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瑤佳
電視劇《人世間》作為2022年度央視開年大劇,在播出之后就占據(jù)了收視率榜首。作為一部現(xiàn)實題材的電視劇,《人世間》以光字片周家三代人的視角,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民眾跨越半個世紀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描繪出一幅恢弘的時代畫卷。而《人世間》的爆火離不開作品中的溫情敘事,它并不刻意去制造尖銳、激烈的沖突與矛盾,而是以自然、柔和的方式對生活的細節(jié)娓娓道來。它不刻意放大生活的困苦,而是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書寫,對苦難予以真實的呈現(xiàn),并在這個過程中展現(xiàn)民眾直面苦難的擔當與經(jīng)歷苦難后的成長。實際上,溫情敘事不僅是一種敘事方式,更是敘事背后的情感流露和悲憫情懷。正如《人民日報》對《人世間》的評價:“又一部樸素、真誠而包含悲憫之心的作品?!?/p>
生活化敘事中展現(xiàn)民眾生活的苦難。電影作品《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小女孩馬蒂爾德問:“是人生總是這么苦,還是只有童年苦?”苦難,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生活狀態(tài),特別是在特殊歷史時期,艱辛與困難更是伴隨著人的一生。而電視劇《人世間》通過溫情敘事,揭示了改革開放前后近五十年普通民眾的生活實際與面臨的困苦。
《人世間》對于人生苦難的敘述無處不在,首先是普通民眾的溫飽困頓之苦。老舊的街道、狹窄逼仄的光字片居住區(qū)以及符合年代質(zhì)感的生活環(huán)境,共同塑造了物質(zhì)匱乏的時代背景。而活在這一時代的人們每天在為溫飽奔波,“吃不好,穿不好”是這一時代底層民眾的共同感受。在電視劇情中,有多次關(guān)于周秉昆和母親一起吃飯的場景,飯桌上只有餅子和酸菜,十分寒酸。為了讓一家人能在過年吃上一頓豬肉,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省吃儉用。而周家在當時還屬于有成年男性勞動力的家庭,可見當時民眾生活之困苦。而電視劇中有一個情節(jié),貴州地區(qū)有毒蛇咬死丈夫,而妻子為了讓孩子吃上一頓肉,含淚將毒蛇做成肉羹分給孩子吃。平和的敘事中展現(xiàn)出普通民眾生活的困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一時期缺乏男性勞動力的家庭則會面臨更大的生存困境,鄭娟的家庭就是如此。丈夫去世,孩子還在腹中,再加上一個老媽媽和一個殘疾的弟弟,如果沒有駱士賓和周秉昆每月的三十塊錢資助,這個家庭恐怕難以度過困難時期。
其次是普通民眾的人生浮沉之苦?!叭松皇?,草木一秋,來如風雨,去似微塵?!痹跉v史的塵埃中,每個人都在生活中浮沉,這種生活之痛、心理之痛通過生活化的敘事方式展現(xiàn)出來,能夠引發(fā)觀眾共鳴。周秉昆的一生就是浮浮沉沉,工作的工廠幾經(jīng)倒閉,在社會的底層苦苦掙扎,為了救姐姐被捕入獄,為了家庭付出良多卻最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在父母離世后兒子又遭遇飛來橫禍,他也因此失手導致他人意外死亡而再次經(jīng)受九年牢獄之災,可以說周秉昆的一生正是普通民眾生活的縮影,帶有深刻的歷史印記。
