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木笛
上映日期:2023年4月1日
導演:孔大山
編劇:孔大山? 王一通
主演:楊皓宇? 艾麗婭
出品: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郭帆(北京)影業(yè)有限公司
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上海華人影業(yè)有限公司
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
上海淘票票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上海曉年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故事
唐志軍(楊皓宇飾)是一家誕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科幻雜志——《宇宙探索》編輯部的主編?,F(xiàn)如今的雜志社日漸式微,唐志軍也終成落魄潦倒,鰥寡孤獨之人。但他依然幾十年如一日的癡迷于尋找地外文明。終于有一天,他接收到了一個疑似來自宇宙深處的異常信號,于是他召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伙伴們,帶著一個困惑他終生的問題,再一次踏上尋找外星人的旅途。
孔大山導演處女作
《宇宙探索編輯部》問世之前,沒有多少人知道孔大山這個名字。盡管2015年,這個名字已經在互聯(lián)網上風靡一時。那時,他拍了一部叫做《法制未來時》的偽紀錄片,講述了一位導演因為拍文藝片悶死人被抓,荒誕又好笑。六年后,孔大山的電影處女作《宇宙探索編輯部》依舊延續(xù)了偽紀錄的形式,但在幾年沉淀之后,孔大山對這一特殊電影類型有了更為深入的思考,在把握故事現(xiàn)實與虛構的邊界上也展現(xiàn)出更游刃有余的態(tài)度。
《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劇本,由孔大山和編劇王一通花費兩年時間完成。劇本八易其稿,最終的故事和最初的構想已經大相徑庭。影片最初的故事靈感來源于一條新聞,一個農民神乎其神地講述自己遇到“外星人”的事情。在最初的故事設定中,主角并非這個農民,而是類似農民這樣人物的群像式展現(xiàn)。第二版的故事大綱才明確了用主編唐志軍這個角色來串聯(lián)這個故事,圍繞新聞里農民構思的角色,則成為唐志軍路途中遇到的一個人物。
和許多導演的處女作一樣,為了節(jié)約拍攝成本,孔大山啟用了很多群演和素人。一些需要說臺詞、有明確敘事任務的人物,就找群演來演,而有些人物的出現(xiàn)只是為了呈現(xiàn)真實質感,就找當?shù)卮迕駚硌?。飾演唐志軍的楊皓宇是專業(yè)演員,是孔大山在電影《流浪地球》里發(fā)現(xiàn)的“寶藏演員”??状笊剿徒o楊皓宇兩本書,一本周國平的《尼采》,一本史鐵生的《病隙碎筆》,來幫助他理解唐志軍這個人物的氣質。最終,一個老派知識分子的形象在銀幕中展現(xiàn)出來,唐志軍也成為支撐影片精神內核的關鍵人物。
《宇宙探索編輯部》一共拍了37天,素材量巨大。按照孔大山的思路,剪輯需要在海量的素材里尋找可用的素材?!凹糨嬕膊皇且早R頭為單位,而是以一個鏡頭內部一個演員的某兩句話、甚至是某兩個詞為單位,通過這樣的組接‘重構’一場戲”,這樣的工作量是十分恐怖的。然而,正是這樣的“煎熬”,最終成就了影片的獨特氣質。
國產科幻的另一種可能
《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名字靈感來源于《編輯部的故事》。編輯部的原型,則來自于以前非?;鸬囊槐倦s志《飛碟探索》所在的編輯部。這本雜志以各種科學和偽科學為主要內容,是跟那個時代息息相關的東西。最初寫《宇宙探索編輯部》劇本的時候,《飛碟探索》還沒有??.敃r,孔大山在劇本里設定了編輯部???、搬家、復刊、轉向新媒體的過程。結果現(xiàn)實生活中的《飛碟探索》雜志也經歷了停刊復刊的過程,和劇本故事的走向不謀而合。
