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玲
念珠菌性陰道炎是成年女性中常見的婦科疾病,特別是近些年因為激素類藥物與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使得臨床很多真菌都出現(xiàn)耐藥,導致各類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很多患者自身對真菌感染和治療都缺乏必要的認識,自行購買的抗真菌藥物不具有針對性,這就導致治療中很容易出現(xiàn)真菌感染性病癥反復發(fā)作,進而導致治療難度增加[1]。本文主要比較革蘭染色法、細菌培養(yǎng)法、PCR檢測法檢驗念珠菌性陰道炎患者陰道分泌物的效果差異,并以常規(guī)病理診斷為金標準,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到本院進行治療的145例疑似念珠菌性陰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已婚83例、未婚62例,年齡22~43歲、平均年齡(35.38±8.28)歲,病程1~14個月、平均病程(7.67±1.35)個月,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5 d、平均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41±0.43)d。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標準,患者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自覺存在陰道瘙癢、白帶異常等相關癥狀;②患者具有進行陰道病原微生物檢驗的條件;③所有患者在入院前2周之內(nèi)均未服用過抗生素等相關藥物。
1.2.2 排除標準 ①急性生殖道炎癥反應;②其他嚴重婦科疾?。虎酆喜乐匦呐K、肝臟、腎臟器質(zhì)性病變;④惡性腫瘤、腫瘤遠處轉(zhuǎn)移;⑤嚴重精神類疾病、溝通交流障礙;⑥同期參與其他研究,并存在對本文研究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的行為和體征。
1.3 檢驗方法
1.3.1 陰道分泌物采集 在標本采集前1 d,告知研究對象避免性生活,不要盆浴。各項檢查均堅持無菌操作。根據(jù)檢查目的不同,采集不同部位(宮頸管口、陰道深部、陰道穹窿后部等)的陰道分泌物,收集待測。
1.3.2 革蘭染色法 將標本均勻涂抹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自然風干或通過火焰2~3次固定。標本干燥后,滴加草酸銨結(jié)晶紫溶液,染色1 min。用流水緩慢沖洗,吸水紙吸干。滴加碘液,染色1 min,水洗。95%乙醇脫色,待無紫色液體流出立即水洗。番紅復染3~5 min,水洗,鏡檢。若鏡下可見革蘭陽性濃染的卵圓形孢子或假菌絲即可判定念珠菌。
1.3.3 細菌培養(yǎng)法 將樣本浸入無菌生理鹽水中,接種環(huán)劃線接種于沙氏葡萄糖瓊脂平板,35℃培養(yǎng)24~ 48 h。如出現(xiàn)表面光滑、有濃酵母味的乳白色菌落,選取典型菌落接種念珠菌顯色平板。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分別呈現(xiàn)為綠色、紫色、藍灰色和粉紅色。
1.3.4 PCR檢測法 ①待檢樣品接種于沙氏葡萄糖肉湯培養(yǎng)基,35~37℃培養(yǎng)48 h。②選取3~5個典型菌落溶于1 ml無菌生理鹽水中,5000 r/min離心5 min,沉淀加入核酸提取試劑盒中提取菌體核酸。③PCR擴增:選取25 μl擴增體系(10 倍濃度PCR緩沖液2.5 μl,10 mmol dNTP混合液2.5 μl,5 U/μl Taq I聚合酶0.2 μl,25 μmol/L SEQ ID NO.1和SEQ ID NO.2各0.5 μl,核酸提取液1 μl,超純水補至25 μl),擴增參數(shù)按常規(guī)設置(預變性95℃ 5 min;變性95℃ 30 s,退火58℃ 30 s,延伸72℃ 1 min,擴增30~35個循環(huán);72℃延伸5 min),并設置陰陽對照。④電泳:將PCR產(chǎn)物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⑤紫外凝膠成像儀觀察:若出現(xiàn)235 bp的目的條帶,即為念珠菌陽性。