最后是知識分子在精神上的困頓。在特殊時期,周家大兒子周秉義下鄉(xiāng)做知青,對于未來的擔憂和前途的迷茫一直伴隨著左右,這是這一時期知青的共同心理狀態(tài)。然而就是在這種特殊而敏感的狀況下,周秉義還是會冒著遭受罵名的風險,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人洗刷冤屈,這不僅是出于對正義的期盼,更是因為他的學識能讓更多的孩子受到更優(yōu)質(zhì)的教育,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而進入工作單位后,周秉義大力為群眾做實事,卻在很多時候得不到群眾的理解,遭受到很多謾罵,有苦難言,甚至有過退縮的念頭。在被調(diào)入軍工廠擔任負責人階段,面對國企的潦倒和眾多的下崗工人,周秉義一邊禪精竭慮底為工廠尋找新的出路,一邊還要面對眾多下崗工人的指責。時代的改革是蓬勃向上的,但也是冷酷無情的,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社會整體是向上發(fā)展的,但是總有一部分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他們憤懣不平,將怒火發(fā)泄于實施的領(lǐng)導身上,因此周秉義在很長一段時間遭受罵名。由于社會變革太快,知識分子為人民服務的道德理想與殘酷現(xiàn)實產(chǎn)生摩擦,這是知識分子精神上深感困頓的主要原因。與現(xiàn)實主義傾向的知識分子不同,周家二女兒周蓉則是這一時期理想主義傾向知識分子的縮影。周蓉崇尚浪漫主義,不懼外界的看法與評價,驕傲且小資地生活著,直到遇到被打成“右派”的詩人馮化成,她為了追逐自己理想中的愛情而遠走他鄉(xiāng),雖然在偏遠的貴州山區(qū)生活困頓,可周蓉毫不在意。直到馮化成出軌,她心中的理想愛情信念被擊碎,迷茫、痛苦各種情緒紛至沓來。美好的理想憧憬與殘酷的現(xiàn)實境遇的碰撞,是這類理想主義者精神困頓的主要原因。
直面苦難與思想升華的溫情書寫。溫情敘事不僅是一種敘事方式,更是敘事背后流露的感情和悲憫情懷。《人世間》對于普通民眾生活困苦的描述不是為了表現(xiàn)苦難本身,而是為了展現(xiàn)底層民眾直面苦難的精神以及苦難背后散發(fā)出的人性光輝。伴隨著劇中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觀眾能真切地感受到普通民眾的堅強與善意。歷史證明,直面苦難與思想升華的溫情書寫,一直激勵著中國人不屈不撓的活下去。
一方面是自立自尊自強精神的達成。劇中周家小兒子周秉昆作為普通民眾的化身,缺乏學識與抱負,在面對問題時猶豫、躊躇,在最初面臨困境時也是手足無措,陷入深深的惶恐,當他認識到自身的困境無法依靠他人時,便開始學會扛起自己的責任,直面苦難,腳踏實地地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周秉昆形成了獨立的人格和堅韌的品格,自立自強的精神得以確立。即使面臨再大的困苦,周秉昆也能咬牙邁過去。尤為可貴的是,在無數(shù)的苦難中周秉昆能夠依然保持著善良的品格,在明知給鄭娟送生活費是長期且冒險的,但經(jīng)過復雜的心理斗爭后他依然選擇前往;在遇到物資哄搶時,他敢于挺身而出;在路遇摔倒的大叔時,他將人送往醫(yī)院,這些都是苦難背后的人性之光。而周秉義面對苦難時亦是直面苦難本身,并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在插隊期間,周秉義雖然對未來很迷茫,卻還是冒著遭受罵名的風險去幫助他人洗刷冤屈,對他人進行幫助。在進入工作崗位后,特別是在當軍工廠一把手時,即使面對他人的不理解和謾罵,他仍然甘心擔著罵名為民眾干實事,即使是在身患癌癥的境況下,他依然完成了自己從小生活的社區(qū)光字片的改造。而片中的其他人在面臨苦難時大都表現(xiàn)出不折不撓的精神,并綻放出人性的光輝。例如鄭娟因為未婚先孕,帶著弟弟、兒子到周家照顧周母時不僅遭受物質(zhì)上的缺乏,更是受到他人的非議,精神上遭受到巨大困頓,但她卻依然頂著閑言碎語照顧已成植物人的周母。而喬春燕以獨特大膽的方式支援鄭娟,在街道上大喊“鄭娟,我姐們”,還喊她插隊打水,給此時的鄭娟以人世間的溫暖。
