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
(崇左市林業(yè)發(fā)展中心,廣西崇左 532200)
澳洲堅果又被稱為“夏威夷果”,多年生常綠喬木,原產地為澳大利亞,其種仁營養(yǎng)豐富,有“干果皇后”之稱,屬于營養(yǎng)價值與商品價值“雙高”的經(jīng)濟樹種。近年來,崇左市大力發(fā)展澳洲堅果產業(yè),截至目前,種植面積達2 萬hm2,成為廣西第一大堅果種植區(qū)。預計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澳洲堅果種植面積將達66666.67hm2以上,林下種植空間達33333.33hm2以上。但由于澳洲堅果存在生長周期較長、種植株行距較大的特點,加上未來中草藥市場發(fā)展前景廣闊,在澳洲堅果林下種植中草藥,在實現(xiàn)以短養(yǎng)長、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林地收益的同時,也可以緩解短期沒有經(jīng)濟收入的壓力。
雞骨草被稱為“黃食草”,屬于蝶形花科細葉披散灌木形的植物,可入藥使用,味道甘苦且屬性寒涼,具有清熱利濕、疏肝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雞骨草原本生長在相對較為干旱的荒野地區(qū),隨著人們的大肆采摘,導致較多野生雞骨草瀕臨滅絕的風險。近年來,以雞骨草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的雞骨草藥丸,作為我國貿易出口產品,需求量較大,呈現(xiàn)國內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情況。
澳洲堅果樹冠高大,無明顯主根、根系淺生,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最宜生長在pH 值5~6.5,土層厚1m 以下,地下水位在1m 以下,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紅壤、赤紅壤環(huán)境中??刹捎闷降胤N植、山地開行種植、山地穴植3種種植方式,株行距規(guī)格為5m×5m 或5m×6m,當樹齡達1~2 年,郁閉度達0.2 以上,可滿足雞骨草生長要求。種植地在生長季降雨或灌水后,需要及時中耕除草、松土,中耕深5~10cm,一般3~4 個月除草1 次,保證土壤疏松、無雜草。
雞骨草內服方法以口服為主,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鎮(zhèn)痛的作用,因其適合生長于氣候溫熱和潮濕的條件下,抗旱性較強,但怕澇、畏寒。雞骨草在我國中藥材市場上廣受歡迎,在各地大中型醫(yī)藥商場都有銷售,特別是由玉林制藥廠出產的雞骨草膠囊,受到青睞。目前,生產雞骨草有關產品的制藥廠1 年需要雞骨草原料量達800 萬t 以上,且原料用量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同時,沿海地區(qū)會將雞骨草作為涼茶飲料的主要材料,遠銷西方許多國家,使得雞骨草原料往往供不應求[2]。
雞骨草生長周期為1 年,當年2-3 月種植,當年11 月可收獲,可連續(xù)收獲3 年。宜在春季開淺溝整地,采用點播或撒播形式種植,株行距規(guī)格為12cm×15cm,當苗高長至10cm 時進行間苗、補苗,在生長過程中人工除草3~4 次,避免雜草生長爭奪養(yǎng)分。
澳洲堅果的生長周期一般在50 年以上,第4 年開始進入掛果期,第5 年后產量逐年增加,第8 年進入盛產期,產值可達6000 元/667m2。若雞骨草3 年內667m2產量分別可達750kg、900kg 和1000kg,按市場價計算,年平均收入在1 萬元以上,種苗、管護、人工等投入成本只需要200 元/hm2。由此可知,雞骨草收獲年限短,投入產出比高。澳洲堅果具有較強的環(huán)境適應性,株行距小,種植密度大,且市場需求和收益顯著優(yōu)于其他品種,因此,可將雞骨草作為與澳洲堅果套種的最優(yōu)品種[3]。
雞骨草種子表面光滑且質地堅硬,種植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以免影響種子發(fā)芽率。11 月果實成熟,可選擇生長發(fā)育健全、無病蟲害、藤莖生長多且粗壯的植株作為母株,摘取果莢為黃色的成熟型種子和果莢為黃綠色的嫩熟型種子,將顆粒飽滿的種子放入通風處陰干備用。3-4 月,浸種前將種子與雙倍量的細砂均勻攪拌,放入竹筒內,并使用圓頭木舂30min,也可用手搓取,將砂子篩除后使用50℃的溫水浸泡12h,隨后將膨脹后的種子放入布袋內,并用稻草覆蓋,催芽的2d 內每隔6h 對其淋水[4]。如果有條件也可將種子放置在裝有硫酸的玻璃容器內,使用木棍攪拌直至全部浸濕,清洗后使用50℃的溫水浸泡12h,將種子撈出晾干。
