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詩雨
怎么樣,最近大家都動過買車的心思嗎?自從3月湖北省一聲令下推出政企購車補貼,宣布在湖北購買指定品牌車型可享受4萬到9萬元不等的購車補貼之后,許多購車優(yōu)惠相繼出現。官方的諸如“成都發(fā)布”宣布6月30日前,龍泉驛區(qū)“產銷聯動”汽車消費活動中會給優(yōu)惠車型1.5萬到15萬不等的一次性補貼。除了政府出政策,許多傳統(tǒng)車企也跟進,給出了廠家補貼或經銷商的降價方案。
當然,對于普通人說,敏感的是數字,模糊的是政策,于是地方購車補貼政策和車企降價傳言囫圇攪在了一起。于是很多人看著看著,又開始抱怨“割韭菜啦”。上了這么多年網,大家多少都摸索出一點經驗了,一個話題如果開始“韭菜化”,往往意味著已經達到了全民皆熱的地步。
當然在這輪汽車降價熱里,有一些問題可能真的只是信息差。不是付錢的時候就直降,而是交付之后再退款—地方補貼本來就是這樣,畢竟兩筆賬要分開走。打電話去當地的奔馳4S店詢問抖音上的降價消息是不是真的,結果被銷售“陰陽”誰說降價找誰買—經銷商定價本就不同。
客觀來說,這一輪車企降價熱確實有點真東西。原本只能買一輛經濟型、緊湊款A級小轎車的錢,現在可以坐A望B,坐B望C,直接收獲腰更挺腿更直的駕乘體驗。
其實購車有折扣并不稀奇,那只調節(jié)汽車市場的大手不僅時常出現,而且長什么樣都被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新能源汽車自不必說。就在不遠的2019年,中國最大的幾個車企也做過一次大降價,員工購車優(yōu)惠幾近對折。當時本刊經典欄目“商業(yè)就是這樣”(文字版)還特地分析了一番,主要目的仍是提振市場,并趕在新國標之前清庫存。
今天,當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僅火爆還頻頻降價、汽車排放國標更新在即,油車恰好又站在了這樣的十字路口—這些老車型再不賣,很可能就砸在手里啦。車企著急,不少擁有大型車企的地方政府也著急,畢竟汽車產業(yè)是實打實的支柱型產業(yè)。于是,大家一起想辦法,促成了今天傳統(tǒng)汽車銷量勢頭下降好幾年之后終于又火一把的景象。
有人戲稱,這次汽車市場的降價潮堪比“汽車下鄉(xiāng)”。在走過疫情、提振經濟的當務之急下,這股降價熱或許不僅會成為刺激經濟的有效抓手,還會根本性地改變很多人未來生活的模樣。所以說了這么多,最后只有一個問題,在這輪熱潮中,你準備來一輛嗎?
01. 擁堵
上海就是真·前車之鑒啊朋友們。
去年,上海(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從年中起推出了“助企紓困、助長消費、助力就業(yè)”的購車優(yōu)惠政策。實打實的補貼加上新能源汽車國補和混動送綠牌政策即將到期,讓上海在去年下半年掀起了一股新能源汽車的購車熱。拉動經濟的效果在當時就體現了,但由于新車交付的節(jié)奏問題,多賣了這么多車到底意味著什么,這個結論到今年過完年后才慢慢浮現。簡單描述下就是:工作日早高峰,高架堪比停車場。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居然比工作日還堵??芍^,買車一時爽,堵車火葬場。
02. 新一輪改造
想當年,許多建筑在規(guī)劃時可能都沒估計過今天會有這么多人擁有私家車。于是,很多格局在今天就有點不合時宜啦。對老式小區(qū)來說,有條件的,拆一拆綠化帶擴容下停車位勢在必行。對商場和公共場所來說,盡可能擴容一下停車場,更新一下停車的收費系統(tǒng)、空車位指路系統(tǒng)就變得很重要了。有一些創(chuàng)業(yè)公司還在研究提升停車效率的自動化、模塊化停車場系統(tǒng),或許再過幾年為了塞下更多車,這些裝置就能走向應用了。
03. 帶來新生意
當年“家電下鄉(xiāng)”的時候,誰也沒料到,火腿腸的生意會就此跌落。因為冰箱在農村普及,人們可以更方便地儲存鮮肉了。私家車更多之后,一些生意毫無疑問地也會悄然發(fā)生變化。
這里所說的新生意當然不是圍繞著汽車加油、充電、維修、美容、保險等等展開的顯而易見的生意。而是當車輪上的生活方式普及后,還可以更進一步暢想的領域。
短途周邊游市場可以期待一下增長,尤其是滑雪、露營這些原本帶著大包小包出行很不方便的項目。有了四個輪子助力,個體的活動半徑就更大啦。零售市場或許也會有一些新機會,例如量販式賣場、宜家等等基于汽車普及而誕生的業(yè)態(tài)將有更多下沉機會。
04. 碳達峰任務難度增加
油車賣得多,汽車尾氣排放顯然就會大大增加。至于開起來干干凈凈的新能源汽車,用電需求增加和報廢處理等問題其實也間接帶來了環(huán)境負擔。畢竟,我們國家目前的電力結構仍然以火電為主。
01. 盲訂
所謂盲訂,就是在一輛車還只是幾頁PPT的時候,就讓消費者掏錢預訂。一開始,他們還只敢PPT造車騙投資人,現在已經讓用戶對著PPT直接訂一輛從未問世的新車啦。不同車企定金有多有少,有些0元,有些上千。但多付錢并不意味著有更多的反悔機會。而且你可能交了幾千上萬的定金不能退,廠商在研發(fā)過程中卻可能因為不可抗力改配置、鎖電、換電機。當然車企會給首批盲訂車主許多誘人權益,例如承諾之后不會有這么便宜的價格,送很多東西和積分??傊娴木褪且皇趾貌┺恼?。
02. 買車只能看不能開
PPT并不能很快變成量產車,于是一些還沒有造出足夠現車的品牌會暫時用一種樣車來裝點門面。這類樣車的內部不論是車機還是配飾和真車幾乎無差,但卻是個開不起來的擺設。用戶買車真的就像是買手機,坐進車里看看車機、摸摸做工就是全部體驗了。由于新能源汽車不存在發(fā)動機差異,因此有銷售美其名曰:新能源汽車開起來都一樣。但底盤調校、車機和硬件的磨合各家都不一樣,開起來還真不一樣。
03. “老用戶不如狗”
盲定有時確實會制造一些喜人數據,但也會給車企帶去自視甚高的錯覺。有時候,真實情況是汽車量產交付之后,實際銷量欠佳,加上其他廠商突然“嗖”地開始降價,它們只能緊跟上,再次大力降價和送上諸多配置升級。雖然優(yōu)惠程度可能最終確實不如首批盲定用戶,可是足以讓后續(xù)跟進的買家大呼“老用戶不如狗”。新能源汽車品牌統(tǒng)一定價的策略,提升了汽車銷售的透明度。但如果品牌特別愛跟風促銷,老用戶遭遇背刺的幾率難免高了些。
04. 降了,但沒完全降
某著名愛降價新能源汽車品牌,在降價的同時會悄悄把保險補貼、流量補貼、充電樁權益以及一些升級優(yōu)惠一并去掉。想要?加錢。總而言之,降了,但沒完全降。說起來,這可能也是安撫老用戶的一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