會通過強力的殺球和進攻性吊球來制造得分機會。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如何應對這種打法,如加強防守、利用對手的進攻漏洞進行反擊等。
防守型對手:防守型對手通常會注重穩(wěn)定的防守和反擊,通過精準的控球和調動對手來制造機會。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如何打破對手的防守節(jié)奏、制造進攻空間,并抓住對手的反擊漏洞。
速度型對手:速度型對手通常以快速的移動和反應速度來占據優(yōu)勢。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反應速度和移動能力,以及如何預測對手的回球線路并進行應對。
2.3.1 介紹針對性戰(zhàn)術
對進攻型對手的戰(zhàn)術:教師可以教授學生采用緊逼防守、攔截對手的進攻線路,利用對手的進攻失誤進行反擊。通過模擬比賽練習,讓學生熟悉并運用這些戰(zhàn)術。
對防守型對手的戰(zhàn)術:對于防守型對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調動對手的戰(zhàn)術,如通過精準的控球和變化多端的線路來制造對手的失誤,并抓住機會進行進攻。
對速度型對手的戰(zhàn)術:針對速度型對手,教師可以教授學生提高反應速度和移動能力,采用快速的回球和變化多端的線路來打亂對手的節(jié)奏,制造得分機會。
2.3.2 模擬比賽練習
分組對抗: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扮演不同打法的對手進行對抗練習。教師可以設定不同的場景和任務,讓學生在模擬比賽中運用所學戰(zhàn)術。
實時指導:在模擬比賽過程中,教師可以實時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并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教師可以指出學生在戰(zhàn)術運用、反應速度、移動能力等方面的問題,并給出改進方法。
戰(zhàn)后總結:在模擬比賽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戰(zhàn)后總結,分析比賽中的得失、戰(zhàn)術運用的效果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經驗教訓,并在后續(xù)比賽中做出調整。
2.4.1 力量訓練
上肢力量:羽毛球運動中,上肢力量對于發(fā)球、擊球和扣殺等動作至關重要。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上肢力量訓練,如啞鈴推舉、引體向上和俯臥撐等,以增強學生的上肢肌肉力量。
下肢力量:下肢力量對于快速移動、起跳和穩(wěn)定防守等動作非常重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深蹲、腿舉和跳躍等訓練,以提升學生的腿部力量和爆發(fā)力。
2.4.2 速度訓練
反應速度:在羽毛球比賽中,快速的反應速度是關鍵之一。教師可以采用反應球、閃燈等訓練工具,讓學生進行反應速度練習,提高他們的反應能力。
移動速度:移動速度對于在場上迅速調整位置和搶占有利位置非常重要。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障礙物或進行多球訓練,要求學生快速穿越障礙或迅速移動到指定位置,以提高他們的移動速度。
2.4.3 耐力訓練
有氧耐力:羽毛球比賽常常需要長時間的持續(xù)運動,因此有氧耐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長跑、游泳和跳繩等有氧運動,以提高他們的心肺功能和持久力。
快速恢復能力:在比賽中,快速恢復能力對于保持高水平表現(xiàn)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間歇性訓練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以提高他們在比賽中快速恢復的能力[4]。
2.4.4 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訓練
靈敏性訓練:在羽毛球比賽中,腳步的靈敏性對于快速調整身體位置和穩(wěn)定擊球非常重要。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腳步靈敏性訓練,如梯形跑、交叉步移動等,以提高學生的腳步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
協(xié)調性訓練:羽毛球運動需要全身各部位的協(xié)調配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平衡練習、身體協(xié)調性訓練和柔韌性訓練,以提高他們在比賽中的全身協(xié)調性。
3.1.1 組織羽毛球俱樂部或社團
招募會員。通過校園宣傳、海報張貼等方式招募對羽毛球感興趣的學生加入俱樂部或社團。可以設置一定的入門測試或面試環(huán)節(jié),確保新加入的會員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建立章程。明確俱樂部或社團的宗旨、目標、活動安排和管理制度,確保會員們有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guī)范。選舉或指定負責人,形成有效的組織架構。
定期會議。定期組織會員會議,分享羽毛球的最新動態(tài)、技術心得和比賽經驗,加強會員間的交流和互動。鼓勵會員提出改進建議和意見,不斷優(yōu)化俱樂部或社團的運營和服務。
3.1.2 比賽活動組織
組織內部比賽。定期組織內部比賽,讓會員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技能和學習成果??梢栽O置不同級別的比賽,滿足不同水平會員的需求。通過比賽,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實戰(zhàn)能力。
組織校際比賽。積極參加校際間的羽毛球比賽,與其他學校的羽毛球愛好者切磋技藝,拓寬視野。通過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組織公益活動。組織會員參與羽毛球相關的公益活動,如羽毛球進校園、社區(qū)羽毛球推廣等。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3.2.1 舉辦羽毛球知識講座
