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儀
本文對海子所作抒情詩《我,以及其他的證人》《主人》進行了意象分析,在了解海子生平和作詩背景基礎(chǔ)上,深入探討其中蘊含的哲思雅趣?!段遥约捌渌淖C人》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海子的人生觀,而《主人》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海子的愛情觀。這兩首詩同時誕生于海子早期思想形成時期,是他下一步創(chuàng)作動向的基礎(chǔ)。
《我,以及其他的證人》創(chuàng)作于1983 年與1984 年之間。海子從農(nóng)村貧窮的土地脫胎,進入北大,本詩創(chuàng)作的時間正值海子畢業(yè)和進入中國政法大學編輯部。在大學生活中,海子因為較小的年齡和稚嫩的娃娃臉常被認成小孩,校園生活的結(jié)束和工作的按部就班增添了海子的孤獨。他的詩歌發(fā)表之路并不順暢,所得的報酬甚至不能果腹。在那個時代,他驚人的才華并沒有得到世人的認可,海子的朋友常遠曾說,他認為來自貧窮封閉地區(qū)的海子,更向往溫馨、團圓的家庭生活,而不是奔波勞碌。顯然,海子并不追求肉體的滿足,而是精神的救贖。此時,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新思想沖擊著年輕的心,他深愛著誕育自己的土地,卻也探尋著遠方未知的真理。四川詩人鐘鳴在其文章中將海子評價為一個中間人,他飄蕩于小城與首都之間,追求著它們,卻無法屬于任何一處。
故鄉(xiāng)的星和羊群/像一支支白色的美麗的流水/跑過/小鹿跑過/夜晚的目光緊緊追著。故鄉(xiāng)的夜晚,群星閃爍,羊群入眠,小鹿跑過。海子擅長運用巧妙的比喻,將看似兩個毫不相關(guān)的事物奇妙地組合在一起,意想不到卻又完美融合。這是本詩中極具畫面感的一句,海子將靜態(tài)的星與羊群貫以動態(tài),比作流水涓涓。如何讓星空與羊群流動?如果主體奔跑起來,那這些白色的圓點,便也可以舞動。那寂靜的、濃稠的夜,仿佛有了生命,沉重的黑加入了光亮的色彩,仿佛有了希望。那是由于小鹿跑過,飛速奔跑中,身邊的景物連成線地從身邊掠過,撕扯開凝固的夜,卻跑不出籠罩的夜。
本句所營造的意象如同凡·高的星空,扭曲的樹枝,流動的星空。海子非常喜歡凡·高這位畫家,也許是天才間的惺惺相惜,他在詩中親切地將凡·高比作“瘦哥哥”。天空星星的亮,地下羊群的白,還有那怎樣都無法擺脫的、如影隨形的黑夜,流動著、奔騰著,那一刻,時間有了形狀,空間變化莫測,混沌地攪動在一起,從整個維度上裹住小鹿,那跳躍的、靈動的海子的靈魂。極盡夸張與變形的描寫,足以展現(xiàn)海子內(nèi)心的沉浮和情感的澎湃。
在空曠的野地上,發(fā)現(xiàn)第一枝植物/腳插進土地/再也拔不出。本句最值得玩味的點,筆者認為是“發(fā)現(xiàn)”二字??諘绲囊暗厣?,是很難保證只有一棵植物的,顯然,對作者來說,這是他所注意到的第一枝。
植物在藝術(shù)之始,并沒有作為審美對象進入人的視野,不論是西班牙洞穴壁畫上的野牛,還是內(nèi)蒙古石壁上關(guān)于生殖崇拜的圖像,都沒有出現(xiàn)過植物的痕跡,即使它早已存在,人類卻依然對其熟視無睹。當植物真正與人類產(chǎn)生聯(lián)系,用樹葉裝飾自己的身體,收集種子進行耕種時,人類才真正發(fā)現(xiàn)植物,將植物的形象化為神圣的圖騰。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句話同時在海子同年的詩《歷史》中出現(xiàn)。與本詩不同,《歷史》的敘事相對宏大,描述了人類文明的誕生與發(fā)展,頗具大局觀,彰顯了他對中華五千多年來文明的自信。由此可見,“植物”的觀點不僅代表個人的命運,更可以與家國相聯(lián)系。
海子是如何發(fā)現(xiàn)第一枝植物的呢?腳插土地,指向天空。植物的狀態(tài)正如同作者本人,可無奈的是,土地對他的愿望一無所知,遠方使他的漂泊無處棲息,他始終不是一枝植物,只是無從依靠的在空中游蕩罷了。再也拔不出的,他遙遠的故鄉(xiāng),深深扎根于此,埋葬他,滋養(yǎng)他。海子熱愛故鄉(xiāng),他在詩中甚至愿意把自己比作一塊干凈的黑土,但他也同樣需要離開,去更遠的世界。
