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克俊
(上海立達學院,上海 201600)
2020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在督學方面,指導學校不斷提高教育質量。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這是新中國第一個關于教育評價系統(tǒng)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犊傮w方案》從根本上回答了為什么辦教育、什么是人們滿意的教育。在教育評價上突出立德樹人,旨在引導教育回歸根本?,F(xiàn)在,中國的高等教育正走在一條中國特色的高質量發(fā)展的新路上,高等教育的重心已有數(shù)量的增長轉變成質量的提高。
學生評教制度是目前各高等院校認為能提升教學質量的唯一方法,并在各高等院校迅速展開起來。學生是高校受教育的直接受益者,高校中實施學生評教制度,即讓學生評價教師的教,合情合理并且公正,可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大家對此褒貶不一,有贊同支持,也有持批評否定的態(tài)度。
學生評教是學校組織學生對所教授課程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目的在于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的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可是目前存在以下不足。
一些民辦高校將學生評教認為考查教師是否合格的唯一途徑。民辦應用型高校的師資水平比不上公辦高校,每年進入民辦高校成為年輕教師的應屆畢業(yè)生人數(shù)不在少數(shù),他們剛進入民辦高校就與之前的教師用同一個標準被學生評教,很多年輕老師剛開始只考慮教學內容而忽略了與教學相關的其他方面,并且沒有重視期末的教學評教,導致期末教學評教比較靠后而導致被辭退,然后下學期需要再重新招聘老師,而這些老師的專業(yè)水平、教學水平,以及科研能力也都不差,這樣不利于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發(fā)展和潛力開發(fā)。
民辦高校行政部門對教師的評估主要以學生評教的結果為主,一些教師為了面子、獲得獎勵,不惜對學生降低要求,迎合學生,想辦法與學生搞好關系,好讓學生評教時打高分,嚴重違背了教師傳道受業(yè)解惑的職責。一些性格開朗、擅長交際、對學生不嚴格的教師很容易獲得高分,而一些比較嚴肅、學術型的教師的評分反而不高。這不僅對參與評教的教師不公平,也失去了學生評教的意義,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無法獲取真正有用的信息。
民辦應用型高校因為人力和財力的原因,沒有考慮課程的不同,應該使用不同的評教指標。民辦應用型高校學生生源不同,有高中生,也有中職生,他們的理論基礎不同,對待不同課程的態(tài)度也不同。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對同一個課程感受是不同的;不同類型的課程也不能統(tǒng)一標準,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實驗課比理論課更有興趣;即使同一課程,同一個教師,學生生源不同,看法也不同;不同職稱、不同年齡的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同,也不能用同一個標準;班級人數(shù)的不同也會有差異。
很多學校的評教標準由教學管理部門制定,想當然地認為能全面評估一個教師的教學情況,實際沒有充分考慮教師、學生的感受,而且評教指標中的某些題目選項相對復雜,不夠精簡,學生不能把握指標中要表達的意思,超出了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范圍,沒有足夠的能力做出正確的評估;有些評教指標不能全面體現(xiàn)出教師教學的各方面;評教指標中還有與教師教學無關的一些選項。
學校評教一般在期末時進行,而很多學生不清楚評教的意義和目的,甚至不確定自己的評教情況是否被教師知道,不敢吐露真實想法,給真實評分。如果不是學校強制要求,不評教不讓查成績,一些學生都不會評教,因此對評教有抵觸情緒,敷衍了事,隨便應付。即使有學生評教,但是覺得評教結果對自己沒有意義,也不會有太大動力來認真對待。很多評教結果都是看學生的心情、直觀感受而得出的,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直接以某門課程是否容易得高分,老師曾經是否為難過自己為標準,草率而為。慢慢地某些教師和學生默認達成了共識,相互打高分,長期下去,學生的成績都是高分,實際并沒有達到相應的要求,導致高校的教學質量逐漸下降。
很多高校人事部門特別看中評教結果,依據評教結果對教師進行評優(yōu)、聘用的標準,有些高校直接告知某教師因為評教在全校排名靠后直接被辭退也未告知具體緣由;有些高校并沒有將評教結果反映給教師本人,導致教師不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不能做出針對性的調整;有些評教結果反饋給教師了,但是教師關注的是評教的分值,而對學生有價值的建議關注和理解不夠深入,這樣的評教無法促進教師的成長,評教對教師沒有意義,讓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對教學工作產生了消極影響。
民辦應用型高校學生評教是給學生提供向教師表達教學意見的一個途徑,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的發(fā)展,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用以教學改革和管理,最終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技能型人才。既然學生表達了意見,教師應該要反饋,并按照意見進行改進,調整教學方法,讓學生滿意,真正實現(xiàn)評教的意義。
改變以往期末一次性評教,調整成階段性評教,一學期進行多次評教。在學期初,開課一兩周時進行第一次評教,了解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期望度以及重視程度等。課程進行到三分之一時進行第二次評教,對比第一次評教的結果查看學生學習的興趣、投入度等是否有變化,看之前制定的教學方法、進度等是否適合該班級學生,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及時進行調整,在課程教學到三分之二時進行第三次評教,教師調整,期末再進行第四次評教。這樣,當通過學生評教發(fā)現(xiàn)問題后,教師及時調整并反饋給學生,下次調整教學指標再評教、反饋,形成一個閉環(huán)管理[1]。這種階段性評教給師生之間提供了一個有效溝通的方式,并且本學期本班級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建議用于改進現(xiàn)在教師的教學,他們能感受到教師對教學方面所進行的調整,提高學生評教的積極性,教與學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有讓學生滿意的教,才會增加學生在學習上的投入度,才能有好的結果。
