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羅江的紅色基因

    2023-03-18 15:46:18羅江周榮
    巴蜀史志 2023年6期
    關(guān)鍵詞:羅江分校中學

    羅江 周榮

    羅江城區(qū)東面的玉京山臨水而矗,山腳下是波光粼粼的羅紋江,臨江一面是“文峯瀚?!笔瘢笄胺绞鞘冀ㄓ谇迩∧觊g,橫跨羅紋江兩岸的太平廊橋。山上林木蔥郁、植被繁茂,兩株千年銀杏春來綠蔭如蓋,秋日黃葉漫天。山上的建筑廊軒環(huán)繞,亭閣錯落,飛檐翹角在藍天的映襯下古樸莊重。國立第六中學第四分校部分校址(現(xiàn)為國立第六中學第四分校校史館)便坐落在這青山綠水之中,土木結(jié)構(gòu)的兩層建筑,木樓木梯,木窗木柱,灰瓦白墻,簡樸而莊重。

    國立第六中學第四分校從何而來?為何在羅江辦學?又是誰在此教學和學習?短短的辦學時間,留下了什么?

    輾轉(zhuǎn)南遷

    國立中學的設(shè)立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特殊的產(chǎn)物。“七七事變”后,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大批學校和青少年撤向后方。迫于形勢,為救助流亡學生,國民政府教育部從1937 年12 月開始,著手籌建專門接收戰(zhàn)區(qū)流亡學生的國立中學,前期以學校流亡所到的省來冠名,比如“國立湖北中學”“國立河南臨時中學”“國立四川臨時中學”等。1939 年8 月起,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國立中學不再以省名來命名,改按成立時間的先后順序,以數(shù)字命名,至1942 年先后成立22 所國立中學,國立六中是其中之一。此外,還設(shè)立了“國立女子中學”“國立華僑中學”等非數(shù)字命名的中學。

    國立第六中學以山東中等學校的流亡師生為主體。1937 年,山東淪陷前夕,山東省教育廳下令境內(nèi)的中等學校全體師生計3000 余人結(jié)集于河南許昌,成立山東聯(lián)合中學。1938 年2 月,山東聯(lián)合中學由國民政府教育部接管,并下令向湖北均縣、鄖陽轉(zhuǎn)移,改山東聯(lián)合中學為國立湖北中學。同年12 月,向四川遷徙,歷經(jīng)一年零四個月,行程3000 余公里,于1939 年春陸續(xù)到達四川的綿陽、梓潼、德陽、羅江等地,后改國立湖北中學為國立第六中學,這便是國立第六中學的來歷。國立第六中學在綿陽設(shè)本部,辦高中、高職、農(nóng)高;在梓潼設(shè)一分校,辦師范;在德陽設(shè)二分校,辦初中,后增設(shè)師范;在新店子設(shè)三分校,辦初中;在羅江設(shè)四分校,以山東濟南中學的師生為主體辦初中。

    早在1937 年10 月,山東濟南中學的師生在校長孫維岳的帶領(lǐng)下,率先南遷,隨遷年齡最小的學生王子文,年僅11 歲。

    他們首先抵達山東泰安,借用泰安三中校舍上課。12 月向河南轉(zhuǎn)移,次年1 月抵許昌,借許昌中學校舍上課。2 月,山東省教育廳命令全省各高中、初中、師范學校在許昌集中,成立山東聯(lián)合中學,但聯(lián)而未合,各學校仍然按原方式行事。3月,山東聯(lián)合中學遷往河南南陽賒旗鎮(zhèn)。在賒旗鎮(zhèn),濟南中學的師生一邊讀書一邊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成立“抗敵救亡工作團”、組織讀書會、創(chuàng)辦抗戰(zhàn)壁報等。4 月,按國民政府教育部要求,山東聯(lián)合中學更名為湖北國立中學,由國民政府教育部直接管理,同時命令山東省教育廳通知所有流亡中學遷往湖北鄖陽、均縣一帶。5月14 日,濟南中學的師生隨國立湖北中學大部隊啟程,徒步向湖北鄖陽流亡。行程300 余公里,于月底抵鄖陽。

    1938 年6 月到11 月,國立湖北中學的全體師生在鄖陽生活學習6 個月。其間,按國民政府教育部要求,國立湖北中學分設(shè)四個分校,第四分校以濟南中學為主體,校長孫維岳。11 月,菏澤中學魯聲劇團團長孟慶元、岳喜瑞率60 多名同學加入四分校,四分校人數(shù)增至340 多名。幾個月里,四分校師生為宣傳抗日救亡,辦壁報、搞漫畫展、辦《簡明新聞》,組建狂飆劇團,排練節(jié)目,上街頭義演,掀起一輪又一輪抗日救亡宣傳的熱潮。