那些寂寞的花朵/是春天遺失的嘴唇。鮮艷如花朵,嬌艷如嘴唇,這兩個意象包含著濃重的性意味,花是植物的性器官,嘴唇也在一定意義上象征著性感。這一句詩像是抒發(fā)了海子對愛情的渴望。
冬天萬籟俱寂,莊嚴肅穆,海子用“冬天的人”像神衹一樣走來/因為我在冬天愛上了你”來表達愛情的隆重純潔。春天萬物復(fù)蘇,花朵未開,渴望著春天,它撫過大地,將情感灑落。受到滋潤的寂寞的花,像嘴唇一樣張開,而春天并不停留,遺落的情感,綻放在天地之間。海子在詩中,將愛情看作受難,他對愛情的悲觀態(tài)度,在本詩中也有所體現(xiàn),他的寂寞像散落的花朵,無人流連,無人撫摸。
為自己的日子/在自己的臉上留下傷口/因為沒有別的一切替我們作證。海子的生活貧寒清苦,他的房間沒有錄音機、電視機,甚至連收音機都找不到。生活,誰來替他作證呢,忙忙碌碌后依然一無所有,只有生活的風霜刺痛他的臉頰,割裂他的皮膚,那些難以愈合的傷,被看作歲月在自己身上唯一的證明。
我和過去/隔著黑色的土地/我和未來/隔著無聲的空氣。土地,下沉的,陳舊的,實體的,一層一層,正是海子經(jīng)年累月沉淀下來的生活,它們最終都回歸到了土地,那個生他養(yǎng)他的小小村莊,他的眷戀與愛,掙脫與悔恨,一切都無法改變,無法逃脫。空氣,縹緲的,空心的,看不見也摸不著,無聲的空氣,更是讓整個意境變得格外窒息,他仿佛能透過透明的空氣看到,卻無法聽清,捉摸不定,對未來的掙扎與叫喊,都被一片沉默統(tǒng)統(tǒng)吞并了,一片死寂。
我打算賣掉一切/有人出價就行。他所擁有的一切,都像負累一般,阻止了靈魂的輕盈,鐵鏈一樣鎖住他,讓他不得脫身。這句的意思非常易解,可是那一切,為什么一定要是賣掉,而不是“忘掉”或者“丟掉”呢?有的解釋認為這是因為海子的貧窮,賣掉所換來的錢財可以給他生活上的接濟。但筆者反對這種觀點,海子雖然經(jīng)濟窘困,但是并不追求金錢,金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束縛海子靈魂的一部分。生存是艱難的,海子也將它看作受難,他所追求的正是脫離生存之苦,享受精神之樂的境界。
“忘掉”確實達到了海子想要的輕裝上陣,可是遺忘很難,并不是決定了就可以立即生效,控制自己不去想起是很難的事情,哪怕是真的忘了,根據(jù)弗洛伊德關(guān)于夢和潛意識的理論,也會化為潛意識,在未來的生活中不自覺地影響我們,在夢中揮之不去地纏繞我們。“丟掉”是一種遺棄,可若是有人撿到歸還呢?有人不懷好意地踐踏凌辱呢?哪怕棄之路旁,那始終還是誕生于自己的一部分,還是屬于自己的。“賣掉”“有人出價就行”是一種近乎戲謔和幽默的表達,有人買,我就賣,其中包含著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和迫切想賣出的心情。賣出去,便不再是自己的了,有人出價,他將一切以一種正當?shù)姆绞睫D(zhuǎn)接給了別人,哪怕是想收回也再不可能了,這是一種物理意義上的,完全意義上的轉(zhuǎn)接,他將徹底失去他的一切。
除了火種、取火的工具/除了眼睛/被你們打得出血的眼睛/一只眼睛留給紛紛的花朵/一只眼睛永不走出鐵鑄的城門/黑井?!盎稹必灤┝撕W哟蟛糠值脑?,有時他看見火,有時他想將火緊緊握住?!盎稹贝硐M驼胬恚谙ED神話中,保護人類的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舍與人間,照亮了黑夜與恐懼,最終卻被宙斯施以嚴酷的懲罰。海子擅長將西方文化化為己用,如他同年的詩《海上婚禮》中,“蘋果園里/蛇和陽光同時落入美麗的小河”就是化用了《圣經(jīng)故事》中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的故事。
“眼睛”被“你們”打得出血,心靈的窗口被生活無情地打壓。他將兩只眼睛分別留給不同的事物,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海子撕扯、糾結(jié)的心態(tài),紛紛的花朵,斑斕的春天,他愿意為世界的美好而停留,愿意傾注那纖細敏感的情思于自然的萬物,這是海子簡單的希望。鐵鑄的城門,如此冰冷無情,他深陷其中,永遠無法走出,這是海子深邃的悲哀。海子的生活是割裂的,他的詩也時常在充滿希望與墜入絕望中徘徊,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進行理解,“生本能”與“死本能”在海子身上的斗爭是格外強烈的。這兩句詩的順序特別重要,如若調(diào)換,變?yōu)椋阂恢谎劬τ啦蛔叱鲨F鑄的城門,一只眼睛留給紛紛的花朵。那整個風格便會變?yōu)橄蛩蓝馁澑?。先看到希望而后墜入無盡的黑暗無疑是加劇了本詩悲劇的氛圍,當希望支離破碎,這無疑是一曲絕望的挽歌。
