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摘? ? 要〕將科學教育融入音樂教學,可促進學生科學素質的提升。為了讓小學生掌握更多學科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在音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功能,把科學教育融入音樂教學中,把音樂和科學的教學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文章基于科學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將科學教育有效滲透于小學音樂教學中。應通過滲透,讓學生在音樂課堂感受科學,激發(fā)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關鍵詞〕 科學教育;小學音樂;教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08-0076-03
科學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是指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教育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在快樂學習和生活的同時,更好地樹立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新課程標準對小學音樂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這就表明,我國的小學音樂教育要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在科學文化知識方面,則要對小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了解更多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知識。所以,小學音樂教育也應當重視對學生科學技術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滲透科學知識和動手能力培養(yǎng)。首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其次,要加強課堂紀律,合理組織課堂教學內容。
一、科學教育對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一)引導學生加強體驗,豐富音樂知識
音樂樂理知識并不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音樂系統(tǒng)教學的唯一內容,還要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并能從中獲得樂趣。教師可以借助欣賞、講解等方式,引導學生從聽覺上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在欣賞旋律或歌詞時,讓學生自己分析歌曲表現(xiàn)的情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歌曲中所蘊含的各種信息。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樂曲進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比如在教學《快樂老家》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是一首具有少數(shù)民族風情的歌曲,是由蒙古族人創(chuàng)作的,與此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從民族服飾上了解蒙古族人。
(二)結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實踐,增強審美能力
生活經(jīng)驗是學生了解社會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讓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音樂。比如:在播放《大森林好美麗》歌曲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認識不同植物的名稱。學生在了解了這些信息之后,就可以結合生活經(jīng)驗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如通過聽歌、唱歌、跳舞等形式學習音樂知識。這樣不僅可加強學生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而且可增強他們對美的感受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想象力
音樂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結果的體現(xiàn),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應將科學教育融入其中。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不同樂器及其音樂方面的知識。
比如,在教學《月光曲》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播放音樂欣賞,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視頻中描述的內容想象一首與月亮有關的或關于月光的歌曲。又比如在教學《北京歡迎你》這首歌曲時,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北京這座城市,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四)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提高創(chuàng)造力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不同樂曲的片段,讓學生想象畫面,感受其中的音樂氛圍。例如,在教學《四季》這首樂曲時,可以先讓學生感受這首樂曲中反映“春夏秋冬”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感覺,讓他們通過觀察畫面感受一年四季的變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片段,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二、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小學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階段,而音樂教學作為一種藝術教學形式,在小學階段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茖W教育與音樂教育有著密切聯(lián)系,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課堂學習主角,引導其在自主探索新知識、新方法的同時,還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教學之前,要通過提問和觀察等方式對學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同時,教師不能將教學中涉及知識點過多、內容過難的問題直接拋給學生,而是要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知識。最后,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首先,教師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在課堂上,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播放一段優(yōu)美的音樂,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課堂學習的興趣。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學生喜歡或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音樂作品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其次,教師要合理利用小學生愛探究、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教學。
例如在教學《小鳥找朋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小鳥找朋友這首歌。你們聽過這首歌嗎?”在小學生回答“聽過”后,教師說:“請大家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在黑板上畫出畫面?!?/p>
(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創(chuàng)造力
在音樂教學中,學生不僅需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還要學會分析作品,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有趣的音樂活動。
例如:可以通過播放音樂讓學生猜歌名或者教師演奏樂器學生聽曲寫調的形式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四)有效地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
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事物之一就是音樂,讓小學生通過學習和模仿音樂感受并創(chuàng)設音樂意境,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可以將小學音樂課融入語文、數(shù)學等課程中,通過多種形式、不同方法,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
例如:在教學歌曲《歌唱祖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了解歌詞后根據(jù)歌詞對歌曲進行不同程度的改編,從而使歌曲更加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同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并對每組學生進行點評和指導。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的策略
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作。音樂教師在教學時,還應重視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通過講解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提高其綜合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從備課開始融入科學教育
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前,首先應進行備課,并將科學教育融入其中。在課堂上,可以采用預習的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根據(jù)教材的要求,制訂教學目標和時間表。
例如,教師在教學《快樂的小紅帽》這首歌曲前,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的方式對其進行演唱,并且了解歌詞背后的故事及含義。為使學生能夠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思,教師也可以讓其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演唱。例如在教授《新年好》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演唱,然后再通過講解,讓其了解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二)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科學教育
教師在教學中,需讓學生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學習得到情感的體驗。
例如,在教學《小螺號》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關于生活中常見動物的聲音吸引學生,然后讓他們進行模仿操作。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模仿操作分析其行為是否符合科學規(guī)律。這樣,不僅可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常見動物的發(fā)聲方式及其所產(chǎn)生的效果,還能使他們感受到不同動物的發(fā)聲特點以及不同動物間存在的差異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聲音的組成和結構,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了解各種樂器發(fā)出的聲音特點以及組成。
例如在進行“動物世界”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歌曲《動物世界》,讓學生聽一聽、看一看、猜一猜動物的聲音特征,再讓學生對視頻內容進行討論。在學生通過觀察對各種動物的聲音特點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教師還可以組織他們進行“動物世界”音樂表演。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音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應用多媒體播放音樂作品、課件視頻、幻燈片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快樂的節(jié)日》一課中,教師可以播放《春節(jié)序曲》?!洞汗?jié)序曲》是歌曲中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也是我國慶祝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象征性作品,歌詞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春節(jié)序曲》這首歌,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相關知識點,為他們介紹歌曲所表達的含義以及歌詞內容的寓意,提高教學效果。
四、結語
科學教育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它既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為小學生提供廣闊的音樂學習空間,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教師要把科學教育滲透于小學音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其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意識,有效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玉蘭.小學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6(18):271.
[2]伊薇.試論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讀書文摘,2019(10):22.
[3]姜華.淺談音樂治療與音樂教育的差異[J].黃河之聲,2018(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