1.3.5 病理診斷 對所有采集的分泌物首先進行酸堿檢驗,正常值為4.5~5.5,如果pH值明顯升高則表明存在菌群聚集,為可疑陰道炎癥。潔凈度檢查以顯微鏡觀察標本的桿菌、球菌、上皮細胞和白細胞的數(shù)量等,潔凈度為1~2度說明正常,3~4度說明異常。常規(guī)進行滴蟲、線索細胞的檢查。實施真菌檢測時,如果鏡下發(fā)現(xiàn)直徑為3~5 μm卵圓形孢子,懷疑為白色念珠菌,然后對該標本進行胺試驗,結(jié)果陽性即確認念珠菌感染。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統(tǒng)計革蘭染色法、細菌培養(yǎng)法、PCR檢測法檢出結(jié)果和病理診斷結(jié)果,以病理診斷作為金標準,比較革蘭染色法、細菌培養(yǎng)法、PCR檢測法診斷念珠菌性陰道炎的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約登指數(shù)、誤診率、漏診率[2]。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假陰性+真陰性)×100%;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 陰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shù)× 100%;約登指數(shù)=(靈敏度+特異度)-1;誤診率=假陽性/(假陽性+真陰性)×100%;漏診率=假陰性/(真陽性+假陰性)×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革蘭染色法、細菌培養(yǎng)法、PCR檢測法和病理診斷結(jié)果分析 病理診斷檢出陽性141例,陰性4例;細菌培養(yǎng)法檢出陽性134例,陰性11例;革蘭染色法檢出陽性136例,陰性9例;PCR檢測法檢出陽性 135例,陰性10例。見表1。
表1 革蘭染色法、細菌培養(yǎng)法、PCR檢測法和病理診斷結(jié)果分析(n)
2.2 革蘭染色法、細菌培養(yǎng)法、PCR檢測法對念珠菌性陰道炎的診斷效能比較 細菌培養(yǎng)法診斷念珠菌性陰道炎的陽性預測值為98.51%、陰性預測值為18.18%、靈敏度為93.62%、特異度為50.00%、準確度為92.41%、約登指數(shù)為0.4362、誤診率為50.00%、漏診率為6.38%;革蘭染色法診斷念珠菌性陰道炎的陽性預測值為98.53%、陰性預測值為22.22%、靈敏度為95.04%、特異度為50.00%、準確度為93.79%、約登指數(shù)為0.4504、誤診率為50.00%、漏診率為4.96%;PCR檢測法診斷念珠菌性陰道炎的陽性預測值為98.52%、陰性預測值為20.00%、靈敏度為94.33%、特異度為50.00%、準確度為93.10%、約登指數(shù)為0.4433、誤診率為50.00%、漏診率為5.67%。三種檢驗方法診斷念珠菌性陰道炎的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約登指數(shù)、誤診率、漏診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革蘭染色法、細菌培養(yǎng)法、PCR檢測法對念珠菌性陰道炎的診斷效能比較
臨床研究認為[3]導致女性出現(xiàn)陰道炎的主要病原體包括細菌、滴蟲和真菌,而真菌感染當中主要以念珠菌感染為主,這是婦科疾病當中的常見表現(xiàn)類型。念珠菌性陰道炎在發(fā)病時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外陰瘙癢和灼燒感,陰道分泌物存在豆腐渣樣的異味,隨著病情不斷進展,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絞痛和尿痛等主要表現(xiàn)[4,5]。這種病情十分頑固,遷延不愈,而且容易反復發(fā)作,因此很容易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較大的影響[6,7]。
長時間的炎癥容易誘發(fā)盆腔炎癥,也容易導致患者輸卵管和卵巢出現(xiàn)炎癥,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宮頸糜爛與宮頸炎,甚至會對女性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威脅[8-10]。臨床對念珠菌性陰道炎患者要本著盡早診斷,盡早治療的原則,因此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積極的診斷十分必要[11,12]。革蘭染色法成本低廉、操作簡單,容易在臨床上普遍推廣,但這種檢驗方法也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從而導致檢驗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誤差[13,14]。
綜上所述,革蘭染色法、細菌培養(yǎng)法、PCR檢測法均可以實現(xiàn)對念珠菌性陰道炎患者陰道分泌物的檢驗,臨床可以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這三種檢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