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像春節(jié)拜年、扭秧歌,元宵節(jié)猜燈謎、耍龍燈,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jié)賞月、賽山歌等。其中一些活動帶有競爭的意味,如:耍龍燈、賽龍舟、賽山歌等。要寫好活動作文,必須寫出競賽的場面,突出競賽的氛圍,給讀者親臨現(xiàn)場的感覺。
先來看看課文中的一段文字: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墒切∨侄諆阂彩莻€摔跤的慣手,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兩人走馬燈似的轉了三四圈,終于三抓兩撓,揪在了一起。
這段話寫的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兒比賽摔跤的情景。作者運用了影視劇中的一種拍攝方法,叫“鏡頭轉換”。前一個鏡頭對準了小嘎子,我們看,他“精神抖擻”,“蹦來蹦去”“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占了上風。接下來,轉換鏡頭,對準了小胖墩兒,他“塌著腰,合了襠,鼓著眼珠子,不露一點兒破綻”。如果接下去寫的話,鏡頭可能再轉換回來,寫小嘎子,或直接轉到兩個人身上。
因此,我們可以借用“鏡頭轉換”的方法寫競賽活動,但鏡頭不能只對準某一個點,而要來回轉換,先寫一寫甲方,再寫一寫乙方,接下來,再寫甲方……這樣,讀者才能感受到比賽的緊張和激烈。
請看下面這段描寫:起始,四支艇隊不相上下,一會兒黃隊在前,一會兒綠隊在前。100米過后,黃隊沖出半條船的距離?!斑诉诉恕诉诉恕边@時,紅隊的鼓點越敲越響,紅隊沖上來了。“紅隊,加油!紅隊,加油!”河岸上,觀眾的叫喊聲響成一片。
這段描寫由面到點,先面向整個競賽的艇隊,接下來,鏡頭對準了黃隊,之后,“鏡頭轉換”,對準了紅隊,最后又轉到了河岸上。
采用“鏡頭轉換”法寫活動時,一定要把每個鏡頭都寫好,仔細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再把各個鏡頭組合起來。
再來看《舞獅子》中的一段描寫:只見幾個老爺爺在一旁敲鑼打鼓,兩只獅子—— 一紅一白在場地中間跳來跳去。一個頭戴大頭佛、手里搖著大葵扇的人在場地中間逗獅子。紅色獅子打頭陣,從高處躥下,撲向大頭佛。白獅子不甘示弱,一個狂奔,把大頭佛摔倒在地上……
這里,小作者雖然運用“鏡頭轉換”法寫了舞獅子的一個場景,但是因為沒有對人物的動作、表情或心理進行細致的描寫,僅僅一筆帶過,所以,給人的感覺非常平淡,一點兒也不緊張。如果能抓住逗獅人的動作、神情及兩只獅子的樣子、上躥下跳的動作進行細致描繪,那么,場地上激烈的搏斗情景就可以展現(xiàn)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