《飛碟探索》復刊的時候曾經發(fā)言“無論何時,人類都該守護庸常之外的自我,讓它不被娛樂和淺薄侵擾,始終保留一點小小的深刻和大大的好奇”。雜志的理念,正是《宇宙探索編輯部》想要表達的內容。在故事中,主編唐志軍關注和外星文明有關的一切消息,哪怕是一個小孩發(fā)出的假視頻,他也要坐兩天兩夜的火車去一探究竟。《青年電影手冊》主編程青松在點評這部電影時曾對唐志軍如此評價,“男主人公可以說是一個科學家,也是一個藝術家、導演、編劇、演員,是西西弗斯,是一個異類、一個有執(zhí)著信念的人”。
回看電影的科幻題材本身,和《流浪地球》《明日戰(zhàn)記》《獨行月球》等高投入、大場面的科幻電影相比,《宇宙探索編輯部》探索了中國科幻片的另一條路徑。雖然影片片名強烈傳遞和透露著科幻氣息,但撥開“科幻”的外部元素,《宇宙探索編輯部》本身既沒有大制作的宇宙飛船、星際戰(zhàn)爭,也沒有大場面的人類末世、機甲戰(zhàn)斗,而是通過接地氣的探索,去解開我們小時候讀過看過的那些“世界未解之謎”——電視雪花點是宇宙閃爍的余暉嗎?外星人是真的存在嗎?人們接收的信號到底來自何處?頗有“走近科學”的味道。電影中的主人公,要么邋遢落魄,要么純粹游離,也是與以往國產科幻電影主角們大相徑庭的存在。
“土味科幻片”,很多人對《宇宙探索編輯部》給出這樣的評價。無論是影片中的鄉(xiāng)土氣息,還是手持鏡頭下的真實感,亦或是影片中大腿骨、鋁鍋、麻雀、驢、石獅子等接地氣的元素,都讓這部電影獨立于其他科幻片之外。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孔大山也確實從許多紀錄片和偽紀錄片中找尋靈感,比如比利時的《人咬狗》,挪威的《追擊巨怪》,“會在形態(tài)和風格上參考它們”,也借鑒過一些紀錄片里的角色,比如《自行車與舊電鋼》里的張宜蘇,《犴達罕》里的維加,這些人物和唐志軍類似,看似是生活的“失敗者”,內心卻有自己特別篤定的、理想主義的東西。
狂掀迷影熱潮
不過,這部電影的好口碑,并非只是迷影圈圈地自萌的狂歡。近幾年,很少能有一部影片如《宇宙探索編輯部》一般,出現(xiàn)的每一次都會受到大家的追捧和熱烈討論。2021年10月,《宇宙探索編輯部》在第5屆平遙國際影展進行全球首映,這部前期沒有獲得太多關注的影片,最終成為主競賽單元最大一匹黑馬,史無前例地包攬費穆榮譽最佳影片、青年評審榮譽最佳影片、迷影選擇榮譽最佳影片以及藏龍單元最受歡迎影片四項大獎。在對這部電影的好評上,專業(yè)電影評委和影迷觀眾達成了高度一致。
2022年8月13日,近300位觀眾在電影資料館享受了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特別展映。在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舉辦期間,這部電影終于面向公眾放映2個場次,得到機會的觀眾便是影迷拼手速搶票獲勝者。據(jù)北京電影節(jié)公布的官方銷售數(shù)據(jù),《宇宙探索編輯部》是位列top3的“秒光”影片,另外兩部是《航海王:紅發(fā)歌姬》和《教父》。
目前,《宇宙探索編輯部》的豆瓣評分為8.7分。有觀眾在條目下寫出千字影評,稱“這部電影并不是很多科幻故事以極致的想象力所描繪出的星辰大海,而是那種對于星辰大海的向往本身”。借由這部影片的詩意表達,或許我們更能理解“腳踏實地卻又不忘仰望星空”的意義。
貼士
《宇宙探索編輯部》開啟奇人之旅
“這部電影,借助一眾奇人之旅,巧妙容納了眾多議題:八十年代的遺產,在新世紀神話潰敗之后更加無處安放;天外有天的狂想,在現(xiàn)實世界破罐破摔后更顯荒唐。失敗者試圖另辟蹊徑,掉隊者唯愿遠離塵囂,于是抱團取暖,尋道荒野,借殼科幻、奇想與山野傳說,放置最后的浪漫。偽紀錄片的方式,外拙內巧的手法,視所有觀眾為同道中人的豁達,以戲謔與自嘲,處理現(xiàn)實的粗糲和內心的幽玄之間的落差,都讓這部電影輕盈聰慧,更難得是將戲仿煉成風格,一字一句都有出處,一顰一笑都事出有因,最終化為你知我知的慨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