圖1 學生評教閉環(huán)管理
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師都承擔了大量的教學任務,對教師的評估也限于學生評教,作為一個合格的高校教師,不應該只考查其教學水平,還應重視其科研能力、師德師風等多個方面綜合考量,對教師的聘用、獎懲不能只關注評教結果。學生評教,重在過程,利用評教結果給教師調整提供方向依據,讓教師進行反思,找出自己的優(yōu)劣勢和特色,發(fā)現(xiàn)問題和不足,進行調整和教學改革,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充分發(fā)揮評教的作用,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并且經過多輪閉環(huán)管理,教學、評教、調整改革、評教、調整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進度等各方面已經能夠符合該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最后的評分也比較合理公正[2]。
將以往突出課堂教學的“教”轉變成強化學生的“學”以及學生的最終獲得[3]。評教指標要按照學科特點、課程屬性設立多元化的指標體系,首先,學生評教的對象是教師,主體是學生,評教指標體系需要管理者、教師、學生三者共同參與制定,而不是由管理者一方想當然地認為考慮到了教師和學生而單方面制定。其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的內容要有專業(yè)、課程、教師、學生的區(qū)分,根據理工類與文科類課程的不同、基礎課程與專業(yè)課程的區(qū)別、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差異、教師職稱的不同、學生年級的不同、學生來源的不同等制定評價體系[4]。再次,針對學期的不同時段,指標體系評教的目的、用詞要有所區(qū)別。從次,各指標體系的內容不能過于抽象籠統(tǒng),要具體、簡單,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考慮大學生的評教能力,盡量能全面體現(xiàn)出教師教學的各方面,要針對民辦應用型高校,不能單純照抄雙一流大學和省屬本科院校的評教標準。最后,評教指標要從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發(fā)展出發(fā),考察教師“教”的活動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影響,看“教”能否引發(fā)學生有效的“學”,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以及在哪些方面和何種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發(fā)展[5]。
平時對學生多做宣傳,讓學生認識到學生評教是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重要手段,是學生發(fā)表對課堂教學意見和建議的渠道,評教是匿名的,其目的在于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教師進行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的知識、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與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讓學生在進行評教時能夠認真對待,大膽、無所顧忌地進行真實、客觀公正的評價,讓評教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而不要成為為了做樣子而開展的“為評教而評教”的形式主義。學生作為評教的主體,不僅要認真履行評教義務、參與評教過程,也有知曉學校對學生評教結果的使用與處理的權利,更要享有教師改進教學后好的教學質量成果[6]。學期初由學校教學質量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各二級學院對教師進行培訓,讓全體教師明確學生評教的意義,評教應該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被定位為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教學信息交流的平臺,而不是學生評價教師和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的簡單工具[7]。重點關注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教師接受學生評教后能改善教學,學生通過評教能獲得改善后的教學,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雖然可能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但是最終目的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能認可教師的教學,從而認真學習,達到教學要求,成為能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合格人才,高校履行了服務社會的責任。
大數(shù)據時代,每學期都會產生大量的評教數(shù)據,要對其充分利用。高校除了可以將排名、分值和學生意見反饋給學院和教師本人,還可以對這些有意義的數(shù)據進行深度挖掘,分析評分較高和評分較低的教師的特點,以及影響分值的因素,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能夠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舉措。
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評教是保障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評教制度的不完善、評教指標體系的不科學、評教結果使用的不合理以及評教實施過程的不規(guī)范可能導致學生評教獲得的結果沒有實際意義,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而且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只有執(zhí)行合理的學生評教制度,對學生和教師進行積極引導,好好利用評教結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實現(xiàn)學生評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