    1938 年11 月,國民政府教育部通知,國立湖北中學整體遷往四川。全體師生從鄖陽出發(fā),一路風餐露宿、歷盡艱辛,過漢江經(jīng)陜西白河、蜀河口、旬陽、安康、紫陽、恒口鎮(zhèn)、漢陰、石泉、西鄉(xiāng)、城固、漢中、勉縣、寧強進入四川,再經(jīng)廣元分別到達綿陽、梓潼、德陽、羅江。國立湖北中學改為國立第六中學,四分校師生于1939 年1月26 日到達羅江。

    星星之火

    四分校師生抵達羅江后,得到了羅江社會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通過協(xié)商,四分校校舍分設(shè)于文廟、三圣宮、城隍廟,條件簡陋,生活艱苦。為解決羅江本地學生入學問題,四分校將停辦多年的羅江國立初中并入四分校,招收本地學生3 個班200余人。

    在校長孫維岳的帶領(lǐng)下,通過一個多月的準備,1939 年3 月四分校正式開課,先后開設(shè)國文、數(shù)學、英語、地理、化學、美術(shù)、軍政、歷史、體育、生物等多門學科,老師們一方面要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wù),一方面要編寫新的教材,自制或?qū)で蠼虒W設(shè)施設(shè)備,更為棘手的是要解決幾百名師生的基本生計。

    縱然如此,四分校依然成為抗戰(zhàn)時期廣大青年學子、特別是國立六中流亡學生向往的學校,更是進步思想傳播的陣地。在教學和學習任務(wù)極其繁重的情況下,迅速掀起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在一年級學生張獻華(犧牲于重慶渣滓洞)的倡議下,尹純德(劉方)、史慶梓、馬麟彩(馬林才)、孫躍冬、盛玉珊等7 人參與,率先創(chuàng)辦大型墻報《老百姓》。后由信法鈞(白村)等學生主編的《白火》《通俗》和李鴻勛、孫躍冬主辦的《簡明新聞》等墻報也先后貼在了羅江大街小巷的墻壁之上,羅江縣城的抗戰(zhàn)氣氛陡然濃厚并迅速向周邊蔓延。

    1939 年3 月,流亡途中成立的魯聲劇團和瞿亞先帶領(lǐng)的狂飆劇團先后抵達羅江。魯聲劇團在羅江連續(xù)3 天公演——《古城的怒吼》,場場爆滿。后狂飆劇團更名為“六·四”劇團,赴成都義演9 場,為抗日將士募捐6000 余元。同年4 月《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取得巨大成功。為喚起廣大人民抗日救亡的熱情和信心,冼星海馬不停蹄復(fù)制歌譜,發(fā)向解放區(qū)和國統(tǒng)區(qū)。作為冼星海的好友,四分校的音樂教師瞿亞先率先收到從延安寄過來的歌譜。于是,《黃河大合唱》在時為國民黨統(tǒng)治下的羅江小城唱響。

    1939 年4 月,共產(chǎn)黨員、作家、“沉鐘社”創(chuàng)始人陳翔鶴到四分校任教并開展黨的地下工作,四分校迎來了第一位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8 月,中共黨員、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文學翻譯家方敬經(jīng)李廣田引薦,受中共成都市委指派,帶著發(fā)展黨員、建立黨組織的任務(wù)來到四分校。到四分校后,方敬在學生中組織讀書會,指導(dǎo)學生閱讀進步書刊,通過開展“時事報告會”“學習心得交流會”“憲政問題座談會”等活動,團結(jié)校內(nèi)外進步力量。

    同時通過羅江籍學生石仁厚聯(lián)絡(luò)進步人士、民眾教育館館長劉康禺(劉開揚,中共地下黨員),館員徐烈謀(徐也旭,中共地下黨員)和普育小學進步教員嚴代澤、唐小年、何伯英、楊文淵(楊更生)等,把四分校的“火爐”讀書會與普育小學的“野火”讀書會進行合并,動員四分校同學參加到羅江地方的抗日救亡活動,廣泛匯集校內(nèi)外進步力量,為建立黨組織做準備。8 月下旬,四分校校長孫維岳聘請剛從西北師范大學畢業(yè)的中共黨員陶稷農(nóng)來四分校任教。陶稷農(nóng)帶上中共成都市委的組織關(guān)系交與方敬。