另一方面是自信自得自由精神的實現(xiàn)。在這部劇中,重點刻畫了知識分子在遭受精神上的困頓后,重新振作并實現(xiàn)與自己、與外界的和解,從而實現(xiàn)自信自得自由。周秉義在從政期間,無論面對多少罵名與負面的聲音,始終不忘國家使命與自身職責,竭力為人民服務。而周蓉在遭遇婚變之后,內(nèi)心的理想主義理念隨之坍塌,但在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彷徨之后開始探索自救之路,最終決定讀研深造,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重新獲得自信,邁過心中的那道坎,最終與導演蔡曉光重新組建了家庭。
生活的痛在藝術(shù)上能成為極致的美?!度耸篱g》通過對普通民眾所受苦難的溫情敘事,給人直面內(nèi)心深處的審美之感,展現(xiàn)出符合大眾期望和主流價值觀的審美表達。正如作者梁曉光所說:“情感與責任是刻在中國人的基因里的,難以抹去?!倍度耸篱g》通過溫情敘事,正是表達了對親情、愛情、友情的珍惜與向往,正是感情的存在讓普通民眾在困苦中堅韌前行,正所謂“人間雖悲苦,有愛綻芳華”。
親情之美:一脈相傳的血緣之愛。對親情的珍視銘刻在中國人的骨子里,是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和價值取向?!洞髮W》中開篇提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做人宗旨,而所謂修身,就是要處理好與親人的關(guān)系,要重視親情。而時至今日,我國傳統(tǒng)道德理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存在一脈相傳的血緣之愛。
《人世間》通過娓娓道來的溫情敘事,呈現(xiàn)出親情之美,包括父母子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的血緣之愛。電視劇第一集周家女兒周蓉為了愛情而遠走貴州山區(qū),周父聽聞后起初是震驚和憤怒,之后這種情緒便轉(zhuǎn)化為對女兒處境的憂慮。在找到合適的機會后立馬動身前往貴州看望女兒,確認女兒是否安好。那個時代交通不便,盡管路途遙遠,周父還是極盡所能地為女兒捎去了生活物資:臘肉是擔著被處分的風險托關(guān)系買的,面粉是省吃儉用用自己的糧票購買的,原因是擔憂女兒胃病復發(fā)沒有精細主食養(yǎng)胃。而周母在知道女兒離家出走后,經(jīng)常因為擔憂和思念而以淚洗面,并且經(jīng)常囑咐周秉昆按時匯錢給周蓉,期盼女兒在遠方不要吃苦受累。在得知女兒女婿面臨牢獄之災時,周母急火攻心導致腦溢血成為植物人??梢哉f,周家父母代表了傳統(tǒng)中國父母的形象,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呈現(xiàn)出細水長流的親情之美。在對父母的親情上,因為哥哥和姐姐遠離家鄉(xiāng)的緣故,周秉昆承擔了大部分的盡孝責任,在母親成為植物人后更是悉心照料,母親清醒后喜極而泣。而在有條件更換住所時,周秉昆首先想到的也是能給予父母更體面的居住環(huán)境。而三兄妹的感情也是讓人欣慰,三兄妹從小一起長大,周蓉為了家人吃得飽,選擇將食物留給家人,自己吃冰塊抵御饑餓,而哥哥周秉義知道妹妹的困境后,堅持將每個月的工資結(jié)余匯給妹妹。周秉昆在得知姐姐因為一首詩歌而面臨關(guān)押時,冒著承受牢獄之災的風險試圖幫姐姐撥亂反正,這都表現(xiàn)出互相牽掛惦念的姐弟之情。
