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苕
茶葉質(zhì)量的好壞與竹箬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箬竹焙茶,保證了茶葉味道的純正;竹葉包茶,保證了茶葉不走味。離開竹的輔助,茶葉可能就像野草一樣失去價值。
元·魯明善《農(nóng)桑衣食撮要》:“二月摘茶,略蒸,色小變,攤開扇氣,通用手揉。以竹箬燒煙火氣焙干,以箬葉收。諺云:‘茶是草,箬是寶?!眲⒐纫弧恫柚V漫談》:“制茶和茶葉收藏方面的諺語,也直到明清期間,才有‘茶是草,箬是寶’,以及《月令廣義》引錄的‘諺曰:善蒸不若善炒,善曬不如善焙’這樣兩條記載?!卑不帐称肪W(wǎng)《十大名茶——太平猴魁》:“足干后趁熱裝筒,筒內(nèi)墊箬葉,以提高猴魁香氣,故有‘茶是草、箬是寶’之說。待茶冷卻后,加蓋焊封?!?/p>
茶和竹是我國長江流域的重要經(jīng)濟(jì)作物之一,二者同時還都是中醫(yī)治病的藥物。最早把茶作為藥物運(yùn)用的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書中說:“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陛?,就是茶的別字。茶具有清頭目、除心煩、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六大功能,以用于對頭痛、目昏、嗜睡、心煩、口渴、食積、痰滯、瀉痢、瘧疾的治療。現(xiàn)代研究認(rèn)為,茶葉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茶堿、鞣酸,具有興奮神經(jīng)、活躍思想、消除疲勞、擴(kuò)張血管、增強(qiáng)毛細(xì)血管抵抗力、松弛平滑肌、利尿、收斂胃腸、抗菌、抗癌等作用。英國的研究人員說,堅持每天喝1 杯或更多的茶,患心臟病的機(jī)會比喝其他飲料者減少44%;兩杯茶抗氧化作用的能力與4 個蘋果、5 個洋蔥、7 個橙子、2 杯紅葡萄酒相等。美國的研究人員說,在對茶抗癌功能的28項研究中,已有17 項證明其作用的可靠性,特別是對腸、胃、膀胱、皮膚等部位的癌癥效果最好。
竹入藥,幾乎囊括它的全身。它的嫩苗——竹筍,有利水、益氣、養(yǎng)胃、祛痰之功;它的鮮葉——竹葉,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的作用;它的內(nèi)衣膜——竹衣,對喉啞、勞嗽治療有效;淡竹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竹瀝,是清熱、化痰、鎮(zhèn)驚、利竅的良藥;竹子莖稈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竹茹,具有清熱涼血、化痰止嘔之效。其他如竹實、竹心、竹黃、竹精等,也都有藥用價值。就連在竹中筑巢的蜂(入藥叫“竹蜂”)、食害竹質(zhì)的蟲(入藥叫“竹蠹蟲”)也都是治病的藥物,前者清熱、化痰、定驚,治小兒驚風(fēng)、口瘡咽痛;后者治小兒頭瘡。茶葉與竹箬作用互補(bǔ),恰似紅花與綠葉相承相輔。
新茶好還是陳茶好?許多人基本不假思索就會回答新茶好。不少人認(rèn)為,新茶的色、味、香均屬上乘,故常以先飲為榮,其實未必。新茶中含量較高的多酚類、醛類、醇類物質(zhì)由于時間短還未被完全氧化,對胃腸有一定的不良刺激作用,有胃腸疾患的人飲后往往會加重癥狀。新茶中的鞣酸、咖啡因、生物堿的活性較強(qiáng),易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處于興奮狀態(tài),有神經(jīng)衰弱、心血管疾患的病人也不宜急于“嘗新”。另據(jù)行家介紹,新茶的口味也不一定純正,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的新茶多有草青味,而貯存一兩個月后再飲則清香味美;湖南黑茶、武夷巖茶等只要貯存得當(dāng),則隔年陳茶比新茶的味道更芳香可口。一句話,只要茶葉保存得好,不走味,且又在保質(zhì)期內(nèi),則不必過分以新舊論優(yōu)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