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定槐
今天與妻子一起去石板路的趙勇君老家體驗鄉(xiāng)風野趣。
石板路村民小組,原屬賀勝鎮(zhèn)鳳竹村。該組組長馮幸福說,他小時候見過有一條用青條石鋪就的驛道穿村莊而過,驛道一頭通往雙溪橋鎮(zhèn),一頭一直到達(武漢)漢正街,石板路的名稱即源于此。世事變遷,這條石板路已了無痕跡。
石板路原有一所小學,如今也沒有了,原校址旁有棵兩人合抱粗的大樟樹,直徑約80 厘米,直干入云,裸露在外的樹根長滿青苔,佛手般緊緊抓著大地。馮萍(志明君妻子,老家也是石板路,從小在這兒長大)見我對古木大樹感興趣,就說張鳳竹(附近村莊)背后的山有棵幾百年的古樹,可以去看看。
我們一行往張鳳竹而去,途中經過鳳竹湖,從湖壩上遠遠望去,有把巨大的綠傘撐在半空,高出下面的山際線許多,馮萍說這就是那棵幾百年的古樹。約半個小時抵古樹腳下。這是棵古樸樹,直徑一米有余,樹冠華蓋如云,站在樹下禪意幽境頓現(xiàn)。叫人稱奇的是,古樸樹碩大的樹干下還長出了栓皮櫟的葉子,原來是有株小的栓皮櫟樹貼著古樸樹一起生長,時間久了與古樸樹共生,兩棵樹合二為一了。
時間已是中午時分,我們一行返程。再次經過鳳竹湖時,湖面的寧靜引我駐足凝神,一只水鳥浮在湖面上悠游,它身后的水面上劃出了“V”形線條,波光柔逸,娉娉裊裊。我一個人落在后面,漫步在湖壩上,靜神聽鳳竹湖四周的鳥鳴,數(shù)著不同的鳥叫聲,竟有十來種。梭羅說湖的本質是天地之間的媒介,此刻,鳳竹湖這枚天地之間的媒介是一種怎樣的靜啊,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靜到要聽出靜的聲音來。午飯后天下起了小雨,這小滿時節(jié)的雨是綠色的,淅淅瀝瀝,潤物無言。我從窗戶向外觀看,倏然發(fā)現(xiàn)房子側邊空地上的植物竟然是有層次的,于是我冒著蒙蒙細雨來到空地上,辨認植物層次分布情況。這匍地而生的叫過路黃,每根葉枝上都開有3 至5 朵喇叭狀的小黃花。往上是臭雞矢藤、商陸、金星蕨、野苧麻、土荊芥、一年蓬和喜旱蓮子草,這些都是草本或藤本植物,形態(tài)各異,綠色盎然。再高一些的是楝、欒幼樹和插田泡,都是木本植物,枝干分明,迎風搖曳。
綠色的雨依然淅瀝,站在屋檐下抬頭望去,觸目所及皆是樟、楓、柏等高大喬木,對著張鳳竹家的那棵古樸樹方向,望見的是深邃蒼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