愛情之美:相濡以沫的理想之愛?!霸傅靡蝗诵?,白首不分離”,對愛情的期許是人類普遍的價值追求,無論是一見鐘情還是日久生情,最終都會轉(zhuǎn)化成相濡以沫的理想之愛,在彼此的余生中相互慰藉、互相扶持,成為困苦歲月中的一抹暖陽。周家大兒子周秉義和郝冬梅的愛情是建立在精神共鳴的基礎(chǔ)上,即便兩人的社會階層相差很大,但還是相互信任,在面臨困難時相信愛情的力量。郝冬梅在寒冬落水喪失生育能力后,周秉義將無法生育的責任落在自己頭上,并且在郝冬梅困苦的時候拒絕了好的工作機會,“要美人不要江山”,體現(xiàn)了愛情之中對愛人的呵護。結(jié)婚后,兩人的感情平淡祥和,沒有轟轟烈烈的呈現(xiàn),但在歲月無聲中兩人相濡以沫,特別是周秉義面臨工作上的壓力和詆毀時,郝冬梅默默地站在身后予以支持和慰藉。在電視劇的最后,年老的郝冬梅對周秉義說出年輕時的愛情誓言“周秉義,你做到了”,這種白頭偕老的審美體驗,溫暖人心。
而周秉昆和鄭娟的愛情則更具有時代背景下普通大眾對愛情的追求,兩人在生活的困苦中相濡以沫,堅定、專一地愛著對方。周秉昆本是帶著憐憫心幫助鄭娟的,但很快就被鄭娟自尊、堅韌的品格所吸引,而鄭娟也被周秉昆的善良所打動,最終兩人義無反顧地走到了一起。面對生活的困苦,兩人從不互相埋怨,而是竭力為對方著想。周秉昆把鄭娟和駱士賓所生之子視為己出,也承擔了照顧?quán)嵕晔鞯艿艿呢熑?。而鄭娟在周秉昆因為詩詞事件被公安局帶走后,在還沒有與周秉昆結(jié)婚的情況下,擔負起了照顧植物人周母以及侄女玥玥的責任。而在周秉昆遭受九年牢獄之災中,仍是全心全意地守護著這個家庭;面對想插足自己家庭的孫小寧冷然相對,一心一意等待著周秉昆歸來。在周秉昆出獄后,鄭娟扶持他經(jīng)營一個小餐館,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日子終歸有了起色,兩人的愛情伴隨著餐廳的煙火氣深深感染著觀眾。
友情之美:風雨同舟的互助之愛。人具有社會性的特點,友情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感情,既可以在朋友的酒中得到慰藉,也可以在與朋友的互助中獲取力量,而《人世間》在友情的表達上也深入人心。首先是“六君子”的友情,他們從少年時期就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在以后的歲月中相互扶持、相互幫助,一家有難,其余五人盡自己的全力予以幫助。在周秉昆兩次監(jiān)禁期間,他的朋友都給予了他極大的幫助,而他也在生活中全力幫助朋友,幫曹德寶處理賒賬,借房給肖國慶一家居住,甚至是將新房指標給了孫趕超的遺孀。朋友的互相幫助讓六個家庭共度時艱,熬過人生的艱難困苦。
周秉昆與邵敬文的友情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主編邵敬文與周秉昆幾乎不可能成為朋友,然而邵敬文對這個善良的青年非常欣賞,在工作和生活中經(jīng)常幫助周秉昆,甚至冒著得罪領(lǐng)導的風險為周秉昆爭取編制,而周秉昆也從內(nèi)心深處尊重這位老大哥,盡可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達到老大哥的期許。這不僅是朋友間的友誼,更是一種長者對晚輩的照顧和期許。與此類似的還有周秉昆的精神導師曲秀貞,這些朋友如同茫茫大海中的燈塔,指引了周秉昆的人生道路,溫暖了周秉昆的整個人生,也讓觀眾體會到純粹高尚的友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