    1939 年11 月,方敬認為在四分校秘密建立黨組織的時機已成熟,他將準備秘密發(fā)展為中共黨員的張繼乾(化名季奔波,抗戰(zhàn)后期赴山東任縣長,被日軍逮捕活埋)、石仁厚(石仲達,羅江縣文星鄉(xiāng)人)和劉守身3 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建立黨小組的意見,密報中共三臺縣中心縣委,時任縣委書記侯方岳親臨羅江考察后,批準張繼乾、石仁厚、劉守身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時成立黨小組,張繼乾任組長,石仁厚管組織,劉守身管宣傳。同月,方敬作為入黨介紹人,帶領(lǐng)張繼乾、石仁厚、劉守身在城南紋江河南塔灣,以釣魚作掩護進行了入黨宣誓。羅江第一個黨組織在四分校秘密誕生。

    在中共黨員陳翔鶴、方敬、侯方岳、陶稷農(nóng)和教育家孫維岳、作家李廣田以及教員馬克先、桑常山、胡干青、丁用賓等的組織帶領(lǐng)下,四分校自1939 年3 月至1942 年2 月,一方面始終堅持正確的、進步的教育思想,為黨輸送了大批新鮮血液,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建設(shè)人才;另一方面始終不忘積極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之中,他們廣泛團結(jié)校內(nèi)外進步力量,積極組織廣大學生組建“讀書會”,成立“劇團”和??幬瘯冗M步組織,他們依托這些組織,組織學生討論時事,交流心得,撰寫劇本,編排劇目,寫文章、辦??⒊霰趫?。一時間,四分校校風正,學風濃,抗日熱情高漲,在國立第六中學和羅江地區(qū)名聲大噪。

    《鍛冶廠》

    ??跺懸睆S》是四分校宣傳進步思想、鍛煉學生能力的主陣地。1939 年4 月,四分校正式開學不久,陳翔鶴和李廣田二位老師為讓更多學生了解和參與抗日救亡活動,向?qū)W生宣傳進步思想,引導(dǎo)學生投身中國革命,鍛煉學生寫作能力,決定創(chuàng)辦四分校??顝V田為??∶跺懸睆S》,意為四分校就是一座冶煉廠,鍛煉學生的思想,磨礪學生的意志,最終把學生鍛造成為祖國、為民族而戰(zhàn)斗的鋼鐵戰(zhàn)士?!跺懸睆S》定名后,成立了編輯委員會,陳翔鶴任主編,李廣田任編委。經(jīng)過近兩個月的準備,6 月1 日《鍛冶廠》第一期出刊,共刊載6 篇文章,發(fā)刊詞由李廣田撰寫以編委會名義刊發(fā),作者有老師有學生,體裁有小說、詩歌、論文等?!跺懸睆S》從1939 年6 月首刊至1940 年10 月止,共出刊10 期,刊載各類文章近50 篇。

    《鍛冶廠》作為四分校??渖芷陔m短暫,但其意義卻十分重大。正如其《發(fā)刊詞》所表達的:時代是最好的鍛冶廠,我們一方面要鍛冶我們的手藝,一方面要鍛冶我們的生命。經(jīng)過長期的鍛冶,既產(chǎn)生一些像樣的作品,更使我們變得更加堅強,更有韌性,為國家民族多盡一些應(yīng)盡的責任。

    《鍛冶廠》自其誕生之時便流淌著抗日救亡、民族振興,進步的、革命的紅色基因。其刊載的文學作品、文藝理論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現(xiàn)實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方向,是時代的需要,更是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跺懸睆S》在其短暫的一年多時間里,團結(jié)和吸引了眾多進步青年和流亡師生,通過“鍛冶”,他們前仆后繼走上了革命道路,成為抗戰(zhàn)的新生力量及中國革命和建設(shè)的主力軍。

    紅色基因

    1941 年1 月,“皖南事變”發(fā)生后,四分校進步學生大部分被國民黨羅江縣黨部列入黑名單,部分進步學生不得不轉(zhuǎn)移至成都。2 月,國民黨羅江縣黨部三青團逮捕了進步學生劉化生(劉涪江),關(guān)押一年多后,因查無實據(jù)得以保釋出獄(時四分校已撤銷)。3 月,國立第六中學從一分校調(diào)來30 名學生,多為三青團成員和11 號信箱(特務(wù)機關(guān))特約通訊員,監(jiān)視進步同學,炮制黑名單。4 月,李廣田被迫離開四分校,去敘永西南聯(lián)大分校任教。