雞骨草對于土質、氣候要求不嚴,耐瘠薄、耐旱性強,適合種植在日照相對充分、土壤肥沃的曠野地帶,忌選地勢低洼地帶,有利于提高種植產量[5]。在栽植雞骨草前必須做好整地處理,種植前沿等高線整地疏松土壤,栽植帶兩側與堅果樹之間保持1m 距離,松土深0.5m,在兩行澳洲堅果樹木之間就形成了一條雞骨草種植帶。
雞骨草栽培可選用幼苗栽植和直接播種的方式。幼苗栽植選擇在陰雨天開挖種植穴,株行距規(guī)格為12cm×35cm,種植完成后回填土壤并夯實。播種栽培時,按行距25cm 開挖種植溝,溝深10cm,播種量為20kg/hm2,播種后覆土厚5cm[6]。
育苗時土壤始終保持濕潤狀態(tài),遇干旱季節(jié)應定期澆水。苗高長至10~15cm 時注意松土并施1 次尿素肥,施肥量為10kg/667m2。在苗木生長過程中,需要每隔1個月中耕除草1 次,以保持土壤疏松。若田間遮陰度較高,苗木根系分布淺顯,因此,當苗高長至30cm 時,可按照一定間距插上小樹桿,引導樹苗向上生長的同時,還能減少病蟲害發(fā)生,從而提高雞骨草產量與質量[7]。
施肥管理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4-5 月主要施氮肥,可將尿素或硫酸兌水稀釋后施用;6-8 月主要施磷鉀肥,并加入一定量的復合肥;7-8 月追施有機肥,可使用腐熟的農家肥;9 月后施加復合有機肥,可將磷酸鈣、豬牛欄糞、火燒土等物質混合。遇暴雨季節(jié)做好排澇處理,避免由于長時間積水產生爛根問題。當苗高長至30~40cm 時,摘除頂部枝芽,促使樹苗分枝,從而增加產量。對于不需要留種的區(qū)域,當植株剛漏出花芽且沒有結果前摘除花芽,減少不必要的營養(yǎng)消耗,進而提高植物根部養(yǎng)分積累。
雞骨草種植主要病害有黑疫病、枯萎病、根腐病、炭疽病、葉斑病等;蟲害主要有扁蚜、棉鈴蟲、斜紋夜蛾、菜青蟲、螻蛄、鼠害等。
2.5.1 農業(yè)防治。選擇無病蟲害的植株留種備用,培育壯苗;實行輪作制度;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減少化肥施用量;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積水。
2.5.2 物理防治。使用溫水浸種,可有效預防病蟲害;安裝頻振式殺蟲燈或黃板進行誘殺[9]。
2.5.3 化學防治。優(yōu)先選用生物藥劑,嚴格控制農藥用量及安全間隔期。黑疫病發(fā)生初期,可噴灑60%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7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枯萎病發(fā)生初期,可噴灑75%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8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根腐病發(fā)生初期,拔出病根燒毀,并在發(fā)生病變的位置涂抹石灰,防止病害蔓延,并使用波爾多液進行灌根處理;炭疽病或葉斑病發(fā)生初期均可采用噴灑波爾多液的方式進行防治[10]。
7-8 月雞骨草會開出紫色小花,每個莢果內有8~10 顆種子,每株能夠結籽50 顆以上,成熟的果實果皮為棕褐色。由于莢果易暴裂,宜選擇上午時間采摘,完全晾干后使用小木棍對其輕輕敲打,待籽粒完全脫落后使用布袋儲存。雞骨草采收時間是每年11-12 月,為了避免水土流,地上部分可用刀割按“8”字型方式進行采集,也可將其連根拔起后去除泥土后捆成小捆,待完全曬干后就可作為藥材銷售[8]。
總之,澳洲堅果具有生長周期長、種植株行距大的特點,通過引入雞骨草進行林下套種,能夠憑借其生長周期短、種植密度大的特征,彌補林下用地不充分的缺點,實現(xiàn)“以短養(yǎng)長”目標,提高林地綜合利用率,并且進一步拓寬中草藥產業(yè)發(fā)展空間,提升林地收益,為產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前景。通過澳洲堅果林下套種模式種植雞骨草,較為簡單且易于在林農企業(yè)中普及和使用,同時,能相應提高生態(tài)效益、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是較為理想的藥用植物栽培方法,可加以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