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杜超英
經(jīng)受了多日連陰的雨,陰沉的天,人似乎要發(fā)霉了,身子骨也似因缺少陽光而難以舒展。于是,企盼著東方紅,太陽升。終于盼來了,陽光正好,出行的欲望愈發(fā)強烈。約上好友,離開都市,驅(qū)車遠行,休閑一段無為時光,享受片刻清心寧靜。去哪里呢?友人推薦城東的臨潼區(qū),那里有名冠天下的秦皇陵和千軍萬馬兵俑陣;有久負盛名的“華清宮”和活捉蔣公的“兵諫亭”。這些盛名之地,其實不是我們此行目的地,鐘靈毓秀的驪山才是我們向往的所在。驪山,屬于西安臨潼,屬于秦嶺,屬于歷史文化。山上山下有太多的風雨煙云飄過,有綿綿不絕的傳奇故事發(fā)生。清代詩人朱集義的:“入暮晴霞紅一片,尚疑烽火自西來”,把聞名遐邇的“驪山晚照”(關(guān)中八景之一)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人間鬧劇巧妙地融于一首詩中,著實讓人浮想聯(lián)翩。
驅(qū)車上到山梁,海拔從300多米急速升到1000多米。忽然感覺我的心理境界也陡然升高了千米,原來登高可望遠,原來望遠可極目,原來極目可以“楚天舒”。北眺關(guān)中平原,渭河谷地,遼闊寬廣,生機盎然;南望秦嶺重山,層巒疊嶂,朦朧深遠?;厥赘╊珌頃r上山路,路徑纏繞,蜿蜒逶迤,讓人驚嘆。
我來過驪山多次,山上并無太多歷史遺跡,其聲名全被山下的“始皇陵”“兵馬俑”和“華清宮”占盡風頭,山中既無丹霞,也無奇峰;既無碧水,亦無飛瀑。只見農(nóng)舍錯落,村莊偶現(xiàn),實在是普通,但是,比起平川,這里少了喧囂,多了寧靜;少了嫵媚,多了自然。那些“結(jié)廬在人間”的村舍,倒有幾分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韻味。
公路在山梁上延伸,在陡坡邊穿行,坡連彎,彎接坡,路隨地勢行,道沿山勢走。我們緩慢行駛,觀光覓景,走走停停,我們要找一處可沐浴陽光的落腳點,休閑養(yǎng)性的扎營地。
路邊僻靜處,是一處農(nóng)家院,農(nóng)房并無特色,小院非常怡人。說是院落,卻無圍墻,緊鄰深溝,花壇圍擋。一塊舊門板做成長案幾,兩邊擺長凳,布局于小院一塊空地上,舊物新用,古樸雅致,若朋友在此相聚,定別有一番滋味。另一處青竹正盛,綠意盎然;簡單造型的花圃,菊花開得燦爛;老磨盤平鋪地面,成為步道;老樹根作花架,擎起數(shù)盆景觀;紅燈籠一般串連起削了皮的秋柿子,高高地掛在樹干上,待些時日,便是甜美的柿子餅。藝術(shù)農(nóng)家小院,特色靚人眼球,看得出主人的匠心獨運,別出心裁,我由衷地嘖嘖稱羨了。主人熱情,同意我們在此休閑,可惜,陽光還未到達這里,陰冷的氛圍還在籠罩。
謝過主人好意,我們繼續(xù)尋找,最后選在了一戶無人居住的敞開院落。這里陽光覆蓋,場地寬闊,自來水和衛(wèi)生設(shè)施齊備。我們一行九人,四對夫婦,七人是四十年前一起在農(nóng)村插隊的好朋友。其中老周和我還是一個連隊的戰(zhàn)友。大家一起出行,經(jīng)常聚會,真誠相待,歷久彌新。從青年相識,到中年交往,如今青絲染鬢霜,被歲月塑造成了大爺、大媽。大媽們能歌善舞,郭女士愛舞蹈,隨時可以起舞,大大方方地跳一段,又在學習吹西洋器樂薩克斯,抖音做得好;黑女士是拜了老師學聲樂的,歌聲好聽,堪比烏蘭圖雅。傅女士舞蹈跳得有范兒、有韻味兒。三個女人一臺戲,何況是五個人,她們湊在一起,總能折騰點讓人忍俊不禁的小節(jié)目、小插曲。大老爺們除了做好后勤服務(wù),便是品茶聊天,整點小酒,常常喝到微醺。
