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體解讀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的價值準(zhǔn)則——友善,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叭酥?,性本善。”青少年時期,正是植根善良的黃金時期。
2.題材解讀
善良,與容貌無關(guān),與性格無關(guān),與財富無關(guān),與權(quán)勢無關(guān)。善良,不帶私貨;善良,不含雜質(zhì)。善良出自心靈的深處,是一種真正的同情與憐惜,是一種無私的關(guān)愛與祝福。每個人都可以行善,每個人也都可以接受別人的善意。留一份善良給別人,留一份善良給自己,人類將與日月同輝;留一份善良給世界,留一份善良給社會,世界將與星宇同壽。
3.立意分析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p>
如果沒有善良,人就只剩下麻木的干枯的軀殼;如果沒有善良,社會就只剩下邪惡與扭曲,沒有光明與溫暖。
善良,是人生大廈的基礎(chǔ),是人性品質(zhì)中的瑰麗珍品;善良,是人性陰暗處的一縷陽光,是打開心靈之門的一把鑰匙,是培育優(yōu)秀品德的一片凈土。
“善良”這一主題比較接地氣,內(nèi)涵與外延均豐富,每一個考生都是有話可說的,是人文性與大眾化的完美結(jié)合。
★2017年山東泰安中考作文題目:(其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項心理學(xué)的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人在做一件好事時,其內(nèi)心是非常愉悅且頗感幸福的,是所謂“善由心生,樂偕至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和體驗?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記敘文。
★2018年山東濱州中考作文題目:留在記憶里的芬芳
★2018年江蘇南通中考作文題目:善,潤了華年
★2020年江蘇蘇州中考作文題目:那些燦爛的細(xì)節(jié)
(1)仔細(xì)審題。不管遇到哪一類題目,審題,始終是第一步。以《善,潤了華年》為例,這個題目有三個關(guān)鍵詞,其中“善”是主語,是行文的主體,可以理解為“善行”“善事”“善念”“友善”等?!皾櫋笔恰白虧櫋敝?,是連接“善”與“華年”之間的紐帶。之所以用一個“潤”字,是有著特殊用意的,可以理解為“悄無聲息”“潛移默化”。這樣看來,對“善”的理解,也得有所選擇,這“善”不宜是轟轟烈烈的,以“小善”“隱善”為宜。
(2)精心選材。這類作文的主題是“善良”,所以,在選材上必須圍繞“善良”來考慮?!吧屏肌庇袃蓚€大方向,一個是“行善”,另一個是“受善”。他人對“我”行善,“我”能感受到溫暖;“我”對他人行善,“我”也能感受到快樂。雙方都能夠促進(jìn)各自的成長,都能夠體現(xiàn)助人為樂的精神。“善良”也有多種類型,既有“有形之善”“物質(zhì)之善”,也有“無形之善”“精神之善”,只要是“善良”都是符合題意的選材,如:寒風(fēng)中的一盆炭火或一條圍巾;失意時的一句安慰或一個擁抱。選材的過程,就是把“善良”具體化的過程,并且要強(qiáng)調(diào)背景,例如寒風(fēng)、失意、痛苦、無助之類,只有把背景交代清楚,“善”才能夠真正體現(xiàn)其意義。
(3)巧妙構(gòu)思。構(gòu)思是快速成文的重要一步,構(gòu)思巧妙也是文章出彩的重要一環(huán)。要想真正寫得出彩,寫出特色,就應(yīng)該在構(gòu)思方面下功夫。第一種思路,就是寫一件善行善事,把背景(個人背景、家庭背景、社會背景、自然環(huán)境背景)交代清楚,行善或者受善的過程展開詳寫。第二種思路,就是以三件善事按片段展開,每一件善事都適當(dāng)交代相關(guān)背景和行善或受善的過程。不管哪種思路,都必須緊扣“善良”這個關(guān)鍵詞。
最后,需要考慮主題的升華——善良,不是一人一地的事,也不是一時一件就了事的,應(yīng)該貫穿整個社會,貫穿人的一生。有了這樣的思考,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考場佳作。
那些燦爛的細(xì)節(jié)
陳 俊
我的奶奶住在農(nóng)村。在鄉(xiāng)親們的心目中,奶奶是一個善良的人,一輩子都在行善,那些善事呀,如陽光般燦爛。
有人說,不知道奶奶的心是怎么長的,總是替別人想得多、做得多。
20世紀(jì)60年代,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如果遇上天災(zāi),再加上疾病纏身的話,那就只剩下討米求生這一條路了。有一天,村里來了一位逃荒的大娘,想討些米。也不知道她討了多少家,反正肩上的口袋里沒裝多少東西。當(dāng)時,奶奶不在家,爺爺是不管家里的事的,白米放在哪里,紅薯米放在哪里,他都不知道,結(jié)果那位討米的大娘什么都沒有討到,就失望地離開了。
不一會兒,奶奶回家后,爺爺說起了這件事。奶奶趕忙問:“那位大娘走了多久?”爺爺說:“剛走不久……”奶奶二話不說,從家里舀了半碗白米、半碗紅薯米,連忙追上那位大娘。大娘欣喜不已,對奶奶千恩萬謝。奶奶只是平靜地說:“唉,這年頭,誰都不容易呀?!?/p>
奶奶年輕的時候,這樣的善事做了不少,年老了,只要有機(jī)會,她還會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善事。
有一次,奶奶從集市上回家,看見前面一個年輕婦女,抱著一個一歲左右的孩子,手里還提著一個包裹,吃力地走著。奶奶緊追上去,對那個婦女說:“姑娘,我剛好與你同路,你如果放心,我?guī)湍闾徇@包裹吧。”那婦女見奶奶慈眉善目的,眼神里流露著真誠,感激地說:“那真是太謝謝了,辛苦您啦?!本瓦@樣,奶奶提著包裹,婦女抱著孩子,一路走著,一路聊著,一路笑著……不知不覺地走過了奶奶家門一里多地。直到那個婦女的丈夫來接,奶奶把包裹交給他,才扭頭往回走。小兩口這才知道,奶奶為了送他們,已經(jīng)錯過了家門。他們大聲向奶奶道謝。奶奶轉(zhuǎn)頭擺擺手說:“也就是搭一把手,沒關(guān)系的,我就當(dāng)是散步啦?!?/p>
奶奶家就在公路的旁邊,她有一個習(xí)慣,總是會在外邊的窗臺上放一把半舊的雨傘。有時,即使是新雨傘,她也會往上面弄點(diǎn)兒灰塵泥土,讓雨傘看起來舊舊的。我納悶地問奶奶原因。奶奶說:“放一把半舊的雨傘在窗臺上,是為了方便下雨時那些沒有帶傘的行人。如果是新的,別人可能不好意思拿……”還別說,有時,遇上下雨天,窗臺上的雨傘確實不見了,可過了一段時間,雨傘又會回來。
奶奶就這樣,一有機(jī)會就做好事,這些事,雖不驚天,也不動地,卻深深地影響了很多人。
受奶奶的影響,有時,我也樂于做些善事。看到別人在我的幫助下露出陽光燦爛的笑容,我的內(nèi)心也十分愉悅。
我終于明白,奶奶為什么這么熱衷于做好事了。
湖南省益陽市第六中學(xué)初中部
點(diǎn)評
文章寫了奶奶行善的三個故事——追著給逃荒的大娘送去溫暖、幫行路的年輕婦女提包裹、為行人準(zhǔn)備半舊的雨傘,故事小,情誼深,別人燦爛,奶奶的內(nèi)心也燦爛。結(jié)尾處,寫“我”受奶奶的影響而行善,使主題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