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鳳
最新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備真情實感,表達自身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多角度觀察生活,形成獨特的感受和認知,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寫作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是語言的輸出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綜合表現。學生想寫出一篇高質量的作文,不僅要具備極強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要有較強的思維能力作支撐。因此,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必須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以便他們更好地寫作。
一、高階思維寫作教學的要求
高階思維是一種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就寫作來說,高階思維集中體現在創(chuàng)造、批判、靈活、深刻、敏捷等方面。相對于低階思維而言,高階思維是一種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認知能力。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轉移寫作教學重心,不再局限于寫作技巧,更應關注學生的思想感悟、個性發(fā)展等。但在具體的寫作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無法跳出狹隘的認知,導致學生寫出的文章格式統(tǒng)一、立意相同或者相近,難以稱之為高質量的文章。
具體來說,與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相比,高階思維下的寫作教學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高階思維寫作教學凸顯了教學主體的轉變。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主導,指導學生圍繞給出的題目寫作,之后再由教師點評、學生修改。這樣的寫作過程毫無新意,學生寫出的文章高度雷同。而高階思維寫作教學,則要求教師徹底打破這種教學方式,解除對寫作的控制,引導學生主動體驗,尊重學生的想法、觀念,引導他們書寫自己的想法和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同時,鑒于高階思維寫作教學的內涵,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寫作思路,通過適當的點撥和引導,幫助學生安排文章結構,使他們寫出的文章更有技巧、更加真實。
其次,轉移寫作教學重點,從關注作文質量轉移到關注寫作情感體驗上。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常常把教學重點集中在寫作技巧上,引領學生寫出符合考試要求的文章。鑒于高階思維寫作教學的要求,教師必須努力改變寫作教學重點,不僅要關注寫作技巧的訓練,還應加強寫作素材整合、寫作思維引導、寫作情感表達等,幫助學生逐漸建立更深層次的思維活動,以便于從中吸收“營養(yǎng)”,真正提高寫作素養(yǎng)。
最后,從封閉式訓練發(fā)展到開放式訓練。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常常把重點集中到寫作立意和主題的統(tǒng)一上,給學生提供寫作素材,或者為其提供范文。在這種封閉式的寫作指導中,學生寫出的文章基本上符合題意,結構也合理,但是千人一面,毫無個性可言。面對高階思維寫作的要求,教師必須實施開放性寫作訓練,借助自主命題、半命題的形式,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豐富他們的寫作素材,讓他們自行選擇角度寫作。這種開放的寫作訓練,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有利于他們寫出更加具有個性的文章。
二、基于高階思維的初中寫作教學研究
1.加強作文形象思維訓練
寫作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還應具備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因此,在優(yōu)化寫作高階思維訓練時,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形象思維,以此為切入點,引領學生逐漸從感性思維過渡到理性思維。一方面,教師要引入生活化的寫作素材,強化學生的形象思維訓練。寫作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閱歷、實踐經驗,才能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從而更好地開展寫作。同時,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現象可供學生觀察和探究,促使學生在全方位觀察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熟悉的老師,圍繞老師的容貌、神情、動作、語言等方面進行多角度、全方位觀察。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充分挖掘人物的表情、體態(tài)和容貌與性格和內心之間的聯(lián)系,以便于學生更好地寫作,并促進形象思維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要創(chuàng)設合適的寫作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鑒于初中生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特點,在培養(yǎng)其形象思維和觀察能力時,教師還應充分利用音頻、視頻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以強化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課文《紫藤蘿瀑布》中,有很多描寫紫藤蘿情境的詩句,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對其知之甚少,筆者就制作了一個視頻,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豐富了思維活動,促進了想象力的發(fā)展。
2.加強作文發(fā)散思維訓練
發(fā)散思維作為高階思維的一部分,具有變通性和流暢性,是推動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通常,具備發(fā)散思維的學生,在寫作時能夠舉一反三、由此及彼,最終寫出別具一格的文章。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徹底打破傳統(tǒng)思維的束縛,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問題,幫助學生在思維發(fā)散的過程中,打開寫作的視野。一方面,在具體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具備相似性的事物進行對比分析,讓他們在同一事物的不同之處對比中形成發(fā)散思維。例如,在講授《老王》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筆者就引導學生對老王的處境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進行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兩者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lián)。另外,在這類思維訓練中,學生對文章結構也形成了深刻的認知,提高了學習效率。再如,在教學《孔乙己》時,為了加強對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訓練,筆者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分析孔乙己的人物悲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最終在深層次探究人物形象的過程中,促進思維的發(fā)散。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結合單元主題,強化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在知識遷移和應用中,促進發(fā)散思維的形成。例如,在“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的寫作訓練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筆者就從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動物、植物、見聞進行思考,并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
