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在我國飲食文化中占據著一席之位,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美食。鴨子的吃法、做法多種多樣,如北京的烤鴨、上海的八寶鴨、南京的鹽水鴨……各有風味。而在福建廈門、泉州一帶,有一道與鴨有關的傳統(tǒng)名菜不得不提,那就是有著“廈門一寶,閩臺一絕”美譽的姜母鴨。
姜母鴨起源于福建閩南地區(qū),相傳為商代名醫(yī)吳仲所創(chuàng),后來流傳至民間,遂成為一款名菜。擁有悠久歷史的閩南姜母鴨,是深藏在一代又一代閩南人記憶中的味道。
姜母鴨,就是將鴨肉和老姜一起熬煮,姜母的辛香和鴨肉的鮮香融合在一起,姜香而不辣,鴨肉細嫩緊實,兩者造就了這道菜的獨特風味。
正宗閩南風味的姜母鴨,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首先,需要合適的食材原料:鮮鴨、老姜和黑芝麻油,以及十多種香料。
姜,是整道菜的靈魂主角。需要選用3年以上的老姜,當地人稱之為“姜母”。然后把姜母切成1毫米左右的厚度,這個做法也頗有講究,姜片切太薄容易味道不夠,切太厚則容易令姜味蓋過鴨肉本身。在燉煮的過程中,姜的香味會充分融入到鴨肉的表皮和肌理,讓鴨肉味道更加鮮美。
鴨子要選用閩南正番母鴨,這個鴨品種優(yōu)點是肉質細嫩,脂肪少。每一道姜母鴨都要用新鮮鴨制作,現宰現煮,從宰殺到制作應當在24小時內完成,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
姜母鴨無論是材料的選擇,還是制作工藝上都非常講究。
烹飪的時候,需要先用麻油煸香老姜和番鴨,再加入米酒燜煮。接著將整只鴨放入砂鍋中,一鍋一燉,每只鴨子都需要在砂鍋中慢燉90分鐘,煮到干香四溢,濃郁的姜味滲入鴨肉中,變成金黃的色澤。
出鍋后,交由有著豐富經驗的老師傅,順著鴨肉紋理,剪成多塊,再小火不停翻炒至姜干而香又無辣。這樣做出來的姜母鴨,鴨肉外干而內嫩,不柴又彈牙,肉香味十足。
地道的姜母鴨,皮脂金黃,姜味濃郁、香氣誘人。鴨肉皮薄肉嫩,入口酥軟,吃起來焦嫩咸香,咸中又帶點微甜。姜片的加入,不僅去掉了鴨肉里的腥味,還化為特有的姜香融入鴨肉中,吃起來一點都不辣喉。即使是不愛吃姜的朋友,也可以大膽試試!毫不夸張地說,師姐嘗了一口就愛上了這種奇妙的味道。
師姐給你們選的是姜母鴨鴨腿,簡直就是專為我們喜歡吃肉肉的人而生的呀,一口下去全是肉,也不用吐骨頭。
吃法很簡單,當零食吃的時候直接開袋即食。想吃口熱乎的時候用微波爐加熱1~2分鐘就行了,或者直接連同內包裝一起在沸水中加熱5分鐘,一道下酒菜就完成啦,很適合沒時間做飯的上班一族。
除了是下酒菜,這道姜母鴨鴨腿也超級下飯,一碗米飯配上醬汁濃郁的鴨肉,滿口脂香,酥而不膩。一口米飯一口肉,吭哧吭哧就吃完了。下面條的時候也可以來上一點,濃郁的姜香、鴨肉的鮮香,讓簡簡單單的一碗面增色不少。
一只鴨腿是150g的大個頭,一份是3只鴨腿,每次吃一只鴨腿就非常頂飽了。每只鴨腿都是真空包裝的,干凈又衛(wèi)生,而且“銀祥”是大品牌,品質自然不用擔心。喜歡吃肉的朋友可以多買兩份慢慢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