    陳翔鶴被校方解聘。國民黨軍警逮捕進步學生柳永廣、張進存(張幼成)、韓梅村、田裕恒、劉天誠、張潔民、南成美、張錫晉、隋超(隋垠)、穆德芳、劉宏讓、王守先、夏丕顯、胥正華等23 人(年齡僅14—15 歲),關(guān)押審訊中,一無所獲,最后由校長丁用賓分批保釋回校。5月,反動當局在四分校建立國民黨黨區(qū)分部。1941年下半年,在進步教員紛紛出走后,四分校已無國文課老師,丁用賓再三邀請民眾教育館館長劉康禺(劉開揚,中共地下黨員)到四分校任國文教員。寒假,形勢日益惡化,劉康禺離開羅江。

    1942 年2 月,四分校裁撤,山東籍學生并入綿陽,本地學生轉(zhuǎn)入重建的羅江中學。至此,四分校在羅江辦學結(jié)束。從1939 年1 月建校到1942 年春,四分校歷時3 年,共招生14 個班,畢業(yè)10 個班,學生400 余人,為革命輸送了干部和后備軍,也為新中國的建設(shè)事業(yè)培育了建設(shè)人才,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作出了卓越貢獻。賀敬之、馬祖光、劉實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賀敬之,1924 年11 月生,山東棗莊人,詩人、劇作家。1939 年隨校遷入四川,為國立第六中學一分校初中學生,后受四分校濃厚的進步思想和抗日氛圍的影響,徒步100 多公里到四分校聽課,并積極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動。1940 年夏,賀敬之步行到延安參加革命,新中國成立后任文化部副部長、代部長,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院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等職。1994 年10 月,年屆七旬的賀敬之重返羅江,訪四分校舊址和龐統(tǒng)祠,欣然為羅江中學題寫“半世紀難忘四分校,一瞬間喜見事業(yè)三代人”聯(lián),為龐統(tǒng)祠題寫“落鳳坡下喚落鳳復(fù)起,白馬關(guān)前催白馬騰飛”聯(lián)。

    馬祖光,北京市人。國立第六中學四分校學生,高中就讀于國立第六中學高中部,中國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航天學院光電子信息領(lǐng)域首席教授。他一生從事科學研究,為祖國的科學事業(yè)貢獻了自己的畢生力量,被黨和人民評為新時期高級知識分子的楷模。1987 年初夏,馬祖光回母校參加羅江中學六十年校慶,寫下《少年時代掠影》一文。

    劉實,原名藺善達,遼寧遼中人。1939 年劉實輾轉(zhuǎn)流離到國立第六中學四分校讀中學,四年級二班學生,??跺懸睆S》撰稿者之一、壁報《射擊手》主筆、魯聲劇團演員、“野火”讀書會成員。1945 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81 年10 月,當選為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第六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85 年初冬,劉實受邀回四分校舊址訪問。

    國立第六中學第四分校,在羅江辦學雖然短暫,但卻與羅江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為羅江書寫了光輝的一頁,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紅色血脈。

    (作者系德陽市羅江區(qū)政協(xié)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

    猜你喜歡
    羅江分校中學
    從好演講中學什么
    畫家/羅江
    羅江農(nóng)商銀行發(fā)放“紅色信貸”23億元
    讓汩羅江復(fù)活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48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青年心理(2021年28期)2021-05-23 13:21:30
    黃埔軍校分校概覽
    黃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30
    成都分校
    黃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30
    在多解中學創(chuàng)新
    王學俊作品
    國畫家(2018年6期)2018-12-21 07:19:10
    省實驗分校簡介
    武隆县| 佛冈县| 茌平县| 迁西县| 嵊泗县| 南陵县| 遂溪县| 阿巴嘎旗| 浮山县| 嘉峪关市| 进贤县| 丹阳市| 梁河县| 成都市| 九台市| 福安市| 宁波市| 龙岩市| 张家港市| 沁水县| 策勒县| 青川县| 霍山县| 长治市| 合水县| 大埔区| 昭觉县| 山东省| 界首市| 青海省| 汤原县| 施甸县| 宜春市| 灵丘县| 都匀市| 嘉定区| 南部县| 山阳县| 信宜市| 合江县| 綦江县|