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羅伯特·弗羅斯特 譯析/徐家禎
Spades take up leaves
No better than spoons,
And bags full of leaves
Are light as balloons.
I make a great noise
Of rustling all day
Like rabbit and deer
Running away.
But the mountains I raise
Elude my embrace,
Flowing over my arms
And into my face.
I may load and unload
Again and again
Till I fill the whole shed,
And what have I then?
Next to nothing for weight,
And since they grew duller
From contact with earth,
Next to nothing for color.
用鐵鏟盛裝樹葉,
不比用勺子更好;
裝滿樹葉的口袋,
像氣球那么輕飄。
我整天不停操勞,
發(fā)出悉索的喧鬧;
就像兔子與麋鹿,
正在飛速地奔逃。
可我堆起的葉山,
卻不讓我去擁抱;
只落到我的手臂,
還往我臉上直掉。
我裝滿了又傾倒,
盛了一包又一包,
直到棚屋都滿了,
但究竟有何得到?
它們都輕如鵝毛,
顏色也十分單調(diào);
樹葉一掉到地面,
色彩就全都褪掉。
Next to nothing for use.
But a crop is a crop,
And who’s to say where
The harvest shall stop?
樹葉也算是收獲,
雖然它用場很少;
但有誰能夠說出:
什么要收,什么卻并不需要。
這首詩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名詩,寫得十分幽默、活潑,音節(jié)短促,像一首歌謠一般。詩中描述的只是一件十分常見的農(nóng)活——秋天掃樹葉。全詩共六節(jié),前五節(jié)都是描寫收集樹葉的經(jīng)過。弗羅斯特本身是個農(nóng)民,所以他熟知各種農(nóng)活??雌饋硎占瘶淙~是一件輕松簡單的工作,但做起來卻并非那么容易,有時候還會讓人處于非常狼狽、尷尬的境地。這首詩的前五節(jié)中,詩人對這一切都有具體生動的描寫。
這首詩的主題在最后一節(jié):掃樹葉看來是一件毫無意義而徒勞無功的小事,但不能不做,這也算生活中的一種“收獲”。在生活中,我們不也常常做一些看起來毫無意義但不得不做的小事嗎?難道這不是一種“收獲”嗎?
詩中用了一個雙關(guān)語:crop。此詞可以解釋作“莊稼”,也可以解釋作“收成”,但具體來說,意義不同。“莊稼”是一種“收成”,但不是所有的“收成”都一定是“莊稼”,比如:“樹葉”就是一種“收成”,卻不像“莊稼”可以去市場上賣了換錢。但是,詩人很幽默地說a crop is a crop(“收成總是收成”,我譯成“樹葉也算是收獲”),所以不管能不能賣錢,總歸都要去收拾它們。
全詩六節(jié),每節(jié)四句,雙句押韻,句子十分短小。譯詩除了最后一句,都是七字句。譯詩亦雙句押韻,全詩均押[ao/iao]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