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楠
團課是團組織對團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團的基本知識教育的主要形式,對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圩悠鸬搅己檬痉蹲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绷暯娇倳浀闹匾撌鰧ψ龊眯聲r代“大團課”具有重要啟迪意義,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團課講得“有意義”還要“有意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政治上著眼、從思想上入手、從青年特點出發(fā),幫助他們早立志、立大志,從內心深處厚植對黨的信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們要善于運用好團課的形式,把握好本質屬性和功能定位,不斷豐富載體形式。把握好團課的本質屬性。講好團課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教育青年,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基本道理,引導學生系統(tǒng)掌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這一銳利思想武器,不斷厚植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信心。把握好團課的功能定位。講好“大團課”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學生弄清楚當今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自己所應擔負的歷史責任,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和行動自覺。把握好團課的載體形式。講好團課要運用好“大思政課”思維,將團課的“課堂空間”與社會生活的“實踐空間”結合起來,實現(xiàn)“形式”與“實質”的相融相通,“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共同發(fā)力,“實體課堂”與“仿真課堂”有機結合,把一系列新技術手段融入思政課堂,充分彰顯團課的生命力,激發(fā)青年生力軍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內生動力。
把團課的“新內容”帶進“新課堂”
講好團課,提升團課水平,必須要堅持內容為王和形式創(chuàng)新相結合,通過調查研究不斷總結經驗、分析不足、與時俱進,實現(xiàn)精準提升。要把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社會萬象中的生動素材融入團課中,以更開闊的視野胸襟、更宏大的歷史格局、更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讓廣大青年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成。要把歷史變遷融入團課。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guī)律,通過觸摸歷史記憶、講述歷史故事,進一步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解,堅定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和決心。要把世界形勢變化融入團課。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團課要結合當今世界發(fā)展趨勢,講清楚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ōu)越性,講清楚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意義。要把時代變革融入團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xiàn)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tài)、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zhàn)考驗。團課要緊密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讓學生在學思踐悟中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民族復興偉大夢想而不懈奮斗。
把團課“新載體”與“新形式”相結合
情景式、現(xiàn)場式、沉浸體驗式的團課,離不開“活起來”的團課形式和緊貼實際的團課內容。新媒體時代,團課要用好新媒體資源,采用更為靈活多元的形式,如“翻轉課堂”、案例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等方式,開展體驗式、互動式、沉浸式教學形式,拓展建好思政實踐課、選修課、慕課等多頻譜課程,通過新媒體的應用,將課堂內容以圖片、視頻的方式全面呈現(xiàn),使團課內容更豐富、更生動、更鮮活。要讓團課“立起來”。要善于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教育、通識教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有機結合,建立團課立體化教學模式,整合多元教學資源,構建立體教育大平臺,豐富拓展團課教學的時空,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要讓團課“動起來”。團課只有觀照現(xiàn)實才更有意義,更有親近感,更能激勵人鼓舞人。要將思政課的“課堂空間”與社會生活的“實踐空間”更好結合起來,將團課融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實踐調查、生產實習、技術發(fā)明、勤工助學、校園文化等各類活動中,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要緊密結合時代形勢,上好理論“大團課”、抗疫“大團課”、冬奧“大團課”等?!袄碚撌腔疑?,而生活之樹常青?!敝挥袌F課“動起來”,教在經常、融在日常,才能更好地打造“鑄魂”課堂,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注入思想、深入心靈、融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