支好便攜桌椅,先行燒水沏茶,上好的生普,呷一口,滿嘴溢香,幾杯過后,貫通身心。這時,各家的特色菜品擺上了桌:椒麻雞,蛋炒辣椒,拌黃瓜,熗蓮菜,硬菜是現(xiàn)烤羊肉,還有水果、瓜子、花生、怪味鍋巴等等。于是,圍桌而坐,品嘗佳肴,家長里短,滿院歡笑。大家以茶代酒,舉杯相慶,竟然由衷地唱起“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山野清新,陽光明媚,宛若天宮盛宴,我醉了,我們都醉了。
我們中的兩位大媽,從遠處蹦跳著過來,哼著小調(diào),手捧著一大把野菊花。我說是不采白不采的野花,她們卻說:村民說了,這是藥材,曬干了,可以泡水喝,降火潤肺。說完,兩人又融入路邊繁茂的菊花叢里。這場面讓我想起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片無名菊花,盛開于房前屋后,崖邊坡頂,黃燦燦,鮮亮誘人?!皼_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兩句詩立刻在我大腦顯現(xiàn)。這是唐代詩人黃巢所寫,那時的長安城內(nèi)外,一定是菊花遍野,漫城輝煌。我眼前的山菊花,也一定源自大唐,經(jīng)歷了千年的一歲一枯榮,生生不息延續(xù)到今吧?不遠處的農(nóng)舍,房門敞開,農(nóng)老哥坐在屋里正忙活著什么,走近一看,原來也在摘菊花,滿地帶桿的菊花,已摘凈了大半。我湊上去聊天。看面相,我以為老哥大我兩三歲,老哥笑瞇瞇地開口,說他72歲了,身子骨還行。一大早在山下卸了七十斤柿子,自己用擔子擔上坡來,3元一斤賣出去了。還說,這里屬于仁宗鄉(xiāng)蠔栗村,村里水泥路是扶貧項目修成的。家里有地無法種,種什么都會被野豬糟蹋,只能種點水果和少量蔬菜。自來水是從溝里抽上來的,用水要花錢。老人的孩子都在城里打工,他在家看房子,無事可做,順便采點野菊花,上鍋蒸一下,晾干,藥商十五元一斤收購。老哥問我,為什么這么關(guān)心農(nóng)村的事,你是不是個干部?我說不是,我下過鄉(xiāng),插過隊,當過農(nóng)民,跟農(nóng)民有共同的語言。老哥說難怪呢。聊天,聊到了太陽西斜,朋友們喊我撤退,于是和老哥告了別。
我們下山?jīng)]有走回頭路,特意繞道,去觀賞體驗驪山另一勝景——“最美盤山路”。沿著山路曲折前行,過了仁宗廟,看到中科院的圓頂建筑天文臺,就進入了盤山路起點。這是驪山之巔,俯視渭河和臨潼城區(qū)一覽無余。眼下的路面,蜿蜒曲折,層層疊疊,集險要、彎急、速降于一體。繞著兩座山轉(zhuǎn),彎道多達15處。下山后停車仰望,隱約看到起點的參照物,垂直高懸頭頂,近乎天上。觀者無不驚嘆,此乃天路。
驪山下,到處是果農(nóng)攤位,售賣臨潼特產(chǎn)大石榴。一路上只見園子,不見果實,原來都在這里集中出現(xiàn)了。堆積的紅石榴甚是喜人、誘人,停車,買了四個大個的酸石榴。酸石榴榨汁喝,濃郁的酸甜味是一種特別享受的味覺體驗。又看見臨潼另一特產(chǎn),小巧玲瓏的火罐柿子。這種柿子,放軟后,剝掉薄薄的皮,一口一個,滿嘴甜蜜。回程走西潼高速,一路向西,一輪紅日就在正前方,不耀眼,紅潤潤,喜洋洋,坐在副駕駛的老周不失時機地用手機拍攝。到了長安路匝道,落日更大,與前方一座突兀而起、百米之高的大樓相擁時刻,老周穩(wěn)穩(wěn)地記錄下這美妙的一瞬。
紅日在前方,我們在路上,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