講解羽毛球歷史與發(fā)展。介紹羽毛球的起源、發(fā)展歷程以及國際和國內羽毛球運動的發(fā)展現(xiàn)狀。讓學生了解羽毛球作為一項全球性的運動項目,其背后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講解比賽規(guī)則與裁判知識。詳細解讀羽毛球比賽的規(guī)則,包括場地設置、得分制度、犯規(guī)與處罰等。同時,介紹裁判的職責和判決標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比賽和裁判的決策過程。
講解運動營養(yǎng)與傷害防護知識。分享關于羽毛球運動員的營養(yǎng)需求和飲食建議,以及常見的運動傷害和防護措施。教導學生合理飲食,保持身體健康,并教會學生預防和處理運動中的意外傷害。
3.2.2 技術交流活動
高手分享經驗。邀請校內外的高手或專業(yè)教練來分享他們的羽毛球經驗和心得,包括技術細節(jié)、比賽策略、心理調適等方面的內容。通過他們的經驗和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
進行技術研討與示范。組織學生進行技術研討,針對某個技術難題或動作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梢匝埜咚降膶W生或教練進行示范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技術要領。
在技術問答互動環(huán)節(jié),設置技術問答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提出自己在羽毛球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通過集體討論和專家解答,解決學生的疑惑,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
3.3.1 志愿服務活動
招募羽毛球教練助理。學生可以擔任羽毛球教練的助理,在訓練課程中協(xié)助教練指導其他學員。通過教授基礎技術、組織訓練活動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能力和領導能力,并傳遞羽毛球知識和技能。
組織社區(qū)羽毛球推廣活動。學生可以參與組織社區(qū)羽毛球推廣活動,如舉辦羽毛球體驗營、開展羽毛球技術展示等。通過向社區(qū)居民宣傳羽毛球的魅力,激發(fā)更多人對羽毛球的興趣,同時為社區(qū)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體育氛圍。
招募羽毛球比賽志愿者。學生可以擔任羽毛球比賽的志愿者,負責比賽前的場地布置、器材準備,比賽中的秩序維護、計分記錄等工作。通過參與比賽的組織和運營,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心。
3.3.2 公益活動
助力羽毛球進校園。學生可以積極參與羽毛球進校園活動,如到中小學或幼兒園中進行羽毛球公益教學,通過教授基礎技術、組織趣味比賽等方式,向青少年傳遞羽毛球的快樂和益處,提高他們的體育素養(yǎng)和健康狀況。
組織羽毛球慈善義演。學生可以組織羽毛球慈善義演活動,將羽毛球表演與募捐相結合。通過精彩的羽毛球表演吸引觀眾,同時呼吁社會關注弱勢群體,并為他們籌集善款。這樣的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關愛之心和奉獻精神。
助力羽毛球環(huán)保倡導。學生可以利用羽毛球活動平臺,倡導環(huán)保理念和實踐。例如,在比賽中使用環(huán)保材料制成的球拍和球,組織參與者進行垃圾分類和場地清理等。通過實際行動呼吁社會關注環(huán)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責任感[5]。
上文詳細探討了課堂教學階段和課外體育活動階段的具體實施內容,但是要讓這二者有機結合成為一體,需要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法和策略。下面是一些建議,以幫助實現(xiàn)羽毛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
一是設定整體教學目標。在制訂教學計劃和安排教學活動時,確保設定整體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應該涵蓋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各方面,以確保二者之間的連貫性和一致性[6]。
二是互相補充的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確保教學內容相互補充和呼應。例如,在課堂上教授基本技術和戰(zhàn)術,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實戰(zhàn)演練和比賽應用,以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場景中。
三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建立師生之間的互動機制,以促進課內外教學的有機結合。教師可以參與課外活動的組織和指導,與學生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和信任關系。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并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習情況和問題,以便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指導。
四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利用數字化技術和工具,如在線學習平臺、社交媒體和運動追蹤技術等,打破課堂和課外之間的時空限制。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技術展示和分析,而在課外活動中利用在線平臺進行遠程指導和互動交流。
本研究以羽毛球選項課為例,深入探討了高校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實踐表明,該教學模式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羽毛球技術水平,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體能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充分展示了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優(yōu)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