“井”在海子的詩中多次出現(xiàn)。在《麥地》中,他寫道“看麥子時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明月高懸,月光純凈溫柔,海子幽深的孤獨與絕望如黑井一般深不見底,月光照耀著他,卻無法照亮他、照透他,這是世界上最溫柔純潔的光芒,也無法將其救贖的悲哀。黑井的靈魂干涸,深邃。整首詩如在夜里般,而黑井的黑卻比夜更深,詩最后兩個凝練的字“黑井”將整首詩升華,在情感至濃之時歸于寂靜。
對于他的詩作《主人》,海子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時間是1985 年,正值與女友的熱戀期,在如此歡欣雀躍的狀態(tài)中,這首詩依然流露出淡淡的憂傷。海子的現(xiàn)代詩詩體大多非常自由,而這首詩對仗極其工整,運用了文學中蒙太奇的手法,將“你”與“我”的境遇分別描寫出來,讀完上一句的情境之后,立刻切換到下一句一個截然不同的場景,帶給人豐富的審美層次。
你在魚市上/尋找下弦月/我在月光下/經(jīng)過小河流。魚市是生活氣息很濃的地方,而月亮代表的又是心中澄澈的夢想,魚市中的下弦月,指的不就是魚兒肚皮所泛的瑩白色嗎?“你”飄然走過腥臭的魚市,卻總能理解到別人未曾留意的美麗。魚鱗波光粼粼的黑色,又像是月光照耀下,我踏過黑夜中的小河,縱然我與你不在同一片空間,我們的心意依然是相通的,這是多么的甜蜜。在本詩中,“你”的語段一直在“我”的語段之前,這也暗示出一種從屬關(guān)系,與本詩的題目“主人”十分契合,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因為你,所以我”的邏輯關(guān)系,因為你在嘈雜的魚市中,可以觀察到下弦月的美麗,所以我愿意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保留一份內(nèi)心的皎潔。經(jīng)過小河,我一定滿心歡喜。
你在婚禮上/使用紅筷子/我在向陽坡/栽下兩行竹。婚禮熱鬧喜慶,使用紅筷子是吉利的象征,婚禮的習俗,放入這首詩中頗具宿命感。這句中的對比手法非常強烈,一改上一句冷清潔凈的氛圍,感情變得十分熱烈。竹子瘦骨嶙峋,是文人清高的象征,“我”栽下兩行,經(jīng)過太陽光的照耀,竹子變成了紅色,紅霞滿天中的兩行竹,更突出了詩人心中的點點落寞,把竹子栽到山坡,高地空曠,守望遠方。與色彩鮮艷的環(huán)境形成強烈的對比,體現(xiàn)出的是他對愛人無怨無悔的追隨和如癡如狂的迷戀。
你的夜晚/主人美麗/我的白天/客人笨拙。夜晚朦朧,心上人閃閃發(fā)光。海子曾在《新娘》中寫道:……許許多多告別/被你照耀……這盞燈今天睡在我的屋子里。美麗的女孩在此刻就像一盞華燈,夜晚越黑,她卻越明亮,以驚人的美麗照亮了他的生活。夜的隱晦向心頭蔓延,她看起來,總是如此神秘莫測,如此典雅高貴。相比之下,自己這個“客人”就相形見絀了,因為愛而產(chǎn)生的慌亂,讓他如同在白天,一覽無余,他漫溢的情感毫無藏身之處。
從這首詩看,海子在愛情之中始終把自己放入了客體位置,因為愛意而產(chǎn)生了自卑,把自己放到低位,甚至有點甘愿失去自尊的意味。值得注意的是,此詩營造出來的意境之中,“主人”的生活鮮艷火熱,非常富有生活氣,而“客人”的生活卻是蕭瑟孤獨的。也許就是這樣清高不群的生活,才讓這個突然闖入他世界的女孩顯得如此光彩奪目,閃耀迷人。
海子的痛苦并不是無病呻吟,他的詩歌放在今天依舊具有警示與借鑒作用,當代青年的精神困境、故鄉(xiāng)與遠方、夢想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都可以從他的詩中窺見端倪。海子曾在《夜色》中寫道:我有三次受難:流浪,愛情,生存/我有三種幸福:詩歌,王位,太陽。這三次受難與幸福充分地體現(xiàn)在海子的作品中,充滿哲學意味,令人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