3.加強寫作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創(chuàng)新思維是寫作高階思維訓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學生唯有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才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新文章立意、構思,最終寫出別具一格的文章。為了徹底打破學生作文內容千篇一律的現狀,教師應著重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
首先,基于命題強化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為了進一步強化初中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教師應以作文命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在以點為核心向四周擴散的過程中,找到寫作的立足點,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十年后的我們”的寫作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筆者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從多個方面展開想象,并尋找寫作的支點。如此,學生逐漸找到了全新的寫作切入點,并形成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思維。
其次,引導學生在立意上創(chuàng)新。以往,教師在開展寫作訓練時,常常提供一定的范文或者寫作支架等,致使學生寫出的文章大同小異。鑒于此,在加強作文高階思維訓練時,應關注寫作立意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學會小中見大、反其道而行之、聯(lián)想和創(chuàng)新等,最終寫出充滿個性的文章。最后,在作文構思中強化創(chuàng)新訓練。想真正提高初中生的作文質量,教師在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時,還應從寫作形象、內容等方面入手,引領學生在巧妙的構思中,逐漸寫出高質量的新穎的文章。例如,在“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的寫作訓練中,筆者引導學生以“風景”為主題開展寫作訓練。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以各地的風景作為描寫內容,致使文章構思出現了雷同的現象。鑒于此,在寫作訓練時即可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由此拓展和延伸,最終確定成長之路上的風景、學習過程中的風景等寫作視角。如此,不僅作文構思有所創(chuàng)新,也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4.加強批判思維訓練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合理的反省思維,屬于高階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唯有具備高階思維能力,才能形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并在這種思維的作用下進行真實、準確、理性的表達,有效擺脫傳統(tǒng)寫作中的“假大空”現象。一定的批判性思維,還能促進學生進行客觀、理性的反思,并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進而寫出寓意更為深刻的文章。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為了提升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教師可以結合作文主題,設計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引導學生從不同的維度進行思考與探究,最終在思維碰撞中形成一定的批判性思維。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筆者就結合文章內容,設計了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分別從皇帝、大臣、騙子等不同角色的角度進行思考、分析和探究,最終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相互評價。作文評價是初中寫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重要舉措。在作文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努力轉變單一的教師評價學生的模式,引導學生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通過交流對話、質疑批判等活動,逐漸形成批判性思維。
5.加強想象素養(yǎng)訓練
想象素養(yǎng)也是高階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唯有具備想象素養(yǎng),才能為作文增加亮點,最終寫出高質量的文章。想象素養(yǎng)的發(fā)展,還能促進學生所學知識的內化與遷移,使其在豐富的想象素養(yǎng)中獲得提高與發(fā)展。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想象中進行改寫。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之間關系密切,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積極開展讀寫結合訓練,已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核心。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想象素養(yǎng)時,要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改寫教材上的一些詩歌,并在改寫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想象思維的發(fā)展。例如,在《鄉(xiāng)愁》的教學中,為了強化想象思維訓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對詩歌進行改寫。這不僅密切了閱讀和寫作的內在聯(lián)系,也能促使學生在聯(lián)想與改寫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在培養(yǎng)初中生想象能力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在聽、看、感受中積累寫作素材,打開學生的想象思維。另外,還可借助信息技術,展示相關的圖片、視頻,讓學生在直觀感受和多角度分析中,逐漸提升想象能力。
三、初中寫作教學中高階思維訓練的注意事項
在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加強高階思維訓練已經成為寫作教學的重難點。首先,鑒于高階思維的內涵,教師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應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層層遞進、逐漸增加的方式,讓學生在訓練中逐漸達到預期的思維訓練目標;其次,在加強高階思維訓練時,應立足高階思維和情感訓練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借助適當的情感轉化,完成思維訓練的目標;最后,在寫作中加強高階思維訓練,還應從細節(jié)入手,幫助學生找準思維訓練的切入點,讓他們在循序漸進的訓練中,逐漸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定式,形成一定的高階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鑒于核心素養(yǎng)對寫作教學的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時,不僅要關注寫作訓練,還應全面加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訓練、發(fā)散思維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批判思維訓練、想象素養(yǎng)訓練等,讓學生逐漸形成一定的高階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