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洋河如東中學
朱 倩
在地理考試中,選擇題是較為重要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題型。不同的選擇題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也是不同的,下面通過一些簡單的實例來介紹一些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通常情況下,學生在做選擇題時都會從頭到尾閱讀完材料,再閱讀設問、閱讀選項,最后經過思考和分析判斷出答案。這是同學們最常用的一種解答選擇題的方法。其實有時候同學們可以適當地調整閱讀的順序,可以先看選擇題的設問部分,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這樣能夠快速發(fā)現解題的關鍵點,能夠提高解題的效率。利用該方法可解答簡單的選擇題,能夠為同學們節(jié)約考試時間,提高解題的效率。
【例】為了緩解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人類消耗了大量的
( )
A.核能、水能 B.煤炭、石油
C.水能、風能 D.地熱能、風能
先閱讀設問,然后閱讀材料。材料的主旨是我國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制定了時間表和措施。選項中含有核能、水能、地熱能和風能,這些能源屬于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是綠色能源。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消耗了大量的煤炭和石油,導致溫室效應不斷增強。因此,正確答案是選項B。
在地理試題中,組合式的選擇題是以多種形式結合到一起的多種可選題型,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解題的難度。解答該類選擇題時,排除法是較好的方法。組合式選擇題通常會給出多種不同組合的選項。在解答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先將明顯錯誤的那個題肢找出來,排除包含這個錯誤題肢的所有選項。以此類推,找出下一個錯誤題肢,這樣一點點地將選擇的范圍逐步縮小,最終能找到正確的選項。
【例】從人類與自然、農業(yè)文明與工業(yè)文明和諧相處,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理念出發(fā),《中國國家地理》評選出我國十大“新天府”,蘇北平原被選入其中。下列符合入選條件的是
( )
①灌溉與泄洪工程的建設使自然條件得到很好的改善 ②糧食的產量提升,歸功于化肥和農藥的大面積使用 ③海平面的升高有利于地下水開采 ④高產穩(wěn)產農田建設使土地生產力得到提高 ⑤蘇北平原人民重視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建設,且成效顯著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答本題時要充分理解題干內容,題干中明確提到從人類與自然、農業(yè)文明與工業(yè)文明和諧相處,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理念出發(fā)。遵循這些理念,就可以對選項進行排除了。題肢②大面積使用化肥、農藥,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這是人與自然不能和諧相處的表現,因此題肢②錯誤,可以排除含有題肢②的選項B和C。題肢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開采地下水也是不符合入選條件的。海平面上升容易淹沒沿海低地,這也是人與自然相處不和諧的表現。因此,題肢③也是錯誤的。故可排除含有題肢③的選項A和C,這樣就剩下選項D了。故正確答案為選項D。
A B C D
找關鍵要素法是指通過尋找其中的關鍵文字或圖片中的關鍵信息,找到解答問題的突破口,從而得出正確的選項。下面同學可自行解答下題。
【例】下列各圖中最